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刘伯承慧眼识弱点:解放战争国军内患重重

刘邓大军在鄄城战役中打了两个日夜,其间刘伯承用于箝制国民党整十一师、第五军的只有一个七纵。

从当年与北洋政府交战开始,蒋介石就吞并收编了许多杂牌,但他又缺乏足够的消化吸收能力,结果这些杂牌编制虽变,但大多与之同床异梦,且各怀猜忌之心。所谓的嫡系和杂牌之间,更常常是嫡系轻视杂牌,杂牌忌妒嫡系,使得互不相援俨然成了国民党军长期无法解决的痼疾。先前解放军打整十一师、第五军,其它杂牌部队就不援助它们,到一一九旅这样的杂牌“遭难”,整十一师、第五军同样不愿意倾力相救。

刘伯承剧照

当然,一一九旅本身也多有不济。与邯郸战役时第十一战区的那三个军一样,一一九旅出身于老西北军,但它在战斗力上要相差许多,不仅士气不高,而且还丢掉了老西北军训练有素,擅长近战夜战的优点。

解放战争开始后的国民党军除少数部队外,普遍有“三怕”,即一怕夜战,二怕野战,三怕白刃战,第五军这样依赖火力的美械部队是如此,一一九旅类的杂牌亦不例外。解放军针对敌人的弱点,在战斗中大量采用夜战、野战、白刃战,往往具有摧枯拉朽的作用。

刘伯承与邓小平

一一九旅很快就被打得临近崩溃边缘。10月31日黄昏,二、三、六纵发起总攻,惊慌失措的一一九旅又再次上了“围三阙一”的当,选择向南突围。当突围敌军像受惊的羊群一样往后狂奔时,立即遭到预设的二纵五旅的迎头截击,一个旅基本遭到全歼,刘广信被俘。

现代战争中的伤亡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火力杀伤。相比于巨鹿战役,鄄城战役战果显著,但自身伤亡大的问题依然存在。据统计,敌我伤亡比为二比一,敌军被歼灭9千多人,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伤亡也达到了4、5千人。这种持续的高伤亡率,应该说与敌军火力配置强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联——一一九旅虽是杂牌,却配属了南京国防部直属的两个炮兵营。

突围时,这两个炮兵营的火炮由汽车牵引着拖走,结果汽车却陷到黄河故道里不能动弹了。战斗结束后,全部被解放军收入囊中。

刘伯承与邓小平剧照

晋冀鲁豫野战军共缴获榴弹炮8门,山炮7门,其它仅二纵就缴获迫击炮、六〇炮100多门,大卡车和中小吉普车15辆,各种枪支2300余支。

想当年在冀南平原抗战的时候,刘伯承发现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对解放军威胁很大,就想到要用炮来对付。开始冀南部队仅有两门小口径的机关炮,只能拿来炸一炸敌人的步兵和简易工事,后来从日军手里缴获了九二步兵炮,这种炮性能较好,威力也足以打击坦克装甲车,可惜就是太少,不够用。

刘伯承

太行山的军工专家们认为九二步兵炮的构造并不复杂,刘伯承就下令进行仿制。仿制算是成功的,前后一共造了三门炮,其材料全部来自于交通破袭战的成果——炮架和零件是铁轨的加工制品,炮筒则由火车头的车轴旋转而成。

可是仿制到底是仿制,使用时出了事故,一门炮筒发生炸膛,当场炸死了两名解放军战士。事后查询事故原因,是因为车轴的钢不纯,但就那根车轴也是当时太行山能找到的最好钢材了。

如今晋冀鲁豫野战军不仅缴到了这么多炮,而且还多为质量上乘的好炮,其中的8门榴弹炮均为美式105毫米榴弹炮,炮口大到能容纳一个小孩的脑袋,炮身沉重且又粗又长,用十轮卡车牵引才能移动。这是以前难以想像的,要知道,当时的国民党军“五大主力”,比如整十一师,其骨干火炮也就是八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

解放战争资料图

为了把陷在故道里的大炮、汽车拉出来,刘伯承使用了两个团的人力,整整干了一夜。拉的时候,有人生气地说:“真他妈的麻烦,老蒋送这样重的大炮来干啥,费这么大的劲,它动也不动。”

“你别怕麻烦,伙计,”别人抢着跟他解释,“这比咱们自己造,省了很多麻烦。你应该感谢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才对!”

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高层合影

看到还有被俘的炮兵技术人员,刘伯承更是分外高兴。国民党的炮兵水平高,这是几次战斗中亲见的。

部下请示如何处置,刘伯承说:“人家把人才送上门来了,我们不知利用,岂不是愚蠢?只有装备,没有人才,就像叫花子捡了个金饭碗,没用场。”按照他的指示,这些被俘人员随即被作为技术骨干,编入了野战军的炮兵部队。

战役结束后,各纵队即奉命北渡黄河,转移至濮县地区集结休整,对战损进行补充。补充进来的新兵多为翻身农民,也有不少解放战士。通过训练加“改造”的方式,因战而缺损的部队很快就陆续得以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