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拉开三国割据序幕的战役——讨伐董卓

战争概述:公元190年,关东(潼关以东)各州郡守以讨伐董卓为名,推举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联合起兵。讨董军声势浩大,董卓被迫弃都洛阳至长安,二年后被部将吕布所杀,伐董之战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国群雄逐鹿的时代宣告来临。

将星指数:★★★★孙坚、董卓、吕布、曹操

精彩指数:★★★

政治影响指数:★★★

战争深度解析:

凤仪亭,有风。

在吕布怀里的貂蝉眼睛里有几分疲惫。

貂蝉说奉先我们离开长安去远走高飞,去一片没有纷争的净土吧。

关吕布没有仔细听清貂蝉的喃呢,他只沉醉于貂蝉迷人的身体。

貂蝉抬头,看见了远处董卓那匆匆而来肥硕的身影。

貂蝉笑了,很苦。

茫茫乱世,谁是鱼饵?谁是猎物?谁奸谁忠?谁胜谁负?走马观灯的历史舞台上,谁又会真正关心一个配角的喜怒衰乐、悲欢离合呢?

千年之后,或许人们记得的只是一个惊艳的传说。

东汉未年的黄巾大起义,不但没有推翻东汉政权,反而使流民们所憎恨的东汉各地的豪强地主势力蓬勃发展,在经济上,他们拥有大量自给自足的庄园,拥有割据一方的物质基础,而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帝国中央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更加依赖于地方豪强,充许他们大规模的拥有自己的军队,而地方官吏也大多为豪强大姓所把持。

[page]

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来临,而所谓的东汉王室,已成看客。但在豪强涌起的时代,走到了历史舞台中央,成为第一男主角的,是白手起家的董卓。

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其父董君雅是颍川纶氏尉(为领县兵的武官),董君雅有三个儿子,董卓是家中的老二。身在武将家庭,董老二也习得一身好身手,不仅臂力惊人,而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董卓年青时曾经在羌中一带当游侠,结识了羌中一带的很多豪强侠士。后来董卓回到家乡,老老实实当一名小地主,还有不少道上的兄弟前来拜访,董卓必然杀牛宰猪,豪宴招待,董家不是大富之家,经不做董老二花天酒地,董卓可不管这些,一次几个豪杰哥们儿又来登门拜访,家中已无肉,董卓竟把耕牛也宰了,以饱几个兄弟口福,宁伤农事不伤兄弟感情,此事传出后,邻里们都说董家的老二太败家的时候,这几位哥们儿却从老家给董卓送来了上千头牛羊牲畜,此事之后,董老二的侠名远扬。董卓后来从军,做了一名巡边队长的小官(州兵马掾),在羌中的声望使得他从事这个职务游刃有余,董大侠在,羌人不敢惹事,初入政坛的董卓表现得很出色。汉桓帝末年的时候,远在陇西的董卓入选成为皇家禁卫军军官(羽林郎),在东汉名将张奂的帐前任军司马,跟随张奂平定了汉阳羌人的叛乱,因功而官升郎中,并赏缣九千匹,董大侠又一次显示了他的豪爽,把九千匹缣全分给了手下的兵士将领,再次获得了满堂彩。

之后董卓的官运继续亨通,陆续的做过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黄巾军起义,董卓被拜为中郎将,顶替卢植带兵镇压冀州张角黄巾义军主力。董卓在西北打仗战功和运气都不错,可到了中原却不行,与黄巾军交锋,却打了败仗,被皇甫嵩代替。平息农民起义军后,董卓又回到西北,参加征伐先零人及边章、韩遂、王国等人的叛乱,经过多年的征战,董卓渐渐拥有了自己的一支人马,挤身成为当时颇具实力的地方豪强代表人物。对迅速崛起的董大侠,东汉政府也有所警惕,曾经任命他为少府(九卿之一),进京进入东汉帝国高层,但董卓却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当九卿进东汉帝国政治局常委的代价是将兵权交出,董卓当然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拒绝了。后来汉灵帝死前一个月,又扔给董卓一个糖衣炮弹,糖衣是去并州升级任并州牧,炮弹还是将兵权交出。

糖衣被董卓吃了,炮弹物归原主,面对混乱的东汉政府,董卓讨价还价,最后到并州任职,不过兵权也没交,带着队伍来到并州,从凉州到并州,董卓离洛阳又近了几分,为他以后的崛起作好了一切铺垫。董卓品着小汾酒,呷着小陈醋,等着洛阳王宫里的好戏上演。

东汉帝国除了光武、明、章头三位皇帝外,剩下的11个皇帝,平均寿命二十四岁,平均上台年龄为九岁,两项数据皆为中国历史之最。数据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从中后期开始的东汉帝国,主旋律就是一堆不是男人的男人与靠女人发迹的男人斗争。每个小皇帝上台的时候,总是母亲的娘家人替小皇帝和皇后打理朝政,而皇帝长大后,又要利用宦官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于是或外戚专权,或宦官独大,或者两者并重。

宦官VS外戚,一代又一代的上演。东汉宦后争权终结版双方一边是东汉末年臭名昭著的十常待,一边是汉灵帝的大舅子大将军何进。

以张让为首的十常待把持朝政多年,树大根深,何大将军要搞倒十常待不是件容易的事,何进与时任司隶校尉的袁绍商量,只能借助于地方军事力量这样的秘密武器来搞定十常待了。何进不知道自己这一招基本相当于与敌人同归于尽,直接终结东汉帝国和百年来的宦戚争霸。

在人选上何进挑了很久,选中董卓,是因为董卓本人并非豪门世族,在朝延在势力根基并不深厚,董胖子看似粗豪,有几分胡人的习气,看起来城府也不深。比那些斯文的老狐狸好打交道。

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何氏集团的意见并不统一,何进的姐姐何皇后就不大同意将十常待一网打尽,毕竟王室的运转离不开宠大的宦官集体。

十常待却提前下手了,何进的外援还没到,就被十常待骗进宫所杀。何进死了,洛阳一片混乱,以袁氏兄弟(袁绍袁术)为首的何氏集团与宦官势力展开了混乱,汉少帝及陈留王被张让等人带出洛阳(张让本人后来被逼投河而死)。

接到何进的消息,董卓知道他的机遇到了,机不可失,他率领着三千精兵直奔洛阳。在洛阳郊外,董卓运气很好,找到了皇帝和陈留王及从属,带着回到了洛阳。

事起仓促,董卓带的三千兵马根本不足以控制洛阳的局势,董卓此时显示出了他的智谋,入洛阳后他让凉州兵夜晚潜出洛阳,白天再大张旗鼓的开入洛阳,让洛阳人都以为西凉兵每天都在增多。

与此同时董卓迅速收编了何进的部众,又策反了掌管洛阳卫戎的执金吾丁原部下的大将吕布,吕布下手杀死了丁原,丁原的大部份人马随同吕布加入了董卓旗下。至此董卓完全控制了局势,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page]

董胖子成为半路杀出的黑马,很多人意想不到,当初向何进提出召董卓进京的袁绍更没想到。袁绍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与董卓出身草根不同,袁出身名门,而且是名门中的名门,其高祖袁安是东汉名臣,任东汉王朝的司空司徒,其祖袁汤、其父袁逢、叔父袁隗都则官拜司空司徒。伯父袁成(袁绍过继袁成)混得最差,也是一个左中郎将。

汝南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其家世之显赫,也只有后来东晋时期的王谢可与之相比了。袁绍含着金钥匙长大,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后来为父母丁忧,闲居洛阳,纳闲养士,虽未做官,名气却很大,朝延几次征用,袁绍也一直不出山,直到何进上台后,袁绍才投投靠了何进,并得到了何进的重用,初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中平五年,袁绍被任命为佐军校尉。

让董卓进京勤王,是袁绍向何进出的馊点子,可是他也没有预料到十常待出手灭何进何苗兄弟的速度更这么快,更没有想到董卓会如此快摆洛阳局势,当初董卓初进洛阳的时候,骑都尉太山鲍信曾劝袁绍先下手为强,趁董卓立足未稳兵力不足把董卓干掉,袁绍却显露出了一个公子哥的优柔寡断,没有下手,等董卓稳定局势,袁绍后悔,袁绍不服,天大的肥肉让这个来自边夷之地的小混混给一口独吞了,丢人,实在太丢人。袁绍很快和董卓翻脸,跑到了关东。

他发现和他一样想法的人太多,董卓专政后,尽管大批起用党人名士,包括袁绍,董卓也给了个勃海郡太守,他的弟弟袁术被任命为后将军,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反卓派人物曹操被任命为骁骑校尉,但是豪强士大夫集团并不买董胖子的帐,他们不愿意在董胖子的手下过日子。一个新的伐董联盟自发的诞生了,广陵太守张超、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骁骑校尉曹操、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一个以袁绍为盟主,关东(潼关以东)豪强为骨干的反袁联盟成立了。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反袁联军打出了“诛除国贼、共赴国难”的口号,开始了气势很大的反袁战争。时局对于董卓很不利,虽然董卓控制了洛阳中央政府,又坐拥并凉二州的军队,但反袁联军人数上远远多于董卓军,而同时洛阳以西黄巾军在首领白波的率领下又再度死灰复燃,有十万之众。董卓的洛阳政府有陷入两面夹击的危险。入主洛阳,对于董卓来说本就是一个意外,董卓也算是名将,但是在中原这块土地上,他还没痛痛快快打过一场胜仗,以前面对的还是黄巾农民起义军,现在可是正规部队。心中没底的董卓决定为自己先留条后路,他决定迁都,公元190年二月,董卓席卷洛阳城里的一切财富和数百万百姓,迁都长安。自己率主力部队与反袁联军一战,打得过打,打不过跑回关东。这是一次野蛮和血腥的暴力迁移,洛阳的大富之家基本被董卓血洗,财富抢劫一空,董胖子连两汉皇陵也没放过,大掘坟墓,盗取财物,数百万洛阳人被逼西迁,一路上人口互相践踏饿死者数不胜数。经历几百年辉煌与繁荣的洛阳成为了一片死寂的孤城,冷眼凝视着即将到来的利益之战。伐董联军分三线向董卓形成包围圈,北线袁绍和河内太守王匡进驻洛阳以北河内郡,东线曹操、刘岱、张邈、张超、袁遗率数十万众洛阳以东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线袁术孙坚进驻洛阳以南的鲁阳(今河南鲁山)。

但战争的第一阶段董卓占据了上风,反袁联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人数虽众但却一盘散沙,董卓的并凉兵与是长期在与羌人作战中成长起来的虎狼之师,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很强悍。一开始董卓军取得节节胜利,北线,董卓军在小平津(古黄河渡口,今河南巩县西北)一举歼灭河内太守王匡部,在东线又打败联盟中主战的曹操部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并凉军董军的强悍让联军畏手畏脚,从公元190年正月到191年正月,一年的时间,反袁联军没有什么斩获。

反袁联军的突破还是在南线的孙坚部,孙坚在191年二月在阳人(今河南汝阳东北)大破董卓胡珍部,斩都督华雄,取得了伐袁战争的第一场大胜。讨袁联盟都是各自心怀鬼胎,孙坚的胜利却没有丝毫给他们带来任何喜悦,袁术看到孙坚部取得胜利,害怕孙坚把所有的功劳都抢跑了,竟然停止给孙坚部粮食补给,后来在孙坚正义严辞职下才恢复补给。孙坚部越战越勇,进军太谷(汉灵帝所设洛阳八关之一),在洛阳郊的诸皇陵间,董卓亲率大军与孙坚一战。豪强士族集团组成的几十万讨袁大军都是摆设,在历史舞台上喝大戏的,是来自羌中平原上精骑善射的游侠董胖子和江东横刀江湖使海盗惊心破胆的捕快孙破虏——一场草根与草根之间的较量。

孙坚一鼓作气,进至洛阳,攻克了吕布据守的洛阳。但伐袁联盟,本来就是为了政治利益而组成的团体,攻克洛阳后,没有人再愿意西进,眼光都放在了新一轮的利益争夺上。伐董之战,就这样不了了之,以一种虎头蛇尾的方式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董卓:董卓退据关中,以为凭关中之险和从洛阳收敛的财富,还有挟刘姓王室的傀儡皇帝以诸候,最少可以稳保自己坐定一方诸候的位置。他错了,有些战争是没有硝烟的,却胜过有硝烟战争的艰险。公元192年四月,曾经从丁原手下反叛过来的降将吕布与司徒王允合谋,再度反叛,杀董卓于未央殿。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孙坚: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据传为孙武之后,世居江东,孙坚早年为县吏,十七岁那年和父亲乘船去钱塘遇海盗,孙坚只身智退人马众多的海盗,因此声名大震,被提拔为代理校慰,后三任县丞,所到之处治安一流,盗贼无一不被孙坚率兵剿服。黄巾起义,孙坚召集了一千多人,跟随大将朱儁镇压黄巾起义,后因功封为别部司马。之后又随张温讨伐边章韩逐,立下大功,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封乌程候。讨董之战,孙坚独领风骚,在几路联军对董卓军作战均不利的情况下,异军突出,以一部之力挫败董卓吕布,收复洛阳,顿时威名四海。董卓退回关中后,伐董联盟解散,孙坚也引兵退驻鲁阳,被任命为豫州剌史。群雄争霸,正当孙坚好好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却在与刘表的一场战争中被刘表部将士兵射杀,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不过孙坚最大的成就还是生了两个杰出的儿子——孙策孙权。孙坚死后其子孙策率其部南下渡江,打下了东吴半壁河山。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袁绍:讨伐董卓让袁绍成为最大的赢家,董卓跨台之后,袁绍成为汉末最有影响力的风云人物,灭冀州韩馥、幽州公孙瓒,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过与董卓相比,袁的崛起更多的是依靠于他显赫的家族,而在才能和个人魅力上,是远逊于董卓曹等人的。在洛阳被董卓的三千兵马就震慑做,袁大少错过了发迹的最好时机。袁绍看起来,有大把的机会挥霍,天下第一名门就是他的本钱。不过很快证明了,挥霍机会是一定会付出代价,在之后不久的官渡大战中,袁绍为他的挥霍买单,被命运之神踢下历史舞台。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吕布: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吕布成为了三国时代人们心中公认的第一武将,历史上的吕布与演义的区别不算很大,不过其描述成了第一武林高手。吕布虽勇,但是在谋略和军事指挥才能上其实平平,一生并没有打过多少令人信服的大仗,孙坚、李傕、曹操都曾打得吕布落花流水,而先负丁原、再叛董卓,之后又几度在袁绍、袁术、张邈、刘备几股势力间徘徊,吕布缺少的不仅是谋,更是信。无信之人,必然无法立足于天下,容于世人,吕布是为典型反面教材。

战争猜想: 董卓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乱臣贼子的代名词,对其生平也大多丑化,而伐董之战也大多被人们视为正义之战,然而正义的包装下,这场战争的本质还是豪强割据势力的利益瓜分战,董卓出身草根,又是来自羌汉混杂的陇西,自然为袁氏为代表的名门世族所不容。纵观董卓一生, 白手起家,从早年游侠经历到作为一名将军都不失为精彩,带三千兵马平定洛阳,更富传奇色彩,只是坐揽大权后,目光短浅,带有明显的流寇性质,强行迁都长安,给中原一带的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给董卓一个公平的评价,一个豪爽的游侠,一个文武双全优秀的将军,一个平庸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