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此人的战略要是得到重用,抗战八年肯定打不完,被称日本第一兵家

作为一个国人,我们对“9.18”这个日子,全都铭记如新,愤懑在心。但若抛开爱国情绪但从战略角度来看,能够主导这场事变的人绝对是个“战争天才。”他就是有着日本第一兵家之称的石原莞尔。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自然是有原因的,先不说当时中国在张学良手下的东北军有448000人,而驻扎于东北的日本只有10600,差不多相差了要近四十倍,而且中国东北军装备精良,更是及其正统的,训练有素的部队,所以当时无论是在我们看来,还是日本国内自己看来,这根本就是在“以卵击石”,日本国内甚至有冷嘲热讽说日本军的军刀只不过竹刀。

可是石原莞尔偏不信这邪,偏要搏一把,他对中国东北军不屑一顾,甚至大放厥词说“对付东北军用竹刀就绰绰有余了,一旦战争开始,我可以在不到两天内就占领奉天。”他和另外三人板垣征四郎、花谷正、今田新太郎组成了核心,带着他两年前(1929年)提出的想法——“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径。”正式打响了日本侵略战争的第一炮。

不然怎么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到一周,日军就几乎占领了东北全境!石原莞尔的“白日梦”成为了现实,让他一下子名声大噪。

1936年,石原莞尔继续推进“大陆扩张”的侵略战争思想,主持并修订了《国防国策大纲》,其核心思想概述了如何让日本成为东亚之主,以至如何逐英亲美来达到自己的政治野心的伟大蓝图。日本要想在东亚站稳脚跟,首先一定要具备能够排除苏美英压迫的实力。然而要对付强大的美军,其重中之重是要对抗它的最强军——美国空军,如果能拿捏好这一环,那么接下来就会容易许多。

只要稳固好已有地区,做好战争的准备和基础工作,为持久战做好准备变完成了最重要的几步。做完这一切之后,便是大展拳脚的时机了,只要盯准机会并在此期间与美国保持好友善关系,就可以迫使苏联放弃远东战场,然后再化敌为友,慢慢把苏联也变成盟友,随即就可以达到驱逐英国,解放东亚各民族的目的。

很聪明,毋庸置疑,这样的蓝图构建的十分高明,甚至找不出一丝的破绽来。虽然不得不佩服他的战争思想,但是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都知道“隆中对”。就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在茅屋里向刘备所展现的天下形势,诸葛卧龙先生大刀阔斧的拆分了天下局势,然后极细极微地描绘了图取中原的战略远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方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这之后谋取中原,就不只是空话了。

我为什么要提到“隆中对”呢,因为石原莞尔的大陆扩张”侵略战略思想,和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是远过之而无不及。

石原莞尔通过一年间在中国的潜伏,搜集资料整理,深度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总结出了对付中国军队的办法——收买人心。

细细看他的战略,的确是有效而高明,而且考虑到了诸方诸面。挑动在西北的国共内战,与此同时建设满洲国,这一举动不但可以进一步牢固华北,并且充分有机会可以堵住俄国人南下,有了喘息的空间,接下来就可以再向南洋渗透,把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橡胶和石油搞到手,侵略嘛,当然得顺道拐点值钱东西走。与此同时,挤走英国人就指日可待了,最后的目标当然是“霸主”美国,确保好资金和兵力,就可以和美国做最后的斗争了。这些战略思想,就是石原莞尔提出提出征服支那(中国)的“隆中对”。

不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同样是有深谋远虑的人,石原莞尔的下场可比诸葛亮惨淡多了,虽然刘备对诸葛亮也是忌惮万分,刻刻提防,可到底人前还是给足了他面子,还尊称他一声“孔明先生”。而石原莞尔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与日本军后来的掌权者向来不和,先前他还曾嘲笑过同为陆大毕业东条英机,把他贬得一文不值。

政治理念不同,性格又不搭,最重要的是,还积有旧怨。果不其然,东条英机一上台,立马就开始给石原莞尔使绊子,使得他别说是大展拳脚了,连安分的待在军中不做声响都有麻烦自己找上门。

石原莞尔被日本军方所抛弃,他的“隆中对”以及他的美好幻想当然随着他的命运一起变得支离破碎。对他而言,这绝对是最悲惨的结局,但对我们来说,这不失为一件好事,如果他的战略得到重用的话,我们的抗战,可能要远不止八年了。

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