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将廖耀湘:骨灰安放八宝山的国军抗日名将
1944年8月,廖耀湘升任新6军军长。为表彰廖耀湘在印缅战场的卓著战功,美、英、国民党政府分别颁发他“自由勋章”、“十字勋章”和“青天白日勋章”。在国民党众多将领中,以少将军衔同时获此三荣誉的仅有廖耀湘将军一人。<br/>中英美三大勋章于一身<br/>廖耀湘曾全歼日军的“钢军”、“常胜军”、“森林战之王”、而威名远播,蒋介石与史迪威将军对他都有极高的评价。<br/>1942年3月,廖耀湘的新22师作为主力远征缅甸。其时印缅战场日军投入了板田祥二郎的第15军团全部兵力,共计10万余众。英、印、缅、国民党军队由美国中将史迪威统一指挥,称为联军,共投入11个师,总兵力不足7万,兵力、装备相差悬殊。入缅之初,新22师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55师团,解了200师及英军之围。后来,联军组织的同古、平满纳会战均告失利。联军被迫转移,担任掩护大部队转移的重任落到了廖耀湘的新22师身上。廖耀湘采取梯次阵地,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分割歼敌的战术,以一师之力顽强地拖住了日军整整21天,胜利完成掩护任务。<br/>然而此时廖耀湘部已成孤军,且原定退路已被截断,处境非常危险,部队被迫进入“野人山”。“野人山”是缅甸南部的一片原始森林。其时正值雨季,大雨滂沱,道路被毁,瘴气、毒虫盛行,日军视此为天然屏障,断言廖耀湘部会全军覆没于“野人山”。参加过入缅作战、时为廖耀湘部副团长的刘建章先生在其《回忆录》中做了如下描写:“若干人在进行途中,以体力耗尽,扑地不起,捐躯异邦,殍瑾载途,疠瘠盈野,至艰至苦,旷古不闻。所幸师长廖耀湘将军于雨季降临之始,曾采取若干保持体力之措施,如甩掉辎重和减轻背负,多带给养,坚定意志,勇往迈进。廖将军本人更以乐观之态度,饱满之激情,稳健之步伐,领导官兵排除万难,坚毅前进。全军如无巨大之精神力量,其庶几覆灭于野人山森林之间矣”。经三个多月艰苦跋涉,新22师终于走出了“野人山”,抵达印度东部边境的列多。该师由进山时的九千余人骤减至三千余人。<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14/F1/14F18215EFBCDFA0BBF46EA33B67981F.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王凌云、杜建时、孙楚等68名战犯第三批获特赦,从而结束了他13年的战犯生活。被特赦后,他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并且亲自撰写了大量的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文章。<br/>廖耀湘与当时奋战在滇缅一带的国军将领掩护英军,与日军英勇做战,所率的远征军给全世界留下了英勇善战的现代化军队形象,在国际上也获得极高的声望。据知情人士介绍,建国后,英国作为第一批承认中国的西方国家,访华的二战名将蒙巴顿特意要求廖耀湘将军去机场迎接。蒙巴顿很早就熟知廖耀湘,1944年3月,东南亚战区盟军统帅蒙巴顿将军在一批英国军官和记者的陪同下飞来缅北前线,史迪威带领远征军前去迎接,孙立人,孙立人简介,孙立人的故事">孙立人用英语汇报了敌我态势、作战经过和战绩,廖耀湘却被一群英国记者围住采访,蒙巴顿一见到廖耀湘便同他握手,临走前特意拉着廖耀湘合影,并说:“史迪威和孙立人,孙立人简介,孙立人的故事">孙立人将军已向我介绍了缅北反攻以来的战斗经过,您指挥的新22师在大洛和孟关所创建的卓越战绩,令我衷心钦敬,您真正是无坚不摧的铁锤,我向你们的胜利祝贺。”<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08/BA/08BADC86D886F16B0A207DF369038D5F.jpg" class="cont_pic" alt="抗战名将廖耀湘:骨灰安放八宝山的国军抗日名将"/><br/>据廖耀湘的后人廖志宇回忆,英国女王为了感谢廖耀湘当年在远征缅甸时保护英国军队,颁发的那枚十字勋章在1980年代,由大陆这边给他们寄来,从此一直保存在家中。<br/>1968年12月2日,一代抗日名将廖耀湘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1980年5月,中国政府在北京为其举行追悼会,肯定其抗日功绩,将其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