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说出一生憾事:最后悔没见过谁
毛泽东:“读点鲁迅”
毛泽东读鲁迅作品,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的。他那时是《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鲁迅最初的一些白话小说和杂文,便发表在《新青年》上。1918年8月到1919年3月,第一次到北京时,因为对周作人撰文介绍的日本“新村运动”感兴趣,毛泽东还专门跑到八道湾鲁迅和周作人同住的院子里拜访,可惜那天鲁迅不在家,只见到了周作人。晚年谈到此事,还遗憾地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有见过鲁迅。”
鲁迅
第一版《鲁迅全集》于1938年8月出版,共20卷。出版社特印200套编号发行并注明是非卖品的“纪念本”,赠给延安两套,毛泽东得到其中的第58号。收到《鲁迅全集》后,毛泽东读鲁迅著作,便成为常态了。新华社曾发表过一张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里工作的照片,办公桌上便放着三卷《鲁迅全集》。1942年7月25日,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最近经验,少而精的东西还能看而且有益,多了无法看。有富裕的排印时间,可印《鲁迅全集》《海上述林》。”
毛主席一生憾事就是没见过鲁迅
这套《鲁迅全集》,被毛泽东完整无缺地从延安带过黄河,带到了西柏坡、香山,进了中南海。1949年底访问苏联,他带去不少鲁迅作品,阅读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工作人员多次催促,他回答说:“我在延安,夜晚读鲁迅的书,常常忘记了睡觉。”一直到晚年,他依然心系鲁迅作品。1971年11月20日他同武汉军区和湖北省党政负责人谈话时强调:“鲁迅的书不大好懂,要读四五次,今年读一遍,明年读一遍,读几年懂得了……我们党内不提倡读鲁迅的书不好。”1975年底又讲:“我建议一二年内读点哲学,读点鲁迅。”
“读点鲁迅”,是毛泽东晚年以人名代著作,提倡阅读的唯一中国人,从句式到用意,几乎和“读点马列”这样的说法差不多。
哪部书竟被毛主席看了十七遍
领导干部家中无小事,轻视小事则极可能酿成大祸。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的解放和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他们精心培育并经后人传承,以低调、守法、清廉、自立、诚实、正直为特征的良好家风,令世人称颂。
毛主席酷爱读书
鼓励子女读书学习、追求进步。毛泽东同志一方面要求子女努力向上、博览群书,另一方面做到严格谨慎、脚踏实地。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同志在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讲:“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他认为:“我们不是代表剥削阶级,而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毛泽东同志对女儿李讷的学习十分关心和重视,多次给予鼓励和指导:“要读浅近书,由浅入深,慢慢积累。”毛泽东同志不仅督促儿女刻苦读书,而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他一生中仅《资治通鉴》就读了十七遍,七十多岁时又开始学英语,直到逝世前还在看《容斋随笔》、《古文观止》等古典名著。
毛主席酷爱读书
关心家人亲属但不失原则、不搞特殊。在关爱家人和亲属的同时,对自己亲属严格要求、不搞特殊,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家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封建社会那种“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的裙带关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坚决反对,而且严格要求亲属遵纪守法,与广大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平等相待,不搞特殊。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曾制定了“十条家规”,如晚辈只有出差顺路时才可以来看望他,吃住费用不能用公款,看戏不得用内部招待券、自己买票入场,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车子,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炫耀与他的关系等。这些家规,从进北京城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
奉行勤俭节约家风、不沾国家便宜。刘伯承元帅和家人生活非常俭朴,刘伯承同志的衣服经常是袖口磨破,领口洗得发白,夫人汪荣华的穿着也十分朴素。孩子读中学时,家里基本不给零用钱。为防止家人沾国家便宜,家里曾专门贴了一张“告示”:“儿女们,这电话是党和国家供你爸爸办公用的。你们有私事绝对不许用这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的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家里来。”儿女们结婚之前,刘伯承同志就立下规矩:子女结婚后一律到自己工作单位去住。他多次向孩子解释,家里的优裕条件是党和国家为照顾我而安排的,你们结了婚就不要住在这里。
对后代严格要求、防微杜渐。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同志长期主管国家经济工作,按他的地位和权力,完全可以给四个子女安排好工作,并将他们提拔重用,或让他们下海经商发财。但他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没有给他们任何“关照”,还规定不准经商赚钱,否则“打断你们的腿”。罗荣桓同志对子女要求严格,多次对夫人林月琴说,对孩子的生活不要过多操心,在政治思想上要多关心一点。教育孩子急躁不行,夸奖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有一条,做父母的完全可以办到,那就是,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不好的苗头就指出来,要他们改正,不让它发展下去。
评说《三国演义》: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
毛泽东一生读书无数,其中对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更是爱不释手。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到人生结束,至少读了70年《三国演义》。他熟读《三国演义》,经常运用并赋予《三国演义》以时代含义,传播他深刻的思想。“干工作要看《三国演义》。”这是毛泽东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的话。毛泽东是个三国迷,他的许多军事智慧也多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受毛泽东的影响,在当时中共的高层领导圈内,许多领导也都爱上了《三国演义》。1942年,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号召:“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毛主席酷爱读书
评价《水浒传》:从“林冲棒打洪教头”里学“以弱胜强”
毛泽东读《水浒传》,不是泛泛而读。他每次阅读这部书,都善于对书中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水浒传》第九回,有一段林冲在柴进家,与武术教师洪教头比武的描写。毛泽东读这段故事,从中悟出的道理非常深刻和独到。他依此启发党和军队的干部——在斗争中,要讲究策略。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先进行战略退却,从退却中发现敌人的弱点,进而打败敌人。谁人不知,两个拳师对垒,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毛泽东的话,生动而又有趣,让干部和战士们一听就懂,并且容易记得住,得以在战争实践中加以运用。
毛主席酷爱读书
《容斋随笔》:毛泽东人生终点的最后一本书
《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爱不释手的一本书。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年老体衰,重病在身,早已卧床不起。当晚,他仍让工作人员借来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阅读。根据当时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徐中远的记载,毛泽东要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9月8日,弥留之际的毛泽东反复陷入昏迷状态。但每当清醒过来,他还是要书看。这天,据统计,毛泽东先后看文件、看书11次,共计2小时50分钟。这位伟人,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