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红军战史:方志敏兵败后开国大将绝地突围

抗战爆发后,改编为新四军的红军挺进师指战员。

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反击国民党“红军捣乱抗日后方”的诬陷,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队,缓解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压力,1934年6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七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简称抗日先遣队)。11月4日,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军第十军团。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红十军改编为第二十师。根据中革军委的决定: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兼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粟裕任军区参谋长(后改任红十军团参谋长);中共闽浙赣省委、省军区和红十军团,统受中共中央在中央苏区设立的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的直接领导与指挥。

方志敏突围失败被敌人俘虏

1935年1月10日,红十军团日夜兼程,开始了返回闽浙赣苏区的军事行动。为了阻挠红军的行动,蒋介石集中了近20万兵力,妄图一举扑灭红十军团。在这种形势下,方志敏、粟裕率领红十军团先头部队,于15日进至靠近闽浙赣苏区的港头一带地区。16日,军团领导决定,先头部队立即突破敌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鉴于主力部队仍在后面,方志敏决定自己留下来随军团主力行动,命粟裕率先头部队先行转移。当晚,粟裕等率先头部队,顺利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到达闽浙赣苏区的大坪、小坪、黄石田地区,等待军团主力。

在红十军团先头部队突围期间,国民党部队加紧了对红十军团主力的封锁和包围,并组成多路“搜剿”队,纵横穿插于包围圈内,将红十军团主力分割成数段。红军广大指战员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不断杀伤敌人,但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只有少数人员突出重围,至1月下旬大部分壮烈牺牲,方志敏在怀玉山东麓陇首村被捕。

方志敏突围失败被敌人俘虏

粟裕率领先头部队400多人突围出来后,无时无刻不在挂念方志敏和大部队。但一个星期以后,等来的却是方志敏被捕的消息。

粟裕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的指示,立即率领突围回到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团先头部队,同红三十师一个团组成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于2月27日由上饶灵山地区出发,向闽浙边地区转移,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粟裕、刘英选中了浙西南的仙霞岭地区。那里层峦叠嶂,林深路曲,既便于隐蔽,也便于机动。

粟裕突围成功后率部参加抗日

蒋介石得知挺进师进入浙江后,纠集32个正规团、8个保安团共7万多人的兵力进行“围剿”。粟裕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弄得敌人晕头转向。尽管敌人多我红军游击队几十倍,却无法将我军消灭;而我军则抓住战机,一次又一次地打击敌人。挺进师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发展红军游击队和地方武装。仅仅4个半月时间,队伍发展到近千人,扩编为5个纵队和两个独立支队。游击根据地扩至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等5个县。

粟裕带领部队转战闽浙边,甚至对汤恩伯的老家武义,陈诚的老家青田,蒋介石的老家奉化也不断“光顾”,使蒋介石极为头疼,曾悬赏万元,捉拿“金米”“苏群”“余良”等“共匪”首领。其实这些名字都是粟裕一个人的化名。

粟裕突围成功后率部参加抗日

到1936年12月,挺进师在浙南地区再次发展到一千五六百人,活动范围扩大到30几个县境。1936年底到1937年春,国民党闽浙赣皖4省边区主任刘建绪,调集主力部队和地方保安团43个团的兵力“围剿”挺进师,始终无法扑灭这股革命力量。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再次合作抗日。国民党遂昌县政府就派来了代表,请游击队下山进城。经过一番谈判,粟裕率部下山。当红军队伍整整齐齐地出现在县城的时候,全城扶老携幼,争相观看。队伍经过杭州时,浙江省省长黄绍竑宴请粟裕等红军将领,黄绍竑打量了粟裕半天,仍然怀疑地问:“你就是粟裕?”粟裕回答道:“黄省长一定以为我是青面獠牙吧?”“那倒不是。”黄绍竑说,“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瘦弱的书生。你这个人实在不可思议。我打你时,年复一年,东征西讨,不知费了多少力气,连你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可是和谈一开,城里乡下到处都是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