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袭杀曹嵩的疑案
陶谦坐镇徐州六年,是汉末东方诸侯之一,先为刺史后为州牧,可就在这里,成为他从辉煌到末路的见证。陶谦在任上最大的败笔,就是引来曹操兵伐徐州的祸患,此事的由来是,曹操父亲曹嵩,当初避难琅邪(郡治今山东诸城东南),初平四年(193年)六月,曹操代理兖州牧时,曹嵩自琅邪迁徙至兖州途中,途经徐、兖交界的泰山境内(郡治今山东泰安,当时属兖州管辖),全家被杀,关于这事的始末,诸传记载也不尽相同。
《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初,太祖父嵩去官还谯(今安徽亳县),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
该书裴注引《世语》记,“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至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被害,阖门皆死。”
该书引韦曜《吴书》记,“太祖迎嵩,淄重百余辆。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华县,今山东临沂东北)、费(费国,今山东临沂)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
《后汉书·陶谦传》记,“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今山东枣庄),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资治通鉴》与此记相仿,并提到杀次子曹德。)
《后汉书·应劭传》记,“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从这些记载中,归结有两种说法,一是陶谦与曹操素有仇怨,借机谋杀;二是陶谦派遣护送的部将,见财起意所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因果关系,也涉及到陶谦与曹操的是是非非。为了试图探讨真相,先从陶谦在徐州说起。中平五年(188年),陶谦被汉灵帝调任为徐州刺史,当时正值黄巾拥入徐州,陶谦率军击溃黄巾,使境内宴然。接着他擢选州中俊士,如陈登、糜竺、王朗、赵昱等,适才委用,终于使“徐州百姓殷盛,谷米丰赡,流民多归之。”在汉末战乱中,徐州成为少有的安稳之地,可见陶谦治下的成效。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山东地区(太行山以东)十二路诸侯同时起兵讨伐董卓,每路都有数万之众,声势浩大震动全国。当时陶谦有步骑十万,没有迹象表明,陶谦与董卓一伙,也看不出他对联军有什么抵触,但他却没有参与这次行动。三月,董卓挟持皇帝西迁长安,留朱隽守洛阳,朱隽与山东诸侯通谋以为内应,后来他移驻中牟(今河南中牟东南),传檄州郡讨董,这时陶谦率先以三千精兵相助,他从以前的观望,到现在的参与,变化如此之快,其中不排除以三千对数万兵力,在表明态度,有保持实力的因素。分析起来,可解释的理由,就是要保持徐州的稳定。
初平四年(193年)三月,董卓覆灭后,当时的长安由李傕等把持朝政大权,陶谦在别人无暇顾及中央时,遣使贡献,被封为徐州牧(州牧比刺史掌握更强的军事大权)、擢升安东将军、溧阳侯,再一次看出陶谦在先人一筹。
至兴平元年(194年)十二月,徐州惨遭曹操两次兵祸后,陶谦昏乱忧思,病危时告诉糜竺,要刘备为代理州牧。嘱咐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刘备是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县令,在解救徐州时,被陶谦表荐为豫州刺史,现驻小沛(今江苏沛县)。那么,他为什么要将徐州,让于名不见经传的刘备?从中不难发现,刘备属于公孙瓒一派,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袁反目时,袁术求助公孙瓒牵制袁绍,当时属于公孙瓒一派,陈兵各地抵制袁绍,其中有陶谦屯兵发干(今山东堂邑西南),结果诸支兵马,被袁绍、曹操军击败。此时推荐刘备,不仅可保持与公孙瓒的同盟关系,而且当时刘备与曹操,还没有明显冲突,这就可减少曹操对徐州的压力,起到一种缓冲作用。反之,将徐州交与淮南的袁术,袁术于前一年(初平四年)正月,被曹操追至九江(治所今安徽寿县),袁、曹之间积怨已深,等于火上浇油,徐州必将再次陷入战火之中,可见让徐州于刘备,陶谦是深谋远虑,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徐州的自保。《三国演义》中,陶谦三让徐州时,对刘备说些堂而皇之的话,是对他刻意的美化,其实并非如渲染所述。
且不说陶谦其人在历史上如何评价,单就他对徐州前后的一系列作法,在谋求稳定上有其连续性。以这一前提,再回过头来看他对曹嵩问题,显然,陶谦犯不上杀曹嵩惹怒曹操,如若杀曹嵩,后果他是十分清楚的。所以韦曜的《吴书》与《后汉书》的记载应该靠谱,陶谦派遣驻守阴平的别将,率骑兵二百余,护送曹嵩一行人出境,其中都尉张闿之流见财起意,乘机杀害曹嵩全家,夺其财宝而去,这一说法有合理性,可信度较大。当然,陶谦其中有失查之过,负有决策不细的失误。
[page]再者,曹嵩当初避难琅邪,这也是徐州辖地,陶谦既然不怕得罪曹操,就在这里解决曹嵩,岂不容易!何必动用骑兵在界首追杀,倘若曹操事先派兵接应,陶谦不仅暴露本意,而且计划也将落空,岂不是愚蠢之为!陈寿《三国志》记载简略,只一句“为陶谦所害”,留下了多种解释的空间,而韦曜的《吴书》,要早于《三国志》成书,更接近于事发时间。
至于说陶谦派兵护送原因,曹嵩带百余车细软,大摇大摆招摇就途,在战乱年代,尽管徐州平静,也是冒风险的事,看来这一点,他赶不上其子曹操精明。但这也间接透露出,在曹嵩看来,陶谦不会对他如何!才敢放心而行。对于陶谦来说,也是敏感问题,不可等闲视之,出于对徐州大局考虑,与曹操缓和一下关系,表示一些态度,派兵护送一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有别于《三国演义》所说,“向欲结纳曹操,正无其由”的讨好方式。
可是,事与愿违,曹嵩全家被杀即成事实。初平四年秋,曹操为报父仇,重兵伐徐州。《后汉书·陶谦传》记,“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今江苏徐州)傅阳(也在徐州附近),谦退保郯(今山东郯城北),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今安徽灵璧东北)、雎陵(今河南商丘)、夏丘(今安徽泗县东),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最后,曹操因粮少退军,可见曹操给徐州带来的浩劫!第二年,兴平元年(194年)二月,曹操再次兴兵伐徐州,陶谦也有所准备,约青州刺史田楷相助,田楷又约刘备前往,陶谦又资助刘备四千兵。曹操略定琅邪、东海(郡治郯城),陶谦准备走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城),这时张邈、陈宫等叛离曹操,迎吕布占据兖州,曹操才从徐州撤兵。
曹操的征讨,是徐州挥之不去的伤痕,兴平二年(195年)麦收季节,曹操又想到攻取徐州,《三国志·荀彧传》记,荀彧说:“且陶谦虽亡,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弟子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可见徐州百姓,对曹操是恨之入骨,这是当时的写照。也正是此事,留在历史上,最早东晋史学家孙盛评说:“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 上一篇:从博弈论角度看六次北伐的真实目的
- 下一篇:太平天国天父与天兄的权力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