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洪秀全临死前的幽默:朕上天堂领天兵保天京

曾国藩被实授两江总督后,立即和湖北巡抚胡林翼联手制定了安庆战役的战略计划。曾国藩亲至湖北黄州胡林翼大帐中,抵足而谈九个晚上。最后,两人都认为,能否攻下金陵,就看能否夺取安庆;惟有取安庆后,方可高屋建瓴,以上制下,洞开天京门户。

湘军中坚胡林翼,湖南益阳人,比曾国藩小一岁,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曾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岳父则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两江总督陶澍。在科举考试中,胡林翼比曾国藩先中进士,后来去了贵州任职。太平军起事的时候,胡林翼被调派到湖南,由此进入了湘军体系,并一度作了曾国藩的部下。后来经过曾国藩的保荐,胡林翼被授予湖北巡抚实职,升迁速度远快于曾国藩。在曾国藩处于低落的时候,胡林翼就成为维系湘军的关键人物。

在曾国藩、胡林翼合军进逼安庆的时候,太平军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五路救皖”的计划。这个计划以二破江南大营的部队为原班人马,其中以陈玉成、李秀成两军为主力,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三军为牵制力量。为保住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制定了一个更大的“围魏救赵”之计,约定两军会攻武昌,吸引曾胡回军自救,安庆之围也就自然化解。

这一招,和之前李秀成大军进攻杭州将江南大营兵力调出的计策大同小异,但这次曾国藩和胡林翼冷笑了笑,他们这次只认准了安庆,绝不上当,即使太平军进攻北京皇帝告援也不放手。

太平军这边,却在协调上出了大问题,尽管陈玉成进军顺利,并已经攻至武昌附近的黄州,但李秀成只顾自己开辟的苏常地区扩充自己的势力,无心西进,这最终导致了合击武昌计划的失败。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关键时刻,曾胡同心,而陈李相左,这为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埋下了祸根。

姜还是老的辣,陈玉成和李秀成毕竟还是太年轻!

安庆争夺战总共打了18个月,曾国藩命令士兵在城外深挖长濠,结硬寨,打呆仗,死死困住城内的孤军,而外围的陈玉成等诸援军被一一阻截,始终打不进来。最后,安庆城内弹尽粮绝,一片死气,和北伐军被困连城一样,“釜中余炙存人脯,屋上饥鸟作鬼声”,再次出现食人惨剧!

1861年9月,湘军用火药轰开安庆城墙,冲杀进城。面对那些已经饿得差不多的太平天国军民,湘军并没有丝毫的怜悯,全城男女老幼,还有守军两万余人,全被尽数屠戮,尸体浮江,江水都为之染红。

胜利指日可待的时候,胡林翼却已经重病缠身。在攻破安庆不到一个月,胡林翼终因心力憔悴而病死在武昌,终年50岁。临死前,胡林翼被朝廷加封为太子太保,可惜路途遥远,封赏消息在胡林翼死后第二天才到。

陈玉成眼睁睁的看着安庆守军全军覆没,却又无计可施,只能挥泪撤往庐州,从此了无进展。1862年6月,陈玉成被困庐州,被时叛时顺的淮北割据势力苗沛霖诱至寿州而被俘,后被解送到清将胜保大营,凌迟处死。从此,太平军后期纵横一时的陈玉成兵团土崩瓦解,被悉数消灭,皖北基地也由此沦入湘军之手,太平天国的江山也就去了一大半。

攻陷安庆后,曾国藩指挥三路大军围困天京,在安庆杀红了眼的曾国荃率湘军主力中路突进,另外左宗棠李鸿章率两路偏师分别从南路和东路进行包抄。面对天京危局,李秀成仍旧转战苏南,并在上海附近和洋枪队发生激烈冲突,一直等到洪秀全严诏才回到天京。

1862年5月底,湘军水陆并进,直抵天京城外。湘军陆师扎营于雨花台,直插天京的心脏;水师由湘军才子“雪帅”彭玉麟率领,镇守河口,卡住天京的脖子。而此时回援的太平军虽然数量众多,但大都是新兵;没有经验,也没有激情,正如湘军幕僚王闿运在《湘军水陆战纪》里说的:“(太平军)罕搏战,率恃炝声相震骇,比于初起时衰矣!” 此时的太平军,已经是暮气沉沉了。

随后的雨花台之战,可以清楚的看到双方“势”的转移。湘军虽然人数少,但准备充分,在水师的辅助下,粮草充足,器械精良,势在必得。尽管太平军一批又一批的连续冲杀,湘军始终巍然不动。主将曾国荃甚至在左腮中弹、满脸是血的情况下,仍旧骑马在湘军各营垒中来回驰骋,指挥并鼓舞手下的士兵拼死顶住太平军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在最危急的时候,湘军和太平军更是近身赤刃格斗,杀得营垒里尸横遍地,血流成河。但最终还是湘军取得了胜利,李秀成见久攻不下,只好放弃进攻后进入天京。

[page]

在天京被围的时候,东南战场也是恶讯频频,李秀成打下的常熟、太仓、昆山等相继陷落,李秀成心里着急,请求去苏州救援,但洪秀全怕他远走高飞,就扣下他母亲和妻儿子女作为人质,并要求交银十万两助饷。当时围困苏州的有李鸿章的淮军三万人、戈登的常胜军三千多人和中法混合军(常捷军)四百多人,力量远胜于太平军,虽然后来李秀成亲临苏州指挥,但还是无济于事。洪秀全不久又以天京事急为由召回李秀成,苏州也随即发生叛降事件,苏州太平军的主将也是李秀成的部下慕王谭绍光,被纳王郜永宽等人所杀,苏州于1863年底被攻破。

在苏州陷落的时候,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但洪秀全听后勃然大怒,严厉斥责道:“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乎?”

后人一直疑问洪秀全为什么不肯离开天京,据笔者的揣测,假如洪秀全撤出天京,路途劳顿不说,也许会死得更快。洪秀全作为一个神秘的精神领袖,要是在逃难中被“臣民”们看见天王也不过如此,人心必然涣散,倒不如困守天京,至少还可以“天京城在”的精神相号召;再者,洪秀全要是离开天王府这个安乐窝跟随大部队逃难,很难保证不被李秀成这样的军事将领挟裹,弄不好乱军当中身首异处,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秀成带领剩余的太平军悉数进入天京城后,已成瓮中之鳖。天京被围后,粮食锐减,天王此时只得号召大家以“甘露”为食。何谓“甘露”?就是各种野草。在湘军日逼日紧的形势下,城内的一些人开始为自己作打算了,松王陈得风、吏部尚书朱兆英等人即暗通湘军,以求自保。

1864年5月30日,五十二岁的洪秀全撒手西去,据说是因为食用“甘露”慢性中毒而死。临死前,天王还幽默了一把,“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洪秀全死后,十六岁的儿子洪天贵福继位。这可怜的小东西,虽然很早就有了四个王妃,但估计还没来得及享福,就要面对天京城破后的悲惨命运了。

曾国荃得知城内粮食耗尽、火药用完后,加紧在天京城外挖地道,埋进万斤炸药。1864年7月19日,只听“轰”的一声,地动山摇中,地道炸药炸开了天京城墙,在隆隆的炮声和阵阵喊杀声中,天京城破。在一片混乱当中,章王林绍璋投河自尽,顾王吴汝孝上吊自杀。

李秀成领着数十骑兵在城内飞奔试图堵截湘军,但湘军如潮水一样涌入,如何堵得住?无奈之下,李秀成只好奔向天王府,到后见宫门大开,宫女们纷纷逃出,数以百计的妃嫔蚂蚁般的投河自尽。御河之外,很多逃无可逃的太平天国军民男妇争相投河而死,尸体填溢如桥,水不能流。

这时,只见王后赖氏一手牵着洪天贵福,一手拿着剑,踉踉跄跄的从天王府中走出。赖氏看到李秀成后,泪流满面的说:“天王创业一生,想不到今天覆亡,真是天绝我也!这个孩子年纪小,身体弱,就交给忠王你了。”说完,赖氏跃入御河而死。

乘着薄暮时分,李秀成一行人带着幼主冒充清军从城破处拼死杀出,沿孝陵卫走入紫金山。但南京城外三百里,到处都是湘军的关卡,李秀成一行人屡次遭遇湘军并发生小规模的战斗,洪天贵福在清凉山外战斗中走散(被李世贤护送),最后只剩下九人奔入无名荒山之无名小庙,李秀成白天不敢出去,晚上下山取水被附近村民发现,剩余随从被杀。这些土人贪图李秀成携带的珠宝,由于分赃不均,最后闹哄哄的把李秀成扭送到曾国荃的大帐之中。

曾国荃随后立刻讯问,李秀成开始不配合,曾国荃大怒,“椎刺其股”,李秀成骂道:“曾九!你不要得志就猖狂,大家彼此不过各为其主,何必如此凌辱于我?”曾国荃狂怒,当场就想把他给宰了。幸好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场,把李秀成带走讯问,问“汝今计安出?”李秀成答:“死矣!”赵烈文发现李秀成“言辞有乞活之意”,便说:“你的罪大,得听朝廷旨意,并非是统帅所能决定的。”李秀成听后俯首不语。

曾国藩得到李秀成被俘消息后,急令好生对待,随后赶到金陵亲自讯问李秀成,曾国藩和急躁的弟弟不一样,每日对李秀成“逐日排宴,待以客礼”,还说,你也人中豪杰,没有遇到明主,才落得今天的地步,实在是可惜。李秀成对曾国藩的胸襟有些感动,随后便很配合的在单人囚室里每日奋笔疾书,从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七日,日书数千言,十日后写成《李秀成自述》。后来此文的真假问题、节气之争,都在史学界掀起了讨论的大热潮。

李秀成虽然对曾国藩报有幻想,但终究还是在写完《李秀成自述》后被凌迟处死。参与审理李秀成全过程的赵烈文在日记里记载说,“(李秀成)傍晚赴市,作绝命词,无韵而俚鄙可笑,付监刑庞省三,叙其尽忠之意,遂就诛。”

[page]

赵烈文也亲眼目睹了湘军攻破天京的全过程,据他的记载,湘军入城后到处杀人抢掠,连二三岁的小孩也不放过,杀之取乐。天京城中,惟见血雨腥风,哀号之声,不绝于耳。在抢掠完之后,湘军开始四处纵火,城中火光冲天,三日不止,“十年壮丽天王府”,老百姓十年的血汗,就这样被烧个一干二净。

整个天京,至少有10万多人被杀。中国近代史上,最苦惟有南京人。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杀!1864年湘军攻下南京,杀!1937年日本兵攻下南京,更是血海滔天!

太平天国十一年,如今尘埃终落定。回望滔滔江水,十三年的血海拼杀,曾国藩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再造晚清的“中兴第一名臣”。

天京城破后,幼天王洪天贵福骑着李秀成给他的骏马,乘着天黑闯出了天京城,但在随后的突围中又和李秀成走散。幸好李世贤及时的拍马赶到,洪天贵福才得以杀出重围,逃到安徽广德一带。

此时,正在外地召集勤王兵的干王洪仁玕听说天京围急,急欲赶回天京,但在路上就得知天京陷落,幼主真福到了广德,洪仁玕于是又赶到那里与他们会合。洪天贵福见了族叔后,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赶紧封洪仁玕为军师。

好不容易喘了口气后,李世贤跟洪仁玕说:“如今天京虽然已经失陷,但好在幼天王已经脱险,革命还有希望。现在长江以南堵王黄文金和康王汪海洋的兵力,加起来有三十多万;长江以北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加上张宗禹(捻军)的兵力,大概也有六七十万,如此算来,我们还有百万之众,只要团结一心,还是能够横行天下的。当今之计,最好是以幼天王为号召,让堵王赶紧和康王合兵一起,增加彼此的势力,然后直捣湖南,夺取长沙。到时继续北上,会合汉中陈得才和张宗禹之兵力,就有百万之众了。等到大兵集合在一起,我们立刻杀奔关中,夺取咸阳,再图中兴之业。”

李世贤的计划,和道州举人胡孝先最开始时向洪秀全提出的建议,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他估计的兵力,里面是大有水分的。

洪仁玕听后表示同意。于是两人领着幼天王,带领残余兵力,赶到浙江湖州去见堵王黄文金。当时太平天国的叛将蔡元隆,帮助清军攻占了湖州,堵王黄文金恼怒,正把湖州围了个水泄不通,但这个蔡元隆在城内坚守不出,黄文金听说城内粮食吃完,连战马也吃了。心想一定要破城宰了这个叛徒。

李世贤和洪仁玕两人都劝黄文金不要在这里纠缠,不如赶紧穿过江西,西进湖南,然后北上汉中和江北的太平军余部会合,再图大业。但黄文金不听,说:“这个该死的叛徒已经弹尽粮绝,我马上就可以破城,必须杀了他才能泄我心头之恨。”

两人见黄文金如此顽固,也没办法,毕竟这是黄文金的地盘。黄文金围了湖州一个月,最终攻破湖州并抓到了叛徒蔡元隆,但他的手下却私自把蔡元隆放跑了。紧接着,湘军的主力部队杀到,太平军在败退中,黄文金中炮身亡,该部太平军损失过半。

剩下的太平军在李秀成和洪仁玕的带领下,想南下会合康王汪海洋,但江西境内遇到左宗棠的军队追击,太平军又被打得大败,最后只剩下二三千人。随后清将席宝田又带兵追来,结果洪仁玕在1865年10月于江西石城被俘虏,幼天王再次走失,剩余的太平军也如鸟兽散。

很遗憾的是,这时洪仁玕一行人与汪海洋所部的距离,大概只有三十里路远。

1865年11月23日,洪仁玕在南昌被处死。死前,江西巡抚沈葆桢见他是个人才,还曾派当时已经降清的原太平天国听王陈炳文去诱降他,但被洪仁玕严词拒绝。他在自己的遗言里说,“今予亦只法文丞相(文天祥)已,”“我鞠躬尽瘁,惟求速死。”临刑前,四十三岁的干王赋诗一首:“我今即永逝,一语贻后贤;天国祚虽断,复生待他年,”实现了他“宁捐躯以殉国,不隐忍以偷生”的誓言。

再说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和大部队走散后,吓得躲进了山中。洪天贵福当时只有十六岁,从小长在天王府,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也没有丝毫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孩子躲进深山三天三夜,渴了掬把山泉水喝,饿了只能靠摘野果充饥。

但洪天贵福最后还是饿得不行,只好蹒跚着独自下山,但脚下的鞋因为在清军冲击的时候已经丢失,只能光着脚丫强撑着,好不容易走到山下,两个脚板早已经满是水泡,小天王痛得坐在路上低声哭泣。

说来也巧,其实当时汪洋海的军队刚从他的不远处经过,洪天贵福也看见了,但因为脚痛,赶不上这些人行军的速度,洪天贵福又不敢喊,最终没有及时会合。过了一天,路上有难民成群结队的经过,洪天贵福便跟着这些人的后面一起乞讨,辗转数月后,一个不小心误投了敌营。更不巧的是,敌营中有个人曾经跟小天王的叔叔洪仁政放过牛,一下就把洪天贵福给认出来了,结果小天王被送到了席宝田那里。席宝田见后大喜,预备送到北京去请功。

[page]

后来有人跟席宝田说:“大人先别急着去请功,搞不好功劳没搞到,反招来麻烦!曾国藩大帅先前已经上奏朝廷,说洪氏无遗类,大人如今说自己捉得洪天贵福,曾大人岂不是很没面子?还不如偷偷把这个小孩放了。”

席宝田听后默然不语,但也不敢私自放了,最后把洪天贵福送到江西巡抚沈葆桢军中,沈葆桢便在南昌将洪天贵福处死了。虽然洪天贵福比洪仁玕被俘要晚,但比洪仁玕还要早五天处死,大概沈葆桢认为他没有什么价值吧。

李世贤和洪天贵福走散后,和手下六十骑冲出重围,最后投奔到汪洋海军中,并乞求汪洋海发兵去迎接幼天王。汪海洋派兵去找了,大概就是洪天贵福下山时看到的小股太平军,可惜机缘不巧,最后洪天贵福还是没能赶上。后来李世贤又劝汪海洋进军湖南北上,两人意见不合,李世贤想拉出人马,另立山头,结果在1865年8月被汪海洋派心腹给刺死。也有说李世贤在汪海洋战败后隐匿民间,剃去长发,隐居终身。

康王汪海洋最初是石达开的部下,石达开出走路过安庆时,汪海洋便率军一直跟随左右。后来石达开进入广西、云贵,山路险阻,看不到希望,大家多有抱怨。石达开见军心已乱,便在营前立下红白二旗,说:“大家跟随我这几年,万里跋涉,路途辛苦,但只要我们到了四川,大家就有好日子过了。如果大家愿意跟我进军四川的,站到红旗下;想回江南的,就立到白旗下。”

出乎石达开意料的是,大部分人居然都哄然跑到了白旗下。于是汪海洋拔了白旗,大声道:“想回江南的跟我走!”

最后,有十多万人跟着汪海洋回到江西,成为李秀成的部下。天京陷落后,汪海洋手下的太平军还有近十万人。但是好景不长,后来这部分太平军在广东梅州一带被左宗棠的军队击溃,1866年1月,汪海洋在广东伤重而死,余部则由偕王谭体元率领,但在1866年2月,这部分残军也被左宗棠和鲍超最终剿灭,偕王谭体元投崖自尽。

由此,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全部败灭。

长江以北的太平军余部坚持时间稍微长点。当时的扶王陈得才和遵王赖文光,本都是陈玉成的旧部,加上友军张宗禹(原捻军领袖张乐行的侄子)的军队,当时也号称有百万之众(水分太大,估计也就十万)。1864年,遵王赖文光率军回救天京,前锋已经抵达英霍。湘军在英霍将太平军挡住,派人在阵前大呼:“天京已经被攻破了,你们的天王也早死了,你们抵抗也没有用处,还不投降?”

众人听后愕然不已,士气一下子就低落了许多。后来这些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清兵所说的不假,当下军心大乱,有一半多人都向清军投降了。前锋主将陈得才听说幼天王到了浙江,便收集剩下的五六万太平军,但在安徽麻城被清军打败,结果引发兵变,陈得才死于军中,剩下的太平军大都散去。

张宗禹当时的兵力,号称有四五十万,正计划进攻开封。而开封当时有僧王僧格林沁的十万精兵,两军交锋时,张宗禹有个十九岁的弟弟名叫小黑,骁勇无比,尽管僧王军队炮如雨下,小黑悍然不顾,率领捻军骑兵猛冲,僧王部队被冲得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在来去如风的捻军骑兵面前,不可一世的僧王被打得摸不着北,其本人也被冲得连自己队伍都找不到了,最后躲进了山东曹州高楼寨的麦地里。在1865年5月18日的凌晨,僧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被一个十几岁的捻军小鬼张皮鲠一刀砍死!

僧王死后,左宗棠奉命进剿捻军,左宗棠仍旧使用湘军的老办法,结硬寨,打呆仗,以困住捻军。捻军后来经过朱仙镇的时候,张宗禹等人进岳庙拜谒岳飞像,并发誓要扫除鞑虏。第二天,捻军果然大胜,于是这些人很高兴的庆祝,认为有神保佑。但后来再战遭到败绩,这些人又迁怒于神像,动手把神像的头也给削了,以泄其愤。

后来见形势不妙,张宗禹等人就聚在一起谋划说:“现在敌军人多势大,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也已经绝迹,我们不如北渡黄河,直捣燕京。要是成功了就夺取满清的国都,不成功,死了也无憾!”

这种冒险的作法,李自成尝试过,开始成功了,但后来还是被八旗军打败了;李开芳、林凤翔北伐军也曾尝试过,但最终败于僧格林沁和胜保之手。

当时捻军的形势相当危急。清军已经潮水般的杀来,当时湘军和其他军队都已经追击到这里(因为其他地方基本平定),计有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英翰、郭松林等主力部队相继赶来。正当捻军准备过河的时候,却又发现黄河渡口没有船只。正慌张之时,突然黄河结冰,捻军赶紧履冰而过。

但黄河结冰,捻军过得,清军也过得,而且很快就追上捻军,结果小黑战死军中,捻军队伍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大部分人都向清军投降了。张宗禹带领残部继续向北进军,1868年2月,淮军刘铭传、郭松林率军在山东茌平把张宗禹的西捻军团团围住,张宗禹投徒骇河自杀,也有说张宗禹没死,最后不知所终。

北伐军的李开芳,最后也是死在了山东荏平县,地点是冯官屯。

再说遵王赖文光。因为和张宗禹意见不合,1866年秋赖文光等率领东捻军继续留在中原淮北一带。1868年1月赖文光率军南撤到扬州,刘铭传、郭松林、潘鼎新等部的追兵赶来,最后在扬州瓦窑铺被道员吴毓兰部淮军围困,赖文光本人被俘后遭杀害,东捻军残部最终全军覆没。

就此,太平余波,南北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