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清朝颁布剃发令,这竟然是一位汉人的主意!

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的时候颁布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古代人们对于头发是很重视的,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见当时这条剃发令实施的时候,有多少的人被杀害,而这一切的起因竟然是一位汉人的主意。

清朝颁布剃发令事件

1645年6月15日 (农历五月廿二),清朝颁发剃发令。

清朝由居于中国东北的满族人建立。在入关之前,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标志。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汉臣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1645年6月15日(距今373年)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 1645年7月9日,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汉族人民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例如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与“剃发易服”有关。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37年之久,最终结果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屠杀事例

江苏江阴这里对于剃发令异常不满,表示绝对不愿意剃发。

江阴位于中国华东,在江苏省的南部,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清朝政府面对江阴人民的“顽固不化”,便派遣大兵征讨,当时江阴城以阎应元为首领,他带领全体江阴百姓、军民反抗清军,当他宣布誓死抵抗清军时,有人写下了文章开头那副对联。当时江阴大约有17万人,清军派遣过来24万人攻城,他们抓来江阴城附近的名人及僧侣,让他们跪下城下缺项城里人,可满城军民皆不愿向清军投降,最终清军攻城,双方一共交战了八十一天,结果自然是城被攻破了,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这一场仗下来,江阴城内所有男女老少都上场作战,当城破之时,城中妇女全部自尽,老人、儿童尽皆自焚,只有53人因自杀来不及,被清军强行救下来,这段历史被记载于民间文人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而在清朝正史的《清史稿》中没提及一个字。后来清朝搞文字狱,把《明季南略》列为禁书,不允许任何人传阅,然而历史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这是无法掩盖的史实,由于江阴被清军杀得太惨,所以当地人曾暗暗发誓,永远不给清朝做官,所以清朝统治中国两百多年,没有一个江阴人入朝为官。

起因是一位汉人的主意

据说,清入关后,皇帝临朝时,满大臣与汉降臣分别作为一班分列于官殿之下。进士出身的明朝降官孙之獬,为了向满族主子讨好,主动剃了发,并穿上满人的窄袖短衣,挤进满班,却被满班请了出来。他只好讪讪转入汉班,结果汉班也不容让他人列。他羞愧不堪,便上书说:“陛下……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屈从汉人,非汉人服从陛下也!”于是,清朝才决定再次颁布剃发令。消息传出,满朝哗然。御史大夫赵开心责备冯铨、孙之獬等是“贪位固宠之辈”,推行剃发令是“阻人归顺之意”。但是,多尔衮完全不顾众人的反对,竞悍然下令:“复有为此事渎进章奏,欲将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

随着剃发令的强制实施,民族矛盾迅速激化,骤然发展到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地步,时局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对此你对于这位引发剃发令的汉人,又有何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