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秦帝国与匈奴民族的消耗战

东周末年,周王室衰落,于是各诸候开始征战不休。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你来我往打了几百年。直到出了个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从此大一统的相思深入人心,虽有三国纷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但终究还是归于一统。如果没有秦的统一,也许今日的的中国就是另一个欧州,小国林立。

秦帝国最大的外患来自于北方,那就是匈奴!匈奴是一个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大漠中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按《史记》的说法,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的遗民,向西迁移的过程中融合了当地的诸多部族而成。后来匈奴日渐强大,征服了大漠草原上了众多部落和民族,公元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匈奴统一大漠之后,趁着中原诸候混战之机开始不断南下扩张,与当时的秦、燕、赵三国时有征战。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的存在成为秦帝国最大的威胁,于是,公元前214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蒙恬率主力自上郡出发,经榆林进入河套北部,另一部由义渠萧关之道进入河套南部,两军所至,攻击散落的匈奴部落,未遭遇重大抵抗。到当年初冬,已经将河套地区的匈奴部落全部扫荡肃清,匈奴残部向西北方向渡黄河而逃。蒙恬乃将两军推至黄河南岸,度过冬季,第二年初春,蒙恬主力军由九原渡过黄河,攻击高阙与陶山,另一路西渡黄河进入贺兰山脉。匈奴震于秦之兵威,向北远遁。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此后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因此史书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然而一战告捷的秦军并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继续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而是停下来,修起了长城,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余里。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的临洮,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公里。从此就有了“万里长城”。

为什么获胜的秦军没有乘胜追击?因为这场战争让秦军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这并不是说秦军在战场上承受了多大的伤亡,而是为了支持这场战争,秦军在后勤方面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有史料记载,在蒙恬反击匈奴的战争中,每向前线输送一石粮食,在路途上就要消耗192石粮食!与匈奴人的战争几乎耗尽了大秦帝国的粮仓!秦帝国实再是打不起!而且就算是占了匈奴人的大漠、草原,对于以农耕为主的秦王朝来说也是得不尝失的事,占据了那些地方,就要修筑城池,就要大量的军队驻守,而大漠、草原却不能耕种,所需要的粮草物资都要从内地运送,短时期也许还能做到,但时间长了却是无力承受的。从地理上来说,长城其实是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区域的分界线,也说是说长城以外的土地只适合游牧而不适于耕种。所以对于秦王朝来说修筑长城其实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御敌于国门之外!

至此,秦帝国的外患基本上可以说是平息了。

为什么秦帝国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只一战就打败了匈奴。而汉帝国却跟匈奴人前前后后打了几百年?个人以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秦朝时匈奴人还算不上有多强大,其国力还足以与秦帝国争锋。其二是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此后不久,秦朝就灭亡了,如果秦朝再多活几十年或上百年,那么秦与匈奴的战争又会是怎么样呢?还真不好说!

蒙恬北击匈奴,将匈奴人赶回了大漠草原,秦与匈奴的战争结束了,但对于中原王朝说,与匈奴人的战争却是刚刚开始,刀光剑影!金戈铁马!汉帝国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