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天灾之“水淹七军”
于禁七军被大水所淹,有没有主观上的过失呢?讨论一下。
0、首先需要澄清,这场大洪水没有任何人有过预见了。这类决堤大水,就是放在今天,也是难以预报的。
1、有人拿温恢来说这次洪水,好象是有人预知到了。
来看一下《温恢传》,温恢说的是:水季到了,关羽很可能乘着有利时机进攻曹仁,曹仁没有远备,很令人担心。从这段话,温恢之所以作出了“关羽有可能乘着雨季来进攻”的正确分析,基于以下几点:
一、关羽水军作战特点,因为水军大船的机动需要,必须到水季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如果水位不够,则水军发挥不出优势。
二、当时曹仁军队数量少,且魏军主力东移与孙权作战,曹仁军队已成为“悬军”的态势。
有人说什么温恢已经认识到今年要发大水且决汉水堤,莫非温恢是龙王爷的亲戚?
2、关羽也没有预见到这场洪水。
关羽的荆州军中,精锐是水军,水军在水季出征,水道通畅,进退自如,具有很大的优势。相反,如果在旱季出征,则汉水水位低,水道也可能不通畅,不利于水军作战。而且,《三国志》《张郃传》里也讲了,汉水在冬季枯水期时,是不能通航的。当然也就更不能用水军作战了。
所以,根据关羽使用水军出征襄樊来臆测关羽“猜”到今年有决堤大水并预先作了准备,分明是闹笑话。
3、问题还在于,就算于禁看到连天大雨,开始提心河水决堤,也只有硬着头赌概率(不决堤的概率)了。当时,于禁军和关羽军已经摆开了作战,当时的战场条件,几万人能临时找到既不被淹,又能抗击关羽军队的屯军地方吗?或者,难道为防洪水来淹就撤军?
4、有人讲了一个意见,要求于禁看到连天大雨,就停止作战,动员全军制作船具(而且此人还煞有介事地设计了一种叫作筏的船具),这是十分可笑的想法。第一、大雨决堤这类小概率事件,是谁也无法预料的;第二、何况当时两军交战不容你去搞这类活动;第三、且也没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第四,再退一步,就算作了几只阀漂在水面,也无法与关羽的精锐水军在水面作战。这样的水具有什么用呢?
有人硬要给于禁安上罪名,说什么大将就应该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其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也不一定要具备根据连天大雨就能判断汉水决堤这类事,20世纪的人都还有因无法预料而被决堤所淹没呢。
5、洪水决堤之后,淹没了战场,由于关羽有水军的数百艘战船,所以,军队能退到船上,也能退到高地上,兵员、军资损失较小;于禁的军队没有战船,只能寻岗地、树枝等出露于水面的地形分散躲避,军资也损失殆尽。要命的是,关羽出动水军进攻,于禁军分散在各类高处,失去抵抗力,全军投降了。
6、根据投降的人数三万余人判断,于禁军真正被水淹死的人是很少的。可见,水淹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更不是楼上某位所臆想的“凭空五六丈”。事实是,关羽军和于禁军绝大多数都找到了避水之处。
于禁在这种情况下率全军投降,按军事通例,不应该受过多责备,与其军事威名也无损,仍然比著名的“优点有一些,但主要集中于次要方面;缺点倒不少,且都集中于主要方面”的“名将”关羽,要强不少。
7、综上所述,关羽对于禁的胜利,纯系于禁军的军事灾难而已。正因为如此,魏国官方,或各类军史书籍,都把这次失败作为“天灾”看待。
8、今有网络蜀派,硬要YY什么“关羽水淹七军”,把对方的一场军事灾难意淫为己方的“伟大胜利”(也难怪,咱关同志就这么点荣耀,乘对方灾难来取得“大胜”。要挺关,不意淫怎么行啊),听起来就和那帮“民科”人士整天在宣称“爱因斯坦相对论错了”差不多,实属一桩上不了台面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