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战风云:拒绝停战协定令中国付出巨大代价
杜鲁门:“迄今我们所遇到的最糟糕的局势”<br/>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入朝。10月25日,在云山地区发动首次战役,迫使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撤退至清川江。11月中旬,麦克阿瑟又发起新一轮“结束战争”的攻势。彭德怀命令志愿军各部队后撤30公里,占据有利地势,等待最好时机歼灭来犯之敌。11月25日,志愿军开始了强有力的反击。联合国军遭到沉重打击,被迫退回到三八线以南。到1950年12月24日为止,中朝联军收复了北朝鲜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领土。<br/>面对接二连三从前线传来的坏消息,华盛顿陷入混乱之中。杜鲁门说这是“迄今我们所遇到的最糟糕的局势”。为了保持美国在朝鲜半岛和整个远东的地位,杜鲁门在11月30日记者招待会上声称,“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来应付目前的军事形势”,当被记者追问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时,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个消息吓坏了追随美国的盟友。虽然艾奇逊在当天就代表白宫发表了一项声明表示,有关核武器的情况绝不会因为总统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而改变,但还是受到了英、法等国的抗议,他们担心美国人正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和可能出现最困难的战略条件下,把他们拖入亚洲战争的深潭”。英国首相艾德礼在12月4日飞往华盛顿与杜鲁门面谈,他们重申决不撤离朝鲜半岛,但表示“准备遵循谈判途径,设法终止敌对行为”,“通过和平手段,来达到联合国在朝鲜的目的”。<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74/14/74147F1B63322D86A286D83F167451DF.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韩战风云:拒绝停战协定令中国付出巨大代价"/><br/><br/>中国第二次拒绝停火建议之后,准备休整两个月之后再发动春季攻势的志愿军,在1月25日被迫转入防御作战,结果使志愿军遭到入朝以来的第一次挫折,不仅损失了5万多人,被迫放弃了刚刚占领不久的仁川和汉城,全线后退了100多公里,重又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北。<br/>但是,如果中国接受这次新的停火建议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休整的时间,延迟下一次战役的到来是值得商榷的。在联合国军退至平泽、忠州、堤川、宁越、三陟一线之后,迅速从美国本土及驻扎在欧洲、日本的军队中,抽调了大批老兵补充其在朝部队,并将美第10军调至三十七度线附近地区,加入了第一线的作战序列。而按照李奇微的设想,一旦时机成熟便马上恢复攻势。也就是说,第四次战役打响的时间并不受制于双方是否就停火的建议进行谈判,而更多地取决于美方军力何时得到恢复。1月15日,也就是中国拒绝谈判的前两天,联合国军就开始采用“磁性战术”在水原至利川间实施试探性的进攻。再加上此前杜鲁门签署了增拨200亿美元国防费的法案等种种迹象,都表明美国当时并不想真的进行停战谈判,只是想通过玩弄停战阴谋转嫁战争责任而已,即便中方在第三次战役后同意了停战谈判,美方也仍然会找借口把战争继续下去,更别提让中国顺利解决台湾问题和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了。<br/>从1951年1月中国拒绝停火建议开始,直到停火协议的最终签订,又经过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在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方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美国却因此达到了目的,一方面利用中国的强硬态度和军事上的胜利从外部向各盟国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在政策上与自己一致;另一方面,中国的拒绝让美国抓住时机,大肆渲染中国的战争狂热,并迅速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中国是侵略者的提案,把延长战争的责任转嫁到了中朝政府的头上,摆脱了其外交上所处的尴尬境地。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确实错失了一个良机,因为从此时开始,无论在外交还是战场上,中国都由主动变为被动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