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曹休重见天日,断发赚曹休英雄落败
河南文化产业网讯:近日,河南洛阳发现了三国名将曹休墓地,对于了解曹魏时期的墓葬意义重大。曹休是曹操族子,曾被曹操赞为“吾家中千里驹也”,后官至大司马,可谓一代三国名将。但是,就是这位大将军也经历惨败,曹休误中东吴周鲂的诈降计,在石亭大败。
周鲂,孙权的大臣。《三国志·吴书·周鲂传》说他“百举百捷”,意思是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事——这还了得?简直神乎其神了!周鲂果真如此神吗?
周鲂,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少时好学,足智多谋,被推举为孝廉,任宁国县(今安徽宁国西南)长,又转任怀安县(今安徽宁国东南)长。钱塘大帅彭式等人聚众叛乱,朝廷任周鲂为钱塘侯,只一个月,周鲂就斩杀了彭式和他的党羽,于是周鲂升为丹阳西部都尉。孙吴黄武年间,鄱阳大帅彭绮作乱,攻陷鄱阳郡的属县,朝廷任命周鲂为鄱阳太守,和胡综合力去讨伐。周鲂活捉彭绮,并把他押送到武昌,于是被晋升为昭义校尉。
东吴黄武七年(228年),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北伐,与吴国约定一起大举。而孙权因多次亲征合肥均无功而返,决定改变战略,准备用计诱敌深入围歼敌军。孙权侦知曹操的族侄大司马曹休都督扬州急欲建功,便让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休。
周鲂派亲信带着自己的书信去诱骗曹休。这封书信“情真意切”:一叙仰慕之情,投诚之意;二叙被人中伤,祸在眉睫;三叙愿作内应,请求外援;四叙所派僮仆,尽可信任;五叙鄱阳百姓,多想叛乱;等等。在周鲂送书信给曹休的同时,为了假戏真做,孙权还多次下诏“谴责”周鲂。
对这封天才杰作式的书信,魏将曹休认为大体可信,而建威将军贾逵认为肯定有诈,魏文帝曹睿则犹豫不决,司马懿半信半疑。但魏廷灭吴心切,最终还是认为机不可失。为防有诈,魏廷决定三路进发:曹休取皖城,贾逵取阳城,司马懿取江陵。孙权于是亲自坐镇皖城,命陆逊为大都督。陆逊自领中军,朱桓、钱综为左右翼,三路并进设伏石亭迎敌。
曹休建功心切,未等贾逵援军到来,即自统十万大军深入。周鲂急忙迎接,来到曹休帐下。曹休问:“近来收到足下的书信,信中陈述的七件事,很有道理,所以上奏了天子。现在魏军三路进发,如果得了江东,足下的功劳可不小。但有人说足下多谋,很担心足下所说有虚。不过,我料想足下一定不会欺骗我吧!”周鲂听了大哭,急着拔出随从的佩剑要自尽。曹休急忙阻止,周鲂手里提着剑说:“我所陈述的七件事,都是恨不能吐出心肝的事,现在反而有人生疑,一定是吴国人在用反间计啊!我必死无疑了!我对魏的忠心,只可对天表白了!”说完,又要自尽。曹休大惊,慌忙抱住周鲂,说:“我说的只不过是开玩笑的话,足下何必要这样呢?”周鲂于是用剑割下自己的头发扔到地上,说:“我以忠心对待您,您却把我当作儿戏。所以我割下连着父母骨血的头发,来表明我的一片忠心!”曹休终于完全相信了周鲂,并设宴招待周鲂。
隔日,曹休命周鲂引导大军前进。曹休大军行至中途,曹休问周鲂:“前面来到何处?”周鲂说:“前面是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可以屯兵。”曹休听从了周鲂的意见,率领大军进驻。第二天,哨兵来报告曹休:“前面吴兵不知有多少,把住了山口。”曹休大惊:“周鲂说这里没有吴兵,怎么吴人竟有准备?”于是急忙寻问周鲂,有人报告,周鲂早已领着几十个随从走了,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时,曹休万分悔恨道:“我中计了!”于是算计了一番,自恃兵众,越过夹石,反设伏兵。但陆逊早有算计,分三路包抄,驱赶曹休伏兵,使之反被包围。于是曹休大败,辎重尽失,兵亡万计,适值贾逵援兵赶到,才被救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石亭大战,这一战不但巩固了孙刘联盟,暂时稳定了三国鼎立的态势,还为诸葛亮北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石亭大捷,吴军凯旋归来,孙权召集众将大摆酒宴。酒兴正浓时,孙权对周鲂说:“你行义剃发,成就了我的大事。你的功劳,应当记载在史册中。”接着加授周鲂为裨将军,又赐关内侯的爵位。
后来,匪首董嗣依仗险阻抢劫掠夺,豫章、临川二郡受到危害。吾粲、唐咨领兵攻打董嗣据点,几个月都没有攻克。周鲂上表请求由他处置这件事。他派出间谍,授予计谋,骗来董嗣并将其杀掉,董嗣弟弟也因此惧怕投降。从此,这几个郡就安定了。
周鲂做太守也很有德政,在鄱阳郡十三年,奖赏好人,惩处坏人,恩威并施,深得民心。
看来,周鲂做事确实“百举百捷”。这其中有何秘诀?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答案:长于时事、见其便利、忠勇双全、智谋心细。
这些,是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呢?
- 上一篇:中国古代死得最窝囊的十大战神
- 下一篇:两强相遇勇者胜——真实历史中的战阵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