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历史最著名的五大伪装事件,看看你都知道吗

孙膑装疯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鬼谷子为师。后来,孙膑来到魏国与其同学庞涓一起为魏王效力,并渐得魏王的赏识。岂不知,遭到老同学更大的忌恨。于是,庞涓便施用诡计,诬陷孙膑私通与魏国不和的齐国。魏王不辨真伪,将孙膑判了膑刑致残。

庞涓还不罢休,想把孙膑整死。怎么办?孙膑毅然装疯:拖着残腿住在猪圈里,说胡话吃猪屎,蓬首垢面,时哭时笑。庞涓一看师弟疯了,便放下心来。孙膑这才趁机逃出魏国,来到齐国,尽情发挥才华,成为齐国军队总参谋长。

后来齐魏大战,孙膑坐在轮椅上,设计包围了魏国大军,混战中,庞涓被乱箭射死。估计临死前他悔恨不已:没想到孙膑这家伙是装疯的。

刘禅装傻

史载:刘备生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对于刘禅不战而降,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

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阿斗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所以说,后主刘禅不失为“通明智达”的一代君主。

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而事实上,对于事无巨细,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基本上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按照常规,诸葛亮本应还政与刘禅。北伐前夕,诸葛亮依旧把22岁的刘禅当作孩子,特派心腹“监管”,“后主益严惮之”。不仅如此,还在《前出师表》中,透露出对刘禅的种种不满,象对待孩子一样提耳面教刘禅的“亲闲臣,远小人”,而青年天子刘禅从大局考虑,委曲求全。

对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后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赐毒酒杀了,其中道理大概在此吧。刘禅如果不装傻,恐怕被抓后活不了多久。

司马懿装病

魏国的大将司马懿,出身大士族地主。曹操刚刚掌权的时候,曾经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那时候,司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意应召,但是又不敢得罪曹操,就假装得了风瘫病。曹操怀疑司马懿有意推托,派了一个刺客深夜闯进司马懿的卧室去察看,果然看到司马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刺客还不相信,拔出佩刀,架在司马懿的身上,装出要劈下去的样子。他以为司马懿要不是风瘫,一定会吓得跳起来。司马懿也真有一手,只瞪着眼望了望刺客,身体纹丝儿不动。刺客这才不得不相信,收起刀向曹操回报去了。司马懿知道曹操不肯放过他。过了一段时期,让人传出消息,说风瘫病已经好了。等曹操再一次召他的时候,他就不拒绝了。

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了重要职位。到了魏明帝即位,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由于他长期带兵在关中跟蜀国打仗,魏国兵权大部分落在他手里。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曹爽虽然说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跟司马懿差得远。

开始的时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

曹爽大权在手,就寻欢作乐,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为了树立他的威信,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被蜀军打得大败,差点全军覆没。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自有打算。好在他年纪也确实老了,就推说有病,不上朝了。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是毕竟有点不放心,还想打听一下太傅生的是真病还是假病。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哪儿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

杨信装哑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玩了一回“杯酒释兵权”的把戏,便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人的兵权,送其钱粮,让他们回家养老。但是,兵马还得有人带,于是新皇帝提拔了一批原来的中下层军官。最重要的岗位——殿前都虞侯一职,先由张琼顶替。张琼救过赵匡胤的命,不识字,性耿直。但两年之后便被皇帝赐死。留下的空位,由杨信来顶替。杨信既没有老将们的赫赫战功,也没救过皇帝的命,这个活儿,真是没法干。

杨信上任不久,忽然染上怪病,嗓音功能遭到破坏。宋太祖看到杨信虽然不能说话,但身体其他部分正常,不耽误使用,于是保留了其原职。第二年,又进一步授给他节度使一职。蒙受如此恩典,口不能言的杨信更加谨事朝廷。据说,杨信有个家童具有体察主人动向的能力,每每入朝上奏,或在军中传令,只消杨信展开手掌比划几下,该人就能准确地表达出主人的话语,所以不仅不影响对太祖表忠心,而且能够自如地掌控军队。

杨信这一哑,就是11年,虽然从他的履历上看不到任何值得一提的战功,但他最终成了武将中军衔最高的人物。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临死前一天,杨信多年的失音顽疾突然消失,就像当初患病一样迅速。此时,赵匡胤的弟弟已经登基坐殿,是为宋太宗。太宗皇帝闻讯十分惊诧,马上来其家探视。杨信对太宗表达了自己感念两朝的知遇之恩,说到感慨处不禁泪流满面……

时隔千年,翻看杨信的资料,越看越让人生疑,如果他真是哑巴的话,何以在死前突然又能说话?这就难免不使人猜测:素来谨慎的杨信看到前任的悲惨结局,便以装哑来保护自己,而宋太祖在杨信变“哑”之后,也确实更加信任他,不仅赐以巨款,而且将殿前司最高职位也交给他。让他成了为数不多得到善终的人中的一个。

王文韶装聋

清代的王文韶装聋也装得“奇妙”。王文韶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在地方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在朝廷做过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官运亨通,显赫一时。据李伯元《南亭笔记》记载,王文韶一进入清廷权力中枢军机处后,就“耳聋愈甚”。一日,二大臣争执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问王文韶意见如何,他莞尔而笑,不作答复。西太后再三追问,他仍笑而不答。西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他仍笑如前。

很显然,王文韶装聋意在躲事避风头,首鼠两端,谁也不得罪,以此来避免被同僚倾轧。可以说,王文韶的装聋是当时清朝官场圆滑趋避之风的一个缩影。但与杨信装哑不同的是,王文韶的装聋被人识破了,并因其圆滑模棱至极,被讥为“琉璃球”、“琉璃蛋”。但识破归识破,讥讽归讥讽,王文韶做官却做得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只升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