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曹操为什么不带上荀彧?假如他在,结局会不会变得不一样
陈老师趣说三国第二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期陈老师在趣说三国第一讲中给大家讲述了几种关于赵云死因的几种猜测。今天看了一下大家的反馈,普遍都认为陈老师我讲得太啰嗦了。我仔细的想了想,确实是那么一回事,现在生活的节奏不断在加快,大家拿起手机看新闻无非都是图一乐,没有人会愿意去看你一个老头儿写的一大堆东西。
所以,陈老师在接下来的趣说三国专题节目中会接受读者们的反馈,但是有些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了还请大家多多谅解。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陈老师在趣说三国的第二讲中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位辅佐了曹操二十年余年,谋略与智慧在郭嘉之上的一位干臣——荀彧。
罗贯中在书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他用了大量的笔墨去刻画了人物的人物性格,不管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是忠义双全的关羽,他们都被罗贯中刻画成了 一个正面的人物形象。而就像美国英雄主义电影里演的那样,有英雄就一定要有个强大的反派来衬托,所以在《三国演义》中,最大的“反派”代表,一定非曹操莫 属。曹操识人用计方面可谓是一把好手,从他说的那一句“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他为了得到关羽,对关羽的百般的退让就能窥得一二。
陈老师曾给学生们讲赤壁之战时,有一位学生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都知道曹操惜才会用人,那么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为何不把荀彧带上?如果当年曹操有荀彧在一旁给他出谋划策,是不是就不会输掉赤壁一战?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十分好,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战场中,少一个普通的武将可能可以用十个甚至一百个战士去弥补,而少一个谋士,你可能就要用一百个战士的生命去弥补。对于不熟悉《三国演义》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只知道诸葛亮这位智多星,再多一点就是再认识一个周瑜,但是对于荀彧,若是不懂三国的人,还真没几个人知道他。但是就是这个不为人熟知的男人,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事业中有着功不可没的成就。上文提到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谋就是出自荀彧,就连史书上对他的记载都是“王佐之才”。
其实对于像曹操刘备这种领导者而言,其实他们并不需要拥有那么高的智商,那么强的技能。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一双识人的慧眼。刘备在此事上造诣极高,但曹操却也不输多少。而这位由曹操一手提拔的谋臣荀彧,则在战术、政治、举人等各方面为曹操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只可惜,即便拥有荀彧这样的人才,曹操最后还是没有看到一统国家的那一天。
而在曹操一生的戎马生涯之中,最为耻辱的一定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赤壁之战”。这场战争直到今天还一直被人们拿来谈论,前几年甚至被拍成了电影,因为这场战争之中最大的一个槽点就是以少胜多。
而诸葛亮和周瑜的一招火烧赤壁,也彻底毁灭了曹操希望一举统一的梦。但为什么那时候曹操没有带上他的得力助手荀彧去呢?据后人的考据得出,当时的原因有二:
一是,作为得力的大将荀彧要为曹操守好老窝,并且上文也说到了,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因为曹操有一批庞大的军队,所以难免有些膨胀,自然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出动全部的兵马。
二是,因为当时曹操的儿子曹冲在赤壁之战前夕夭亡,所以沉浸在悲痛中的曹操也听不太进去旁人的意见。带谁不带谁根本没太思考,一心只想要用打胜仗来麻痹自己。于是就有了大败赤壁一战。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也有了答案了,假如曹操带上了荀彧去了赤壁之战,结局还是会那样,因为当时的曹操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意见,当时就算诸葛亮在他身边辅佐他也无济于事。可怜的荀彧一生为了曹操的事业而奔走效劳,但是最后却也是死在了他最信任的君主手下。曹操一贯疑心重,而随着权力的增加,疑心越发的重,所以最后就算是荀彧这般的忠臣,也容不下了。有道是古语云,“伴君如伴虎”呀。
好了,今天的陈老师历史课堂就说到这里了,让我们期待下一堂课为您继续讲述更加精彩的三国历史。
- 上一篇:二战英国的“秘密武器”竟是这个?
- 下一篇:谁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