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德械装备助阵抗日:盘点国军装备的德国货

二战中,最起码是在二战前中期,德国武器的精良是众所周知,包括他们的敌人,也想得到一把德国武器作为战利品,东线的红军想要一把射击精度更高的mp-40冲锋枪,刚从诺曼底登上欧洲大陆的盟军士兵们,做梦都想要一把鲁格手枪,有很多盟军士兵为了得到一把鲁格手枪,甚至愿意用所有的东西交换。

抗日战场上经典的毛瑟手枪

早在二战爆发之前,德国武器的精良就是众所周知,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开展的洋务运动中,为了建立一支近代化军队,中国从欧洲国家进口了大量武器,其中主要的武器来源国就是德国,小布手枪,大到火炮,基本上所有得军队,只要有条件得到德制武器,就不会选择其他国家的产品,凭借精良的制作工艺和设计,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毛瑟、克虏伯成为了先进武器的代名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毛瑟的步枪和手枪了,当时,为了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好的销售成绩,欧洲军火商们甚至在中国销售的时候,将其他国家生产的步枪和手枪,也冠以毛瑟的名字,其中西班牙军工厂,甚至生产了众多的高仿毛瑟c96冲锋手枪卖到中国,以至于中国市场上的冒牌货比正品还要多,就连中国的军工厂也批量生产德国产品,最有名的就是阎锡山的军工厂所生产的大眼毛瑟,将毛瑟手枪原本使用的7.63手枪子弹,换成了美式的11.43.毫米大威力子弹。

抗日战场上经典的毛瑟手枪

在其后的国民政府军队正规化过程中,更是将德制武器作为了标准装备,不仅进口并国产了大量的毛瑟步枪和重机枪,在重武器上,也引进了大批德国重炮,包括105毫米和150毫米口径的重炮,这些重炮在抗战中作用巨大,不仅给予了日本军队大量杀伤,凭借可靠的质量,甚至有部分还熬过了残酷的抗战。

不过,在轻机枪上,中国军队选择的是捷克生产的zb-26轻机枪,并将其国产化,zb-26性能优秀,号称二战中最好的轻机枪,连老牌工业强国英国也将之国产化,改用英式7.7毫米子弹后称之为“布伦”式轻机枪,即便到今天,印度军队中依旧使用这种武器,不过是将其改为使用北约5.56毫米子弹罢了。为什么当时中国没有引进二战中性能最好的mg-34轻机枪呢?

mg-34轻机枪

统一装备毛瑟手枪的国民党军队

要知道,对于德国机枪,不仅仅是中国,连日本人也想要,在日本陆军的主力战斗机,一式战“隼”设计的时候,就看中了德国的mg-17航空机枪,相比日本的89式航空机枪,射速更快,威力更大,精度也好,日本自然将其引进并试图国产化,不过,当年日本的金属加工工艺可不能跟今天相比,死活生产不出合适的产品,不得已,日本人只好在最新的一式战上使用了老式的89式航空机枪,造成火力下降一大截。日本都生产不出老式的mg17,中国就更不要说更加先进的mg34了,不要说机枪本身,就连mg34使用的金属弹链中国都无法生产,更不要说mg34本身造价昂贵了。事实上,即便中国军队装备了大量mg34机枪,尽管能够提高中国军队的基层火力,但其高射速带来的高消耗,也必将加重本来就已经不堪的后勤负担,也是因为如此考虑,中国军队最终才选择了zb-26轻机枪和国造民二四式马克辛重机枪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