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卒伍也是关羽失败的因素之一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关羽的性格特点,陈寿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关羽骄于士大夫的事例很多,轻视陆逊、不团结麋芳士仁、辱骂孙权使者等等,这都为他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这个几乎是共识。
但善待卒伍,其实也是关羽失败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却往往被人忽略。关羽擒获于禁七军将士三万多人,这等于平空增加三万多张吃饭的嘴,而且这帮人还不用(会逃跑和叛变),必须腾出人手去看押。
那全部放了岂不省事?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这些投降的将士,老婆孩子都在北方,放了他们,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回老家。回老家之后做什么呢?大多数人还是有且只有一个选择——继续做当兵的工作,用不了多久就会组成新的敌军,继续过来打你。
因此,对待大规模的俘虏,几千年战争史上有个比较常见的做法——杀光。杀光最干净最省事,死人不用吃饭,也不会造反,更不会再组成敌军打仗。
远的如战国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坑杀数十万赵国降卒,秦末项羽在新安城南坑杀二十万章邯秦兵,近的如官渡战后曹操坑杀袁绍降军数万人。
此时关羽也可以选择屠杀七军士卒,只俘虏带头的于禁等人就可以了。杀降卒不同于屠杀平民百姓,对于军事的意义非常大。
但关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刘备集团的企业文化特色——仁义。即便是多了三万多张吃饭的嘴,他也没有选择集体杀戮,而是把他们押送到后方去。
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都是出来混的,都不容易,就留他们一条性命吧。
刘备集团的仁义,从来就不是光说不做,这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例。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民间美化刘备和关羽,丑化曹操,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就因为善待降卒,关羽又得罪了一把孙权。三国时期人口很少,经济遭到很大破坏,连皇帝都饿过肚子,更不要说平民百姓。相互征战的各方军阀,往往也因为没有粮食而无奈退兵或者遭受失败。
粮食方为大问题!
关羽手下的荆州地盘只有三郡,手下却有四五万军队,而且主力部队出师北伐已经好几个月了,粮食问题本来就不乐观。平添了三万多俘虏之后,更是雪上加霜,眼看就要断粮。
怎么办?大活人总不眼睁睁饿死吧?
关羽的办法是去找孙权打秋风,让后方的士兵们去孙权的地盘上抢一回粮食——擅取湘关米。
一直对当年与刘备“平分荆州”心怀不满的孙权,一听关羽抢粮食,啥也别说了,借口有了,兄弟我也忍够了,动手吧。
当然,关羽辱骂孙权使者、抢粮食、后方空虚,只是孙权出兵夺取荆州的直接原因,孙权出手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东吴的利益——扩张东吴势力,保障下游安全。
如果不认识这一点,那实在是太小看孙权了。
- 上一篇:曹魏帝国对外族战绩(2.0版)
- 下一篇:诸葛亮手中的王牌劲旅——无当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