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万历十五年》——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
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喜欢历史的人,多会知道这本书,因为他开创了一种写历史的新体系,平常史书,要么如史记、资治通鉴那般包罗万象,事无巨细皆娓娓道来。要么就是野史解密一般,引出一个惊天“谜团”来引人眼球。而黄仁宇的这本万历十五年,又名【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从这平常无事的一年,从几个似乎并无关联的人物,以一个冷静独特的视角将明王朝内部的矛盾,制度的弊端,统治阶层的桎梏一一剖析,分析的入木三分。他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这本书中新奇的观点,更是带给我们一个对历史的全新的思考方式,他称之为“大历史观”。
多数史学家认为明亡,实亡于万历,毛泽东也曾说过,万历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也是失民心最多的皇帝。但是真是如此?明朝的覆亡多半是坏在万历不理朝政之上吗?这本书可贵在不单将责任归咎于万历身上,而是与文首那段黄仁宇的总结一般,不论当政者如何做,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原因在何?
不论是张居正强悍的经济改革,使得明朝中兴,还是申时行的阴阳调和之术,以企图缓解文官制度与皇帝之间的矛盾,或是戚继光练新军,进行先进的军事改革,还有海瑞以期通过霹雳手段使得官僚体系恢复明朝初年那种官员清廉务实的作风。又或李贽试图冲破现行旧思潮,建立一种先进的价值观企图的失败,更甚是万历皇帝以不合作态度来对抗文官体制的迂腐,差点让明朝官场十官九空的做法。都没有改变到明朝这架庞大的马车向深渊的轨道。因为他们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国家落后的根源。
明朝以【四书】和朱熹理学为真理的八股,作为统治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甚至将意识形态的地位超诸于法律之上,以读书人来治理乡村,在全国农村中遏制了法律的成长,而以抽象的道德取代了法律。而在军事上面采用军户了,即将多少人划归军户,每家须出一男丁做兵,多少户为一所,多少所为一卫,每地武将缺乏自主权,还有专门的文官监督,武将的最高职位亦不过下辖几万人的总兵,而武器及军需补给为了节省程序,尽是指定某个县直接供应某个所,因此导致全军武器装备参差不齐,作战补给跟不上等致命性问题,也为明朝的覆亡埋下了伏笔。而全国的财税更是一团糟,大多是这里要用钱,就指定这家富户交税供其度用,那里要用钱就指定那家交,这样原始的税收方式,最终使得明末国库空虚,无力维持国政。
朱熹
而更为致命的就是这个国家的管理层,文官体制,作为中国文官治国的巅峰,明朝的文官可谓是“嚣张”到了极点,骂皇帝,骂首辅,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他们或是为了捍卫“四书”中的道义,也可以说是为了沽名,找准机会甚至胡编乱造,借此一骂成名,为了忠义之名挨几板子算的了什。沽名的官僚们死守着这个体制,就像他们所学的,【四书】的注解唯有朱熹的是正确唯一的一样,任何想破坏这个体制的人,都逃不过他们的骂,他们的反击。这样腐朽的文官体系在这乐此不疲的游戏中,在这权力的高潮中,走向了党争。也使的明朝走向了灭亡。
或许,用黄仁宇评价申时行的一句话来总结:他确实看透了国家为了解决问题而设立文官,但国家的问题也就是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