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虎牢关前真的发生了“三英战吕布”吗

前些天,在朋友家的书房看到一幅印制精美的工笔国画,内容就是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是在画“桃园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虎牢关前与号称三国第一勇将的吕布激战的场面,吕布号称“万人敌”,骁勇异常,因此,这幅画的打斗场面显得非常激烈。仔细地端详了这幅画,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画面上四个人都骑着战马,关张俩兄弟,一人丈八蛇矛,一人青龙宝刀,在前面围住身骑“赤兔马”(吕布死后,“赤兔马”归了关羽)手舞方天画戟的“万人敌”吕布厮杀,刘备同志则举着双剑紧紧跟在关张两位兄弟的身后。在仔细品味画家对画面上人物位置关系的处理和虚实安排的艺术眼光时,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个疑问:“真的是三英战吕布吗?”

为此,我又从各处查找了许多有关“三英战吕布”题材的图画,结果这些画的构图竟然无一例外地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皇叔(刘备投靠曹操时,被汉献帝接见,认为皇叔)同志总是被画在一个不起眼或靠后的位置,和“万人敌”吕布激战的主要是关张俩兄弟。在看了这些图画后,我感到画家们这样安排画面是很有深意的,他们在创作这个题材的画时,肯定事先把《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情节看了个滚瓜烂熟,然后在尊重原著的情况下,才开始创作“三英战吕布”这类画。他们可不是脱离原著的肆意发挥,如果脱离了原著,那你的画肯定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因此画家的创作意图和原著作者的创作意图,应该大致是一样的,那画家们和原著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意图呢?我认为这些画家和原著作者罗贯中老先生无非想通过这些画面和自己的文字,力争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清晰的信息:虎牢关前的皇叔同志只不过是个配角,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在与“万人敌”吕布的激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应该是关张二将;要说刘同志起的作用,我认为主要是心理上的作用,振奋了关张二兄弟的精神,给了吕布一点思想上的压力。所以,我认为后人之所以说“三英战吕布”,只不过是给皇叔同志一个面子而已,实际这类题材画的名字,我看改做“二英战吕布”还差不多,哈哈,只是大家往往不注意,把这一点愣是给忽略掉了。

就《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来说,虽然他也是个马上皇帝,戎马一生,但是他的武力在演义中不过是一个勉强能应景的“草头将军”罢了;但是史书里的他作为蜀汉集团的“掌门人”,组织领导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他出身贫寒(草织品贩子出身,主要是编织和贩运鞋子和席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总是那么势单力孤、兵微将寡,部队又经常被打散,但是他总能把四散奔逃的部队聚拢起来,从失败中走出来,没有“两下子”,绝对做不到“败而不倒”这一点,简直就是当时军阀里面的“不倒翁”。

另外,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肯定,那就是:皇叔同志和他的无赖先祖刘邦同志一样,有一样特别之才——他有知人之明,非常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在知人善任这方面鲜有失误,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许多顶尖人物都聚集在他的身边,原因就是在他这里可以人尽其才,大家跟着干,个人大都会有好的发展。如临终托孤时,对马谡同志的认识可谓入木三分,竟然比号称“卧龙”的诸葛先生(诸葛亮)还老辣和准确,他认为马谡同志夸夸奇谈,没有真本事,而诸葛先生却被马谡同志表面的才思敏捷所迷惑,没有重视老“掌门人”刘备的话,就出现了大家都知道的“马谡违令失街亭(今甘肃庄浪附近)”这件事,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北伐失败。为此,诸葛先生还向后主刘禅做了深刻的检讨。其实仔细思量,知人善任也是世间很了不得的大学问,人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为珍贵的财富,如果你有本事把人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想成就事业都不行。

[page]

就是在演义的“三英战吕布”中皇叔同志还是表现出了他以上的优点。首先,他对自身非常了解,自己的两下“狗刨”功夫对付几个毛贼还行,真正要上“大台面”还真是不行的,怎么能是号称“万人敌”的吕布的对手,吕布不但人长的帅,武力那更是没得说,不听人们常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吗?这就是大家对他的夸赞,形容他是万里挑一的好汉,足见人家吕布的厉害。其次,皇叔同志心里非常清楚,在任何一场战斗中,什么时候上场都是需要好好掂量的,战场上瞬息万变,刀剑无情,弄不好小命都保不住,何况这次还是和三国武力第一的勇将进行战斗。另外,如果不上场的话,恐怕又被别的诸侯笑话,自己自从镇压黄巾军起义开始创业,闹“革命”已经好多年了,直到现在也没弄出个什么名堂,自己的“公司”总是时刻面临着“关门”的危险,两个兄弟跟着自己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而这次如果能与兄弟一起抵挡住“万人敌”吕布的进攻,绝对是个改变命运,一战成名的好机会,当自己成为一个声震九州的“名人”,再带着自己各地的“粉丝”闹“革命”,那不是成功的希望就更大了吗?

在《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一节中,罗贯中老先生对“万人敌”吕布对阵杀敌的实际武力的描述较为详尽,稍加比较我们就可以较为准确地推测出,他在演义里的战斗力。在濮阳城下,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位同志齐上时,“万人敌”吕布就很难抵挡住他们的进攻,不一会儿就败退逃跑;另外,在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这一节中关羽同志曾一人奋力杀退徐晃和许褚两个人的进攻,如果在这里还有一员曹营虎将,估计关羽同志只能稍稍胜过或战平,“虎痴”许褚的武力比徐晃同志高一点,但差别不是很大,典韦和许褚他们俩的武力相当,徐晃和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等同志的武力都差不多。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得出结论:关羽同志的武力差不多能顶三个曹营的虎将,而张飞同志的武力稍稍比关羽弱一些,但也差不多能顶三员曹营的虎将。根据上面的推测,关张二位同志的战斗力差不多就和濮阳城下曹营的六员虎将的战斗力一样,因此虎牢关前的战斗,关张二将就差不多可以胜过或顶住吕布,何况还有十八路诸侯杀气腾腾的众多兵马助阵,那一路诸侯手下没两个能征惯战的将,如果一起上,“万人敌”吕布捞不到什么便宜;从心理上来说,“万人敌”吕布的压力非常大,就是刘备同志不上,“万人敌”吕布也够呛,稍微有点闪失,他都得撤退逃走。

演义在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一节中是这样具体描述整个战斗过程的:先是“燕人”张飞为救公孙瓒同志出马和“万人敌”吕布大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毕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羽心疼兄弟,怕兄弟吃亏,便按捺不住了,很快就出手帮忙了。在关张二人与“万人敌”吕布鏖战到三十回合的时候,作为蜀汉“公司”大老板的“刘总”敏锐地觉察到露脸的时机到来了,说出手,就出手,快马加鞭就冲了上去,装模作样地没打上一会儿,“万人敌”吕布就从“刘总”这里突围逃走了。估计他也就战斗了三五分钟的时间,却赢得了个“三英战吕布”的美名,你能不说老刘同志不厉害吗?

我寻思了一下,如果刘备同志第一个上,肯定会被“万人敌”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毕竟人家吕布是《三国演义》这部书里面真正的“万人敌”。但是我们的“刘总”毕竟是经验丰富的“大老板”,工于心计,很会偷奸耍滑,先不上躲在一边,远远地观察着整个战斗的形势。硬是让张飞和关羽两位兄弟骨干,先与“万人敌”吕布苦战了八十多个回合,估计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两位兄弟竟然能顶住这个“万人敌”的进攻。老刘心里肯定在想:哼哼,跟我斗,吕布你还嫩了点,先别牛,我给你玩点阴的,让二位兄弟消耗消耗你这傻小子的力气,待会儿,老夫再上去显显身手,看谁还敢轻视我。为什么“刘总”会这样想,因为当时他实力弱小,东奔西走、南投北靠,大家都看不起他,所以,在内心深处他其实很自卑。眼见得“万人敌”吕布被累得差不多了,没什么风险时,“刘总”才拍马上阵,但就是不往最前面冲,只是跟在兄弟们身后,佯攻佯攻,狐假虎威,唬一下人!好给这些诸侯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俺老刘可是一等一的大英雄,能文能武,你们可不要小瞧我呀!不愧是“公司”的“大当家”,他对这次投入战斗的时间拿捏地非常准,既可以避免性命之忧,又可以在诸侯面前赚足面子,是一次非常不错的现场“新闻发布会”,在为自己免费做广告:你们可曾知道,我就是牛人刘备!

演义中蜀汉集团的“刘总”在虎牢关前的表现,也使我联想到了从古至今一些人模狗样、装腔作势、有权有势的所谓领导大人的表现。这些领导大人们,口号呢,喊的比谁都响亮,经常竖着眉毛、撇着大嘴掷地有声地说,大家都要同甘共苦,共同奋斗,困难面前,大家一定要勇往直前;但是他们永远只不过是这样说说而已,自己从来不去按自己说的话去做。

[page]

君不见,在一些小说、影视作品中,好多身为领导的军官大都是这样,首先拔出指挥刀向空中一挥,在天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摆个挺胸叠肚向前倾的造型,大声喊道:“弟兄们,都给我冲!”士兵们倒是惧怕军法,奋力向前,而军官呢?他的双脚却死死地钉入了脚下的土地,仿佛练过“千斤坠底”(传统武术中使身子往下沉的独门功夫,主要是为了稳定身躯)的功夫,他自己竟然连一步也没有挪!虽然小说和影视作品有时有些夸张,但是如果你再细细翻看一些史料,你就会知道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述的这类军官可谓比比皆是。拉开大脑的帘幕,回想自己脑子里储存的指挥千军万马的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真正亲自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的人真是寥寥无几,也就白起霍去病岳飞等人而已。

其他一些将帅,虽然不亲自上战场冲杀,但是起码离前线较近,这样他们相对比较熟悉前线的军情变化,有的还指挥得很好,夺取了很大的胜利。如东吴集团后期的大将书生陆逊,他运筹帷幄,打败了蜀汉集团“刘总”(刘备)的军队,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辉煌胜利。而那些离火线万里,只在大后方纸上谈兵瞎指挥的所谓将军,他们参与的战斗很少有胜利的。

虎牢关前的“三英战吕布”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故事中的刘备同志,也是有假惺惺地沽名钓誉的嫌疑,但他毕竟还有胆量亲上战场,这其实就要比我们现实中常遇到的一些领导同志还要强上好多倍,最起码人家“刘总”还在一线,对前线的实际情况还是了然于胸的。但现在,一些身居高位的人,却总是眼睛朝上,从不往下看,即使到基层一线去,也就是装装样子、做做姿势,说是下去考察调研,其实就是到处游山玩水,临走还大包小包地要带走一些当地的土特产,这样的人,不把事情搞砸才怪呢!

不过“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精心设计的一个战斗场面,是一个虚构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现关张和刘备兄弟三个人的神勇,也是为作者罗贯中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服务的,而在真正的史书中却没有这个情节,刘关张三位同志并没有参与各路诸侯讨伐枭雄董卓的行动,但是就小说人物的刻画来说,这一段还是比较精彩的。为什么说这是虚构的情节呢?因为在演义中,虎牢关前的“万人敌”吕布在追击公孙瓒同志时,张飞才赶上来救援,与“万人敌”吕布打斗,就这样,才拉开了他们兄弟与“万人敌”吕布大战的序幕。而根据《三国志•公孙瓒传》的记载,公孙老板当时并没有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刘关张兄弟三个当时正在公孙老板那里干,公孙老板没来,何来刘关张哥几个和“万人敌”吕布的战斗,所以毫无疑义,这是一个虚构的情节。

而在史料中我们则可以看到,开创曹魏集团基业的大老板曹操由于不愿意和枭雄董卓合作,就从京师洛阳逃到了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在这儿他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又在当地孝廉(汉代察举制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主要由各地方政府以“孝顺父母、办事廉正”为标准层层推荐,如果被选中,人们常常以“孝廉”来称呼本人,汉朝许多王公大臣都是孝廉出身)卫兹的帮助下,组织了五千多人的义军,在公元189年十二月在己吾(今河南宁陵西南)起兵,首先反对枭雄董卓,接着东郡(今河南濮阳南)太守桥瑁(演义里是乔瑁)以京师三公(指当时朝廷中大权在握的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三个重要官员)的名义发信给各州郡,倡议各地举兵讨伐枭雄董卓。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各路诸侯在曹操首义的影响下,和桥瑁同志的鼓动下,全国总共有十一路诸侯响应起义,勃海(今河北、辽宁靠近渤海湾的一些地区)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今河北省的中南部)牧韩馥、豫州(今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一带)刺史孔伷、兖州(今山东西南)刺史刘岱、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的一些地区)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今江苏淮安)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太守袁遗、济北(今山东省德州、茌平以东,东平、泰安、莱芜以北,山东邹平、河南信阳以西及靠近河北省沧州、海兴一带的地方)相鲍信,他们起兵公开反对枭雄董卓,共同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也就是联军的“大当家的”,鉴于曹操同志的能力,让他暂时代任奋武将军,根据史料推测其实也就是名义上联军的“二当家”,但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也就是个联络协调的烦人活儿,就是用来安慰一下曹操这个行动发起人的,免得曹魏集团的“曹总”闹情绪或者骂街。

接着他们就开始讨伐董卓的行动,大军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县北十五里)这个地方扎下大营后,就停滞不前,各路诸侯各怀鬼胎,相互倾轧,等待观望,整日只是喝酒吃肉,歌舞玩乐;只有“曹总”和东吴集团的大老板“孙总”(孙坚,他是东吴集团的开创者,当时他是长沙太守)的人马正面和枭雄董卓的西凉部队进行了战斗。在第一轮大战中枭雄董卓也并没有到虎牢关,董部方面进行反击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徐荣同志,他应该是属于“干货”的那种将军,比较能干,连胜两阵。在汴水(今河南郑州荥阳)打败了“曹总”的部队,在梁东(今河南汝州东)附近打败了“孙总”的部队。

[page]

本来形势对董部非常有利,但孙坚同志这个敢于玩命的家伙太难缠,他在阳人城(今河南汝州市西北)打败了以胡轸为主将的枭雄董卓的进攻部队,在这次战斗中,“万人敌”吕布是胡轸的部将,董的部队是骁勇善战的西凉兵,特别是他们的骑射功夫非常好,当时人们都很惧怕他们,何况是他们刚刚接连取得两次胜利,士气很旺,为什么胡轸同志就偏偏轻松地被孙坚同志打败了呢?这就是“万人敌”吕布搞的鬼,原来他与胡轸同志发生了矛盾,互相拆台。胡轸作为主将打算在这次行动中整顿军纪,引起手下吕布等人的不满,大家都希望这次行动失败。“万人敌”吕布伙同其他人,先是故意对胡轸说,孙坚同志已经逃离阳人城,应当赶快追杀,怂恿胡轸改变原定的作战计划而连夜急行军偷袭阳人城。由于中途没有休息,士兵极其疲劳,再加上孙部防守严密而使偷袭失败,只好趁着夜色在城下安营扎寨就地休息。就在他们刚刚扎下大营准备休息的这档子,“万人敌”吕布又散布谣言说,孙坚同志带领城中人马已经杀过来了,由于是夜间,人们没法很快弄清楚实情,士兵们听到谣言后,都四散奔逃。“孙总”看到董军突然败退,立即追上去掩杀,在黑夜中还杀死了胡轸的部将华雄。通过阳人城战斗的史料记载,我们也可以隐约地感觉到“万人敌”吕布的鬼点子还是很多,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一介武夫。

“孙总”乘胜继续进攻,在洛阳附近的东汉先帝陵园打败了枭雄董卓亲自指挥的部队,董求胜无望,无奈中只好胁迫汉献帝西迁长安。临行前,枭雄董卓对洛阳进行了一番野蛮杀戮和肆意抢掠,在聚敛到大量公私财物之后,他一把火烧毁了洛阳的宫殿,让“万人敌”吕布留守洛阳,自己先退走河南渑池和陕县一带。在洛阳,“孙总”再次与“万人敌”吕布相遇,不过这次倒是实打实没有搞鬼的战斗,但是“万人敌”吕布不是孙坚同志的对手,“孙总”顺利地占领了洛阳,从这些零星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出个大概——吕布同志呢,也并不是像演义中渲染的那样武力盖世,无人可敌。另外,据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引《吴书》的记载,孙坚同志还在洛阳发现了失传已久的传自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据说就是用和氏璧做的那颗玉玺),“孙总”把它据为己有。不久联军的“大当家”袁绍不满于“孙总”的一枝独大,开始进攻孙的地盘,“孙总”只好回撤江东,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斗就这样不了了之,开始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从上面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讨伐枭雄董卓的战斗主要在洛阳周边地区展开,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两个地点。然而,为什么在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非要选择在虎牢关这儿展开决战,让演义中所推崇的重要人物出场战斗呢?这是因为虎牢关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在这里安排大战表现主要人物是再适合不过了的,也容易被大家接受。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在洛阳以东,今河南省荥阳市(现为郑州市辖区)市区西北部十六公里的汜水镇境内,因西周穆王在此圈养各地进贡的老虎而得名,地名的意思就是这个关城曾经被用来看管过老虎。这个地方北靠黄河,南临嵩山,河山相对,险要异常,是洛阳东部的门户,也是拱卫三秦(关中平原)的战略要地,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虎牢关的地位就尤显重要了。

在演义中,枭雄董卓在得知十八路诸侯接受曹魏集团的“当家人”曹操的假圣旨后,发兵讨伐他时,就亲自率领着兵马到了虎牢关防守,唯恐虎牢关失掉,因为东来的诸侯们如果拿不下虎牢关,就无法顺利地进攻他们西凉兵控制的洛阳,虎牢关是屏蔽洛阳的战略要冲,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人家枭雄董卓当然更就明白这个道理了,知道这座关城的价值所在。因此,在虎牢关前,敌我双方都是群英荟萃,人才济济,这正是突出演义中主要人物刘关张兄弟们的一个好机会,所以在小说中罗贯中老先生就在这,独具匠心地安排了这场空前精彩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