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对抗战的影响:改变了中日战略轴线
淞沪会战,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br/>一、对中国政治的持久影响<br/>对上海都会成长的影响:延续3个月空前惨烈的淞沪会战极大的改变了上海都会成长的空间格局。上海的姑苏河以北地域,包含上海大众租界的北区和东区,和闸北华界,因为节制了黄浦江卑鄙岸线,和陆上流派火车坐,曾是20世纪初上海都会成长最敏捷的地域。淞沪会战时代,闸北和虹口成为中日两军对立的火线,闸北几近100%毁于烽火,虹口和杨树浦的丧失到达70%,别的南郊区和吴淞的丧失也相当紧张。有数的修建物葬身火海,上百万本地住民被迫出亡到姑苏河以南的租界地域。尔后,上海都会的菁华彻底会合于姑苏河以南面积有限的租界地域,姑苏河以北地域紧张败落,对上海后来的都会成长造成为了持久性影响。战役废墟上后来曾构成大片难民聚居的穷户窟,曾是上海很长时代内极为夺目的都会景观。<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6A/9D/6A9DAD7F2E91AA2B55BC6BC8EA3E4DF0.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项羽七十二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败在刘邦的持久游击迂回战,而在垓下被围歼。二次世界德苏战争中,希勒特将主力指向两翼却不直指莫斯科,德军虽在南方基辅打胜仗却逐步步上败亡道路,刘邦和史达林在初期战术上均失利,即一直打败仗,但却赢得胜利。<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AE/5D/AE5D210C0B947A81DAD2B12563869638.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淞沪会战对抗战的影响:改变了中日战略轴线 "/><br/> 同时蒋委员在廿六年七月卅一日,曾向胡适与张伯苓表明:政府已决定作战,可以支持六个月。以当时中国国力,是不可能在六个月内击败日本,蒋委员长应是希望六个月结束战争,而结束的途不可能是战胜,而是经由和谈。再者,上海是通商巨埠,各国侨商云集,若能透过淞沪战将中日间的紧张情势,由地方冲突事件转变为国际问题,以唤起列强,出面维持其本国利益,藉而形成对日本的压力,然後再与日本交涉,达成战而後和的目标。十月廿九日蒋委员长更表明期待各国仲裁的意愿,中国对列强的谋和行动,期望最大的是九国公约议(十一月叁日至廿日),事实上,中国在上海战场一再苦撑,即是为争取此一议的有利情势,但由於日本相信久战终能迫中国降和,遂悍然拒绝各国的停战劝告,而英美因缺乏实力,互相推萎,九国公约议遂无果而终。代之而起的是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的调停工作,早在十一月二日,日本外相广田即透过陶德曼开列和平条件,但国民政府并不愿由德国斡停,九国公约议结束後,中国态度见软化,中国之所以进行南京保卫战,乃是为了等待陶德曼的调停,想在谈判中位於有利地位,使中日战争能早结束。所以如困在廿六年十二月初,日本有诚意行和谈的话,则淞沪战可能是另个九一八或一二八事变。可是,日军於十二月十叁日攻陷南京,被胜利冲昏头的日军,提出更苛刻的条件,对於言些条件,中国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过於广泛空洞,希望能知道其性质与内容,日本却以此指责国民政府采塘态度,而迳自於廿七年一月十六日发表声明:今後不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期待新兴支那政权,一月底,中日双方各自撤回大使,中日双方的交涉即告一段落。<br/>淞沪战在上海爆发时,双方都是打算战而後和。日本是企图速战速决,在击败中国部队後,强迫订定城下之盟;而国民政府则希望能持久抵抗,以待时变,再争取有利条件结束冲突。若由此观点,则淞沪战的最初目的,不是求战,而是谋和。可是日军误以为,只要战事持续,国民政府终崩溃,而步步进逼;国民政府则因舆论的压力,也不能作太屈辱的妥协。结果和议失败,战争拖了又拖,只是当东京被炸时,重庆仍然屹立不摇。<br/>
- 上一篇:中国再增军舰 越南知道玩过头正在往回收
- 下一篇:纪念抗战胜利: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