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东汉末黑山白波黄巾军起义战争

张角兄弟统率的黄巾军被东汉王朝镇压之后,黄巾军散布于全国各地的起义力量,又陆续进行了斗争,其中力量最为强大的是黑山、白波等黄巾军。经过的主要作战活动为:

黑山军与东汉军的东光之战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4年)十月,青州和徐州等地起义的黄巾军准备与黑山军会合,中途被军阀公孙瓒截击失败。接着曹操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在东武阳地区战胜黑山军于毒、眭固等部。

黄巾军与东汉军寿张、鹿肠山之战初平三年四月,青州黄巾军以百万之众,正向兖州发动进攻。曹操率军经半年的残酷镇压,将这支黄巾军歼灭,以其中的精壮之士,编成了曹操的主力“青州军”。接着军阀袁绍于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六月,先后将黑山黄巾军的于毒、左兖、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氏根等部一一歼灭。

黑山军的最后失败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黑山军统帅张燕,率领10万大军为公孙瓒解围,被军阀袁绍击败,张燕投降了汉军。

五斗米道起义军抗击曹操围剿军之战发生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亲率大军入巴、汉地区,进击张鲁起义军。起义军英勇作战,阻止了曹军的进攻。后来,曹军在撤退中,误入张鲁军营,引起起义军惊乱而被曹军击败,张鲁投降了曹操,五斗米道起义军彻底失败。

黑山白波黄巾军的起义

自张角兄弟率领的黄巾军大起义被东汉王朝镇压后,各地的起义力量仍在继续战斗。在今河北、山西、河南活跃着许多支农民起义军。诸如黑山、黄龙、左校、白波等等。这些起义军多以起义首领的相貌特征为其名号,比如声音高者称为雷公,骑白马者称为白骑,行动轻捷者称为飞燕,多髭者称为于氏根,眼睛大者称为大目。其中势力大的有两三万人,小者也均有六七干人,总人数达到百万以上。这些遍布山野的农民起义军,在各地起义之后,杀吏使,烧官府,砸监狱,劫府库,对东汉王朝的地方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后来,他们在斗争中逐步联合,成为一支实力更加强大的起义队伍,称为黑山军。黑山军的首领最初为博陵人张牛角。

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春,二月,张牛角、褚飞燕合军进击瘿(音影)陶(今河北宁晋西南),张牛角身中流矢而牺牲。牛角在临牺牲前,命其部众以褚飞燕为帅,改姓张。这时,黑山军已达百万之众,声势浩大,东汉王朝无力镇压。张飞燕不久便派使者去京师洛阳,向汉灵帝上书表示降服。汉王朝拜张飞燕为平难中郎将。

张飞燕军的势力一直向河内发展,逼近了京师洛阳,东汉王朝明封张飞燕为官,暗中却对起义军的发展十分恐惧,遂派朱俊为河内太守,率兵与起义军相抗衡。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二月,黄巾军余部郭大贤于河西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一带)起义。称白波黄巾军,转战于太原、河东地区,力量逐渐发展至10多万人。董卓命中郎将牛辅率军前往镇压,被白波军击败。

黑山黄巾军与东汉军的东光之战

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月,起于青州和徐州地区的黄巾军30多万人,在起义军领袖张铙等人的率领下,在大败北海相孔融之后,随之向勃海一带(约为今河北南部和山东北部)进军,准备与黑山军会合,进至东光(今河北东光)南。公孙瓒率领步骑兵2万多人,对青徐起义军进行突然袭击,黄巾军被公孙瓒击败,牺牲3万多人,军实辎重损失众多。黄巾军战败,决定北渡黄河。公孙瓒又趁黄巾军正在渡河之机,半渡而击,黄巾军又受到很大损失,死者数万人,鲜血染红了河水,7万多人被公孙瓒军俘虏,车甲物资损失不可胜数。

汉献帝初平二年七月,各地起兵的军阀盟主袁绍,与冀州牧韩馥占据冀州后,怀有鲸吞天下之志的曹操,想在黄河以南建立自己的地盘。这时,黑山黄巾军正在黄河以南地区发展起义力量,义军将领于毒、白绕、眭固等,正率领10多万大军进攻东郡(今山东莘县南)、魏郡(今河北临漳西),东郡太守王肱无力抵抗。此时。做为袁绍部将的曹操率军进入东郡地区,于濮阳(今河南濮阳)与黄巾军展开激战,将白绕部击败,遂继任为东郡太守。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曹操率军驻于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黄巾军将领于毒,乘曹军北进之机,进攻东武阳(今山东莘县南)。曹军诸将均认为应回军解救东武阳,曹操却坚持进攻于毒军的后方基地。曹操说:“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弁欲走西安攻临菑,使贼闻我西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众将听罢,遂不再提异议,跟随曹操向西入山,围攻于毒军的山区根据地。于毒等未曾识破曹操“围魏救赵”的谋略。听说曹操率军进击其山区根据地,便急忙撤军回救。这样,东武阳之围解除,曹操还乘机截击了眭固所部黄巾军。

黑山黄巾军与东汉军寿张、鹿肠山之战

[page]

汉献帝初平三年四月,青州(今山东省东北部)黄巾军,以百万之众进军兖州,攻城夺邑,斩任城相郑遂,继而向东平一带发展。兖州刺史刘岱欲率兵迎击。济北相鲍信劝阻刘岱说:“今贼众百万,百性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刘岱轻视黄巾军,率兵与黄巾军交战,黄巾军大胜刘岱军,将刘岱斩首。鲍信见势不妙,便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向曹操秉报黄巾军的情况,迎曹操为兖州牧。于是,曹操便率军于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与黄巾军大战,鲍信被黄巾军斩首。曹军只有1000多人,开始与黄巾军接战,即被黄巾军击败,曹军死数百人,退回营内。据《后汉书》引《魏书》记述说:“黄巾兵精勇悍,曹军新兵多。且未经过良好训练,战败之后。全军惊惧。曹操经过整顿。以重赏激励士卒,军队士气恢复,再与黄巾军战”,双方经过6个月的多次作战,黄巾军到底不是悍将曹操的对手,终于败在曹操手下。

初平三年十二月,黄巾军战败后,退向济北,曹军于追击中,以布设奇兵,又将黄巾军击败。结果,黄巾军30多万和男女老少百万口,被迫降于曹操。曹操便将其中的精锐勇壮之士编成新的军队,号称青州军。曹操的势力由此大增,成为他尔后夺取天下的骨干力量。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六月,袁绍深感黑山黄巾军的威胁。遂率领大军进攻黑山军于毒部的根据地鹿肠山苍岩谷口(今河南淇县西),围攻于毒部5天5夜,将于毒部击败。袁绍残酷地将于毒和其部众1万多人斩首。袁绍军得胜后,沿山北上(今太行山东麓),继续镇压左髭丈八部黄巾军,又将该部黄巾军歼灭。接着再围剿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氏根等部黄巾军,夷平了起义军的营地。屠杀了数万名黄巾军士卒。袁绍乘胜再与黑山军张燕部、屠各、乌桓等兄弟民族的起义部众交战,黑山等起义军以数万大军凭险拒守,屡挫袁绍军,双方连战lO多天,伤亡均较惨重,不分胜负而罢兵。

黑山军的最后失败之战

袁绍与公孙瓒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两大主力集团,也同是镇压黄巾军的刽子手。但黑山黄巾军诸部,被袁绍军逐次镇压后,相比之下,起义军对袁绍更加仇恨。因而,当袁绍与公孙瓒互相火并,公孙瓒被袁绍军围攻,处于不利地位时,公孙瓒便于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二月,派其子公孙续赴黑山军张燕部求救,张燕部遂决定出兵,与公孙瓒共击袁绍军。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黑山军统帅张燕率领10万大军,前往解救公孙瓒。在黑山军尚未到达之前,公孙瓒写一密信给其子公孙续,命其搬来救兵之后,以5000精骑埋伏于袁绍军附近,举火为号,公孙瓒见火便率军出击,以图内外夹攻,一举击破袁绍军。但这一密信为袁绍军的侦探所截获,袁绍布设伏兵后,令人举火,引诱公孙瓒出战,公孙瓒果然率军而出,被袁绍军大败,公孙瓒逃回小城,以火自焚身死。黑山军与袁绍军接战后,黑山军战败。后来,张燕率众投降了曹操。

评析

东汉末年,继张角兄弟率领的黄巾大起义之后而起的黑山、白波等起义军,声势之大,人数之众,实力之强,并不亚于黄巾军。然而,却又陷入了失败的复辙,除了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之外。其中的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

黑山军缺乏战略上的紧密联合张角兄弟领导的黄巾军起义被镇压之后不久在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省一些地区,揭竿而起的众多农民起义军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氏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椽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晒等,大小起义军“并起山谷间,不可胜数”。大者10余万,小者六七千。这些起义的大小部队,虽然后来统称为黑山黄巾军,但却没有真正联合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也和黄巾大起义一样,基本上是分散独立作战。这样,自然不是军阀正规部队的敌手。军阀袁绍一次进军,便逐个将于毒、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氏根等部一一歼灭。

黑山军缺乏应有的战略谋略思想这几乎成了黑山军战场直接失败的重大因素。黑山军在寿张地区与曹操围剿军的作战中,拥有百万之众,而曹军却居于绝对劣势,且初战中曹军已被斩杀数百人,曹军全军惊惧。起义军如果稍具战略头脑,当乘胜与曹军继续作战,一鼓作气将其全部歼灭。但起义军却让曹军安然撤回营垒休整,给了曹军以重整旗鼓的宝贵时机,经过半年多的作战,精锐的青州义军30万之众,被曹操彻底战败。曹操在镇压黑山军于毒部的作战中,巧妙地采用了“围魏救赵”的谋略,也诱使起义军中计战败,这都说明起义军的战略决策水平,较之东汉军阀棋差一着。

黑山等起义军的一些将领,缺乏起义军将领忠勇不屈,拼死力战的精神。形势稍有不利,这些将领便向敌人降服。名为黑山军最高统帅的张飞燕,受张牛角重托,但不久便向东汉王朝降服,尽管可能出于策略上的原因,但做为起义军的最高领袖而降服敌人,这对起义军的斗志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张飞燕在与袁绍作战失利后,旋即投降于汉。至于五斗米道起义军的首领张鲁,更是农民起义战争中少见的软骨头。曹操大军尚未到达巴汉地区,他便想向曹操投降,由于其弟张卫的阻止,未能得逞。但是,初战失利后,立即做了曹操的座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