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东吴建国路(4):吕蒙与进攻性战略回归

公元217年鲁肃去世,这标志着东吴再一次站上了十字街头,该往何处去?此前近十年时间,东吴虽然赢得了赤壁之战和江陵攻防战的胜利,但却因为错误的与刘备结盟而不进反退,不但与战略要地荆州失之交臂,还成功的迅速把刘备培养成了比曹操还危险的敌人。这是孙权所始料未及的,也为此大动肝火,说句玩笑话,鲁肃是被孙权背后用巫蛊咒死的也说不定……

下一步的战略如何实施孙权是心里没有底的,尽管联刘策略被证明失败,但是刘备此时已经不是长坂坡的刘备,他鲤鱼跳了龙门,咸鱼翻了身,完全敢和东吴掰手腕子,要动他,孙权无法保证最后是什么结果。但是如果继续维持联盟,孙权不是成了陪太子读书吗?刘备这个流氓的想法孙权应该能感觉到,人家随时可以先捡东吴这个软柿子捏,然后才去对付曹操。这个形势对东吴来说算得上是危如累卵了。

孙权很幸运,也可能是很有先见之明,此前有意识的培养了吕蒙这个愣小子,如今的吴下阿蒙到了派用场的时候,解决东吴危机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身上。《三国志•吕蒙传》记载,鲁肃尚在的时候,吕蒙就偷偷给孙权写过一封信,他说:“(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这是东吴总方针的调整,也可以称为“进攻性策略的回归”。此前无论是孙坚、孙策,还是周瑜,都主张的是主动进攻,牢牢掌握主动权,而鲁肃改变这一总体战略后东吴的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落在了刘备的后面。

从战略层面上讲,吕蒙这个战略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对周围的敌人特点和形势也了然于胸。首先,吕蒙很清楚地处长江中上游的荆州对东吴来说有多重要,所以他把东吴的矛头指向了荆州。实际上,荆州对于东吴来说就像是一个护心镜,没有荆州的东吴如同把自己的心脏暴露在敌人枪口下,敌军可以轻易顺江而下,东吴随时有生命危险。所以说,荆州是东吴必争之地。

吕蒙战略部署的前提是干掉关羽,他非常清楚刘备君臣的处境与为人。他认为刘备之所以还不敢动东吴,是因为东吴现在还算兵强马壮,孙权也不算昏庸。如果不趁现在东吴这么强盛的时候去干掉刘备,那么一旦形势有所变化,东吴不那么强大了,又怎么可能打的过刘备。这不仅仅是对刘备性格的深刻认识,也是对蜀汉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剖析和解读。站在刘备军团的角度上看,顺江而下直取东吴远比翻山越岭北伐曹魏要容易的多,孙权没有曹魏那么强大,而孙权赖以生存的长江刘备在荆州也共而有之。况且两家尚处同盟,出奇不意的突袭会相当有效果。而且最要命的是,虽然诸葛亮主张同盟,但刘备却持相反意见,他一直对东吴垂涎,总有吞吴自大的想法。

这样一来,荆州这个掌握在敌人手里的东吴护心镜就必须要夺过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东吴从这一刻开始,要在吕蒙的率领下重新夺回荆州,夺回斗争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回归到孙策、周瑜时代的进攻性战略。

其实争夺荆州的具体过程相对来说更简单,因为缺乏战略头脑的关羽根本不会是吕蒙等阴谋家的对手,而夺回荆州后需要直接面对的曹魏才是大问题,打下来能不能守得住?

吕蒙早就给出了答案。他建议以稳重见长的孙皎守南郡,也就是江陵,派勇猛的潘璋驻守白帝城扼守西边要害,再由精通水战的蒋钦率一万兵做机动部队,沿江进行守备,哪里出现敌人就冲到哪里去。最后由吕蒙亲自带兵拿下襄阳。这样一整套荆州防御体系就构成了,蒋钦率领的一万精锐水军将在整个防御体系中展现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步兵为主的蜀军和骑兵为主的魏军望而生畏。按照这样的部署,根本用不着刘备帮忙,东吴能够以一己之力抵抗曹魏。而事实上,后来东吴顺利占领荆州以后,曹魏多次进攻都不敢把这里作为突破点,可见吕蒙的分析很有独到之处和预见性。

《三国志》上说,这是一封密信,是吕蒙偷偷献给孙权的,而孙权对吕蒙这个整体战略部署也相当满意,有了荆州,东吴的安全才有了保障。这显然比鲁肃那个“有了刘备,东吴的安全才有了保障”的战略更加靠谱。

吕蒙的计划一直到鲁肃去世才得以实施,就像他谋划的那样,荆州很快就被平定,东吴重新找回了主动权。但是东吴也要为鲁肃的错误战略买单:就在夺下荆州的前一年,孙权向曹操称臣,开始了屈辱的魏吴同盟。

在走了七年的弯路之后,东吴终于重新站在了正确的轨道上,恢复了几分孙策、周瑜当年的意气风发。拥有了荆州,东吴就拥有了跟蜀汉和曹魏叫板的本钱,那么下一步究竟是应该下对付蜀还是先对付吴呢?可惜吕蒙没能给出答案就匆匆去世了。吕蒙在给孙权写的信中说“蒙常有病”,可见骁勇善战的吕蒙身体并不十分健康,他的去世让东吴刚刚见到曙光就又披上一层阴影,也使东吴的进攻性战略回归道路平添了许多坎坷,不得不刚刚重新起步就再次停顿下来。

要往哪里走?东吴再一次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请看下篇《无路可走的陆氏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