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之战始末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战败后,先退回南郡,但刘备和周瑜、程普等在此时趁胜追击,於是曹操留下曹仁、徐晃镇守江陵,乐进镇守襄阳,自己率军返回北方。而根据《零陵先贤传》所云,曹操在北还之前,早已经做好准备,将陆续调派援军支援。而「南郡之战」曹军先后记载参与的将领,虽然有曹仁、乐进、徐晃、文聘、李通和满宠等六人,不过这里的六军应该是个虚数,按照《周礼‧夏官司马》篇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我想大家应该就可以知道为什麼曹操要讲六军了,因为只有天子可以统驭六军。曹操的不臣之心,可谓是昭然若揭啊!
《零陵先贤传》曰:“曹公败於乌林,还北时,欲遣桓阶,阶辞不如巴。巴谓曹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
虽说「刘备收荆南四郡」与「南郡之战」的先后时间点,史书并未明载,不过敝人最近的看法是,孙刘联军一开始就决定好,由孙吴取南郡,刘备收荆南四郡,所以周瑜、程普与曹仁各隔长江相峙时,才会不见刘备之名,因为当时他已经下荆南了。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迳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而随著攻守异位,原本是孙刘联军抵抗曹操大军的长江天险,现在反而成了曹仁防守江陵的一道屏障,周瑜、程普等要从长江南岸越过去,势必就得掌握长江这段的「制江权」,要不然轻易越过去,其他曹军只要从长江上游的任一点顺势而下,周瑜、程普等就会陷入前后路被包抄的窘境,所以一开始周瑜、程普等是「各隔大江。兵未交锋」。
这时候甘宁献计,先取得江陵上游的军事重镇夷陵,来打通江路,并更进一步孤立江陵城。然而,甘宁虽然以轻兵径进取得夷陵,却反被曹仁率众包围,命在旦夕。好在有吕蒙献计,救了甘宁等,并挫败了曹仁。而在解围后,周瑜也「渡屯北岸」,因为就像清代史学家何焯曰:「既取夷陵,则江路通利,进可以战,退可以守。」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后随周瑜拒破曹公於乌林。攻曹仁於南郡,未拔。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遣使报瑜,瑜用吕蒙计,帅诸将解围。”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乌林,围曹仁於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於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於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page]挟带著「赤壁之战」胜利的声势,又在解夷陵之围时,挫败了曹仁,周瑜带领数万众浩浩荡荡来攻江陵,可以说是士气如虹。相形之下,曹军接连遭遇挫折,想必处於委靡不振的状态,所以曹仁为了使吴人夺气,见周瑜大军尚未列阵集结,只有数千人前锋军先到,於是招募三百壮士,由牛金率领冲向前突袭,但没想到反被包围。这时候曹仁看到子弟兵陷入困境,竟然爆发了小宇宙,带著麾下亲兵数十骑,来回冲入敌阵把他们救出,大振曹军士气。
《三国志‧魏书‧曹仁传》:“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我个人看了上面这两个事件,是觉得周瑜战术和战斗的层次有点瑕疵。当然战斗的部分跟吴军比曹军不擅长陆战有关系,因为后来「合肥之战」曹军也搞了类似的东西,吴军一开始就被张辽和李典挫败了士气,导致大军带来也只能相望对峙,最后因为军中有疾病,摸摸鼻子调头回家。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或许是士气一消一涨的缘故,两军开始僵持不下,这时刘备早已经收服荆南四郡,开始做整备,广纳人才的动作。只是曹仁在南郡,对刘备而言始终也是一根芒刺,於是他向周瑜提出了「关羽绝北道」的建议,并派张飞做佣兵助一臂之力。不过我个人认为,张飞的一千兵马实质意义并不大,所以这里主要还是想制造一种像「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声势,先吓吓曹仁等,所以重点还是「关羽绝北道」。
《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关羽绝北道」,关羽总共动员多少人其实并不清楚,虽然《吴录》写说「瑜以二千人益之」,但按照常理推断,关羽不可能只带这二千人,因为这样关羽就像是个光杆司令,底下全部不是自己人,这样有可能控制他们吗?所以至少也要有数百人的本部兵马,保守一点或许还跟二千人差不多。不过「关羽绝北道」的重点,反而不是关羽带的兵,重点是关羽策反的南郡诸县山谷蛮夷和土豪,按照《乐进传》所言判断,驻守襄阳的乐进都是在处理这些问题,所以没有办法南下接应曹仁。至於屯江夏的文聘,因为和吴地接壤,所以也无法轻举妄动。最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调更远的汝南太守李通来,但还没有打通北道,李通就先病死了。
《三国志‧魏书‧乐进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后从征孙权,假进节。”
《三国志‧魏书‧李通传》:“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
[page]我个人认为,「关羽绝北道」在战略上是很成功的,因为他确实让江陵的曹仁形同孤军。只不过「关羽绝北道」的成功,是有许多客观因素所造成的。第一点,就是曹操在荆州立足不稳,又遭逢赤壁战败,所以举州动荡不安,光是要扫荡这些异动的蛮夷和土豪,就足够让荆州曹军诸将一个头两个大,而且他们还要严防吴地的孙权。第二点,则是巢湖一带,曹操和孙权有更大规模的合战,其动员兵力更胜「南郡之战」,就连乐进在「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以后,即使「南郡之战」打得如火如荼,却还是被曹操调来从征孙权,并在事后留屯合肥,就可知曹操确实比较轻忽江陵,而重视合肥。
《三国志武帝纪》:“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
《三国志乐进传》:“后从征孙权,假进节。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迁右将军。”
《三国志吴主传》:“十四年,瑜、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
也因为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不允许,我个人认为「南郡之战」中后期,曹军就已经有弃守江陵的想法,只是要制造一些扫荡南郡诸郡山谷蛮夷和土豪的时间,以及消耗孙吴军力,避免他们能够全力集中在巢湖一带,所以曹仁能守多久就多久。因此从某些角度上看来,其实曹仁守江陵的结果,也是战略的成功,因为最后孙刘联军并未把曹军赶出长江以北,襄樊一带暂时被曹军掌控住。而另一方面,因为刘备势力先收服了荆南四郡,后来又有「关羽绝北道」的贡献,因此周瑜不得不割南岸地作为战功分配,使得自己用意志力换来的部分南郡,变成了「前有狼,后有虎」的烫手山芋,所以我才会一直觉得,周瑜「南郡之战」打得并不漂亮。
《江表传》曰:“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