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抗日名将,曾有“盘肠大战”壮举,建国后憾未参加评衔
刘义权是山东聊城人,生于1930年,十三岁就加入了抗联小分队,转战于东北各地,保家卫国,抗击日本侵略者。
刘义权曾在1944年1月起担任周保中将军的警卫员。
刘义权回忆,抗战胜利后,他跟随着周保中、崔庸健前往沈阳向东北局书记彭真汇报情况。他说:“当我把背包里装着东北抗联党委的全部材料:东三省军事地图、日军在东北战略点图、东北党委部署会议记录、党委委员名册、十大军党员名册、抗联牺牲烈士名册以及周保中从1931年到东北以来的日记交给彭真,彭真感慨万分地说:‘在中国共产党人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的14年苦斗。’”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周保中为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
东北抗日联军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给东北同胞发电文称赞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东北抗日联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跟周保中将军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号绍黄,白族人,1902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早在1917年,年仅十五岁的奚李元就投身云南护国军教导营,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护法战争”。1924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随后投身革命,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先后任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并于1927年升任少将师长。也就在1927年7月,奚李元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浙江、湖南、河南等地从事兵运工作。
1931年9月,日寇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为了开展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加强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力量,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亲自派奚李元到东北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军委书记。
周恩来的建议下,奚李元以周恩来的“周”为姓,改名为“保中”,意为保卫中国。
1932年4月,周保中来到了吉东地区(即旧中国东北三省之吉林省东部今吉林省延边、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佳木斯等地区)。
当时,党在东北没有一兵一卒,可周保中硬是克服了种种困难,通过改造旧军队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
1932年10月10日,周保中率部攻打宁安县城,在战斗中,左腿中弹,但他面不改色,继续指挥战斗,率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进县城,消灭日寇饭冢联队部分日军,并炸毁日军火药库,黎明前指挥部队撤出宁安县城。
回到蓝棒子山密营,在没有医疗器械和麻药情况下,周保中忍着巨痛,让医生用钳子拔出了打进腿里的弹头。
周保中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带伤战斗及治伤的顽强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将士,大家都称他为“铁骨头南蛮子”。
仅仅在12天后,伤口尚未痊愈,周保中又率领一千余名战士第二次攻打宁安县城,消灭了日寇和伪军100多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34年2月,按照党的指示,周保中联合工农义勇队和救国军在宁安东南山区组建“反日同盟军”,不久,又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自己担任军长。
从1934年春至1935年2月,东北反日联合军与进行春季、秋季、冬季“大讨伐”的日军依田旅团等大批日伪军作战三十多次,粉碎了日寇企图消灭吉东地区抗日武装的阴谋,壮大了抗日武装,扩大了游击区。
在1934年9月20日宁安县平安镇的战斗中,周保中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体外,众人睹之色变。但周保中神色自若,用手把肠子塞进肚内,继续指挥队伍与敌作战,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出只有古代演义史中才出现的“盘肠大战”。
战争结束,战士们望着卧倒在血泊中的他,纷纷落泪。
有土郎中喃喃自语地说,小鬼子蹂躏我中华土地,上天必降将星来收拾他们。依我看,周将军就是将星下凡,死不了!
这位土郎中用一块鸡皮糊到周保中的腹部,再敷以草药,结果,周保中神奇地活了下来。
多年以后,谈到周保中“盘肠大战”这一段,周保中将军的女儿周伟不胜唏嘘。
她说:“这些陈年老伤和疤痕,在气候变化、季节变化、身体疲劳、疾病加重时,就会疼痛不止。我上初中才真正知道父亲身上有那么多的伤,以前虽然也生活在身边,但是也没太注意,也没太听他说自己的事情。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就觉得老人们走过的历程那么悲壮,那么不容易,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有意识地过多地跟他们聊他们的生活,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后悔。”
在长达十几年的艰苦抗战中,周保中和抗联将士们经受了无数的艰苦磨难,打了难以计数的恶仗。
在“野兽都因严寒而避入深山”的寒冬,周保中将军仍然率领抗联将士们终日跋涉于高山林莽之间,夜以继日寻机作战。
抗联队伍因之被群众称颂为“神武救国救民之师”。
周保中成为了东北人民眼中的战神。
但日寇却视周保中为眼中钉、肉中刺,开出了最高赏额:一两骨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
1937年冬,日本关东军总部首脑调集七万五千多日伪军对东满和下江地区的抗联第二路军展开大围剿。
面对十数倍敌人的“围剿”,为了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同时计划西进到五常、舒兰等地与抗联第十军会合并与南满抗联第一路军取得联系,周保中与第二路军总部决定以第四军、第五军为主力进行西征,第五军则与第七军、第八军、第九军转战依兰、方正、勃利、宝清、虎铙等黑龙江省东部地区。
那年深冬,周保中克服饥饿、寒冷、伤病、缺乏武器弹药、战斗伤亡等种种困难,带领队伍向东走到乌苏里江东岸密山里,不屈不挠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过了一些日子,西征部队失利回到勃利,周保中为了与西征部队会合,便带病率领自己的队伍在一天一夜之间,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风雪严寒,从密山走回了勃利。
从密山到勃利,即是从黑龙江省的东部走到中部,摒弃掉风雪、高山、密林等等因素不提,单就直线距离就有二百公里!
一天一夜之间行走了二百公里以上,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
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周保中游击日记》里。
在下江的密林中,数万日伪军设立重重封锁线,将周保中及第二路军总部人员死死围住,然后动用飞机在天空上进行配合,地面上展开地毯式的搜索。
这种情况下,贸然突围必定会招致全军覆没,周保中说服了大家,在数九隆冬的密林里挖地窖隐蔽。一连十多天,粮食吃光了,偷着出去扒树皮、挖雪里的野草充饥。
周保中和抗联战士就这样以超常的革命意志坚持了二十多个日夜,直到日伪军撤走。
当时与周保中并肩战斗,共同领导吉东地区进行抗日斗争的中共宁安县委书记、中共吉东特委代理书记的李范五(解放后曾任黑龙江省省长、省委第二书记)在回忆录《燕山黑水风云录》中载满了对周保中的钦佩之情,他说:“在我没听到他讲个人经历之前,我就发现周保中无论在阐述革命理论,还是谈实践经验,给我的印象他是一位造诣颇深、精明干练、卓有远见的成熟的革命者……我和他每次谈话,都受到他那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对抗战必胜信心的强烈感染。他认为,能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战斗终生,是人生真正价值所在,他为此感到骄傲和幸福。也许他为寻求革命真理走过一段坎坷历程,才会有今天的自豪。他说,他是白族人,出生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大理,若不是有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用说日本的刺刀、子弹,就是东北零下四十度的气候和昏天黑地的大烟炮,他也坚持不下去。”
就在这种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周保中领导东北抗日联军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历时十多年,消灭大批日伪军,牵制五六十万日寇精锐部队长期不能入关,极大地减轻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南亚战场盟军和国民党的军事压力,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占领东北的阴谋,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欣然称赞说:“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然而,周保中征尘未洗,又投入到全国解放战争中去了。
1945年11月4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文通报各解放区负责人:“任命周保中(义勇军领袖)……为第四副司令,参与统率东北全军,部署作战。”
担任了第四副司令后,周保中挥师克长春、固东北,与国民党军进行了800多次战斗,逼降国民党第六十军和新编第七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保中先后担任昆明市军管会副主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由于周保中已经脱下了军装,进入地方政府工作,所以没有参加评衔,非常遗憾地成为了一代无衔抗日名将。
特别补一笔:曾经在14岁时担任周保中警卫员的刘义权在这次评衔中被授予中尉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