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军的来历:国民党74军为什么誉为'抗日铁军'?
1937 年“七七事变”后,王耀武的 51 师从汉中调往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抗战。51 师坚守在吴淞口附近以罗店为中心的阵地,阻止日军从海上登陆,打破日军从川沙登陆经罗店直趋嘉定,并切断京沪线的企图,成为整个战局的关键。日军发挥海陆空协同作战的优势,向罗店发动多次猛攻,均被 51师官兵击退。王耀武巧妙地运用夜战,派出部队强袭,先后击毙日军联队队长竹田和炮兵联队队长莫森,受到总部通报表扬。战后将51 师与 58 师合编成立 74 军,以俞济时为军长,之后 74 军成为国民党抗日劲旅,王耀武成为 74 军的一员主将。<br/>1938 年 7 月,武汉会战的前奏万家岭战役,日本人试图逼近武汉,把 106 师团送进了包围圈。但是日本人的战斗力和装备都强于中国军队,因此为了解救这个 106 师团,避免它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战场被全歼的师团,日本人也下了血本。反击的时候,74 军负责主攻。第一天攻击,就让日本人伤亡惨重,残部死守张古山。这个山山势很险,中国军队屡攻不下。俞济时告诉王耀武:“张古山我不管了!反正两天后,我要上张古山向薛岳(战役指挥官)报告战况!”旅长张灵甫提议从绝壁上去,并且成功夺取了张古山主阵地。这一战,日本人承认的 106 师团死伤就有 3000 人以上。74军一举成名。此战后,王耀武成为 74 军副军长,依然兼任 51 师师长。1939 年 6 月,蒋介石亲自召见这位黄埔三期的名将,提升他为 74军军长(俞济时升任第 10 集团军副总司令)。<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54/AC/54AC088F68025A717BE6BA32C24E9EB1.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74军的来历:国民党74军为何誉为“抗日铁军”?"/>一年之后,第24集团军改编成第4方面军。王耀武以一个黄埔三期的浅资荣登第4方面军司令官宝座,与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等老将平起平坐,其破格越升之速,在军界殊为罕见,令同辈望尘莫及。在第4方面军任上,王耀武指挥了对日的最后一战———芷江战役。此时王耀武率18军、73军、74军、100军及湖南省吴奇伟所率保安部队共约30万兵力迎击敌人,王耀武部则以逸待劳,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初战即获胜利,打死打伤日军5000 余人。<br/>战役历时近两月,日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后来中国军队从防御转入进攻,日军狼奔豕突,溃不成军。战役结束后,计伤毙敌28174 人,俘敌军官17人,士兵 230人,战马347匹,火炮24门,机枪100挺,步枪1300余支,其他战利品20余吨,湘西会战雪峰山战役的胜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正是这一战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这是一般黄埔同学望尘莫及的。当时他年仅40岁。<br/>1945年9月初,王耀武作为长衡地区受降长官,接过了日本第20军指挥官坂西一良中将呈上的指挥刀。这是王耀武最辉煌的时候,他的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