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揭秘:白崇禧拒绝指挥国共大决战背后的真实隐情

导读:抗战胜利,内战即开始。1946年春夏之间,国共双方在吉林军事重镇四平街展开一场大规模的阵地战。双方正在拉锯之际,蒋介石派白崇禧于5月17日飞往东北督战,指挥杜聿明,并其部下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攻下四平街,又继续进攻长春。林彪部队守不住,往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方向撤退。<br/>白崇禧飞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战况,主张国民党军队乘胜追击,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彻底拿下东北。当时孙立人,孙立人简介,孙立人的故事">孙立人率国军部队新一军,已经追过松花江北岸,抵达双城,离哈尔滨不足100公里。毛泽东下令林彪准备弃守哈尔滨。 6月6日,蒋介石下令停战(史称第二次停战令)。林彪遂有机会整军反击,东北形势逆转。<br/>很多国民党人都对四平街的胜利和此后的战势逆转耿耿于怀,认为东北情况影响了整个国共内战的结果。白先勇(白崇禧之子)曾撰文详细阐述东北战事,他认为,蒋介石单方面下令停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美国方面希望国共和平,组织联合政府,马歇尔一直从中调停,给蒋介石施压要求停战,甚至几次上广播表示,要是不听话就断绝美援:另一方面蒋介石本人也存在判断错误,他以为林彪已经溃不成军,没有战斗力,停下来再打还能打赢,没想到解放军很快反击成功。<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58/DC/58DC85C083DF4C5DA3D9772C3F151F98.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担当。事后看来绝非仅仅是军事,他作这项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徐蚌会战,国军溃败,折损60万大军。如果当初一开始蒋介石便采用父亲‘守江必先守淮’,设‘剿总’于蚌埠,由父亲统一指挥策划,恐怕战争结果不致如此。父亲拒绝指挥徐蚌会战,蒋颇不谅解。 ”<br/>两岸都有史书称,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中失利,蒋介石嫡系部队损失几近殆尽,蒋数次命令白崇禧出兵救援,白“按兵不发”,“蒋愤掷电话筒、掀桌,痛骂粗话”。<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9F/8D/9F8D28C200D6EC2A30AF028472BB5F2F.jpg" class="cont_pic" alt="揭秘:白崇禧拒绝指挥国共大决战背后的真实隐情"/><br/>白先勇认为,这一段历史是外界对父亲白崇禧最大的误解:“两岸各自有各自的史观,大陆这边的历史会是国民党反动派内讧;台湾那边,徐蚌会战失败,蒋介石要负最大责任,但是国民党的历史也不好讲,要找个‘替罪羊’,说我父亲按兵不动。但是父亲派了黄维军团12万人去,援助徐州、淮海战役,半路被拦截,黄维被俘虏,这些都是史实。别人都说他徐蚌会战冷眼旁观,按兵不动,让蒋介石失败,完全不是这回事。我父亲怎么会看着国民党败呢?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吗? ”<br/>1954年3月,台北“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湖北代表但衡今提案弹劾白崇禧,重点是指控徐蚌会战白 “按兵不动”,不救援徐州。白崇禧书面答辩如下:“华中辖区奉命调往增援徐州部队计:黄维兵团所属之十八军(胡琏)、八十五军(吴绍周)、第十军(熊绶春)及整编第二师(师长何竹本),皆为华中最精锐之部队,由信阳、确山地区向蒙城方面增援。又二十军、二十八军两个军,亦由汉口地区由长江赶运浦口驰援,另辖区仅有之一个战车营亦随往参战。计兵力五个军一个整编师,乃系华中主力,均系增援徐蚌,几乎全部牺牲。 ”<br/>白先勇如此描述白崇禧答辩的场面:“在‘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上,父亲亲自上陈,一一答辩,干余‘国大代表’给予热烈掌声,公道自在人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