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刘璋的迅速败亡仅仅是因为他暗弱无能么?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南方的四个郡,处于曹操孙权的夹缝中,难以有所作为,所以做梦都想把触角伸到西川去。不久以后发生的戏剧性的一幕简直就让刘备大喜若狂,刘璋竟然主动邀请他去西川,主要是让他抵御蜀郡北方的张鲁,尽管是抵御张鲁,但是对刘备来说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刘备是迅速领着部队往西川进发,按照之前的约定,刘备驻扎了葭萌关。在得到刘璋的钱粮补给后,不仅没有进攻张鲁,却在葭萌关广施恩德,收买人心,这时的刘备夺取西川之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面对这种打狼不成反引来虎的严重局面,刘璋的部下黄权劝刘璋求救于张鲁,原因是形势的变化已经让他们由敌人变成了盟友。黄权说:“东西两川,唇齿相依;西川若破,东川也难保。你若肯出兵相救,我主答应割二十个州县酬谢。”

张鲁大喜,准备进攻刘备,手下人说:“不可!刘璋与主公世仇,现在事急而求救,分明是耍诈。”张鲁左右为难,马超说:“某虽不才,愿乞一旅之师,生擒刘备。务要刘璋割地二十州奉还主公。”

马超是凉州军马腾之子,组织关西联军十路兵马反曹操失败后,投奔了张鲁,也和刘备先前一样,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在刘备、刘璋处于均势的情况下,马超来攻打刘备,刘备就处于劣势。

刘备也差人来见张鲁说:“我打刘璋是为你报仇,你不要听人挑拨,等我事成之后,我保举你为汉宁王!”

刘备的策略和刘璋是相同的,并且开的价还高些。张鲁若帮刘璋,需要打赢了才有收益,若帮刘备,则只需要撤军就有收益。张鲁怎么选呢?当然要选择撤军。因为费一趟力得到的收益还没有不费力得到的多!

如果考虑耍诈,则两边都有可能耍诈,这是一样的。

但是马超已经行动了,如果他再退回去,就等于一无所获,所以他还要继续前进!于是,张鲁怀疑他谋反,手下的人就说:“马超从来不讲信用,他是打算乘机夺了西川,自立为蜀主的,哪肯屈居于主公之下。”

张鲁不能招回马超,便故意限定马超一个月内,一要破西川,二要杀刘璋,三要打跑刘备。三件事差一件,就自己把头献上来。

马超无奈,进退两难,不得已,只好倒向了刘备。一起打刘璋。


[page] 这个时候,刘备又占了上风,刘璋就处于劣势了。怎么办呢?

刘璋手下人建议他采用“坚壁清野”策略。所谓坚壁,就是在城外或筑堡垒,或挖壕沟,加固城墙,严防死守。所谓清野,就是把居住在城外四野的老百姓全部都转移走,把粮食、财物全部都收藏到城内来,把没有成熟的庄稼全部都烧掉。

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这个策略应该是可行的。

但是,刘璋不采纳。

刘璋说,这样做,就太对不起老百姓了。

当时的形势是:刘备方占领了成都总部以外的多个分部,对刘璋形成了半包围状态。而成都尚有三万精兵,粮草足够吃用一年,并且官兵都愿意死战。

双方还是可以均势论,刘备占的优势大些,刘璋坚守也应该守得住,至少,一时半刻是不会输的。还具备继续博弈的本钱。刘备想破城也没那么简单的。

但刘璋放弃了继续博弈,选择开城投降算了。

刘璋言:“我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之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救满城百姓,免致生灵涂炭。”遂开城投降,群下莫不流涕。

刘备也感动的与他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共入寨,刘备尽取其财物及将军印。

刘璋的选择,并不是打不下去了才不打的,而是从社会总值这个角度考虑的,他是希望避免更多的公共损耗才投降的。

中了“仁义”的毒,从博弈的角度讲,称之为“让赛”。理论上,谁让赛谁吃亏。这是非理性的。刘璋自愿输,刘备就赢了。

“仁”道和“霸”道相比,仁道输了。

刘璋和刘备的价值取向不同。但是,凡是不合乎博弈优选策略的决策,就注定了只会让对手赢的更快,注定了只会让自己淘汰出局。而不管你高尚不高尚。

所以,刘璋的选择,从博弈的角度讲,是完全错误的,其害有二:

1。 从私来讲,自己亏大了。后人知道他善良的毕竟不多,倒是只知道他懦弱。

2。 从公来讲,依然不能避免生灵涂炭的命运。富足的益州后来再“严政”制度下,穷兵黩武,几个本钱很快就被他们捶干净了,成为最贫困的地区。这与刘璋的本意相悖。

刘璋的如意算盘被活生生的现实打破了,事实上刘备也有自己的算盘,以后的发展主要是按照刘备的算盘走的,这恐怕是让刘璋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当刘备准备进攻成都时,面对部下“坚壁清野”的建议,他没有采纳,最后拱手把成都让给了刘备。此后的数十年里,西川进入刘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