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魏国精锐魏武卒的兴衰

纵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战国时期,是中国军事文化逐渐走向鼎盛的时期,《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可谓是集大成的兵家隗宝。而在各种军种中,吴子吴起创建的魏武卒,可谓是在战国时期出尽了风头,区区万余,使得悍秦不敢跨越秦岭一步!

设立:战国初期,吴起在当任西河郡守时,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他的建议得到魏文侯的支持,吴起于公元前405年设立魏武卒,并使其逐渐成为当时一只强大的军队。

编制:魏武卒是完全由步兵组建的兵团,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为基本的作战单位,类似的一个团。需要打战的时候再灵活编制,设将军一人指挥。这种编制下,魏武卒的指挥系统在作战中变得非常灵活,即便是战败了,也是可以迅速的组建军阵——不管各军队士兵是否相识,在这种各级将官存在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迅速的组合起来。

辉煌战绩:公元前405年,吴起率魏武卒协韩赵在龙泽大败齐军,杀死齐军三万,次年,攻入齐长城,齐庭震恐。在对秦国做战中,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最著名一战,当属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衰败:公元前354-前350年,庞涓率魏武卒攻赵,被齐败于桂陵,实力受损。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爆发,魏武卒遭齐军伏击,主将庞涓战死,魏国衰落,魏武卒元气大伤,威风不再。

灭亡: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大败魏韩联军,斩首24万,魏武卒损失殆尽,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强大原因:

第一,当时执政的魏文侯是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在他统治下魏国国力强盛,为魏武卒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物质保障;

第二,当时天下的冶金中心均在韩魏。魏国由以兵器制作业发达而称雄于当世。魏军以逐步采用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史称魏军甲兵犀利。魏国选练武卒,均为重装步兵,披重铠、持戈配剑、背弓弩、跨矢囊,可以说是装备精良;

第三,魏武卒选拔严格,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

第四,魏武卒待遇优厚,一旦成为武卒能分得百亩的土地,“武卒”制设立之初,正是奴隶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制度过渡时期,所以获得土地的“武卒”获得较高的经济地位,同时解除了与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武卒”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国家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待遇好,打战自然有动力;

第五,吴起领军有方,他与士兵同甘共苦,赏罚分明,士兵愿意为其卖命,同时他作战时指挥得当,使魏武卒可以充分发挥其作战能力。

衰败原因:

第一,武卒培养时间长,大量战事消耗了许多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补充的新兵还需要时间历练,这大大削弱了魏武卒的总体军事实力;

第二,老兵年龄增加,战力下降,加之老兵有房有地,成为地主阶级,渐渐腐败怕死,打仗没有开始时拼命;

第三,吴起被逼投奔楚国,使魏武卒失去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对魏武卒的发展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

第四,战国中期之后魏国树敌众多,政治黑暗,体制落后,国力衰落,军队腐败,军官中饱私囊,魏武卒失去国家经济,物质保障,战力不断下降。

第五,武卒武器装备是自己准备的,战国中期,魏国失去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土地兼并严重,魏国无法保证武卒的土地配额。加之长期作战,武卒无法保障生产,土地收入大量缩减,这使武卒丧失了经济支付能力,无法为自己提供精良的武器装备。同时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取代了以往的土地制度,以往的“隶农”、奴隶得到解放成为自耕农,“武卒”却在此时沦为了“军事农奴”。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同时下降,严重的影响了武卒的战斗力。

第六,秦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军事实力不断上升,此消彼长,魏武卒战力逐渐不如秦军。

最终,曾经所向无敌的魏武卒逐渐衰弱,最终秦军消灭,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