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揭秘:白刃战时日军为什么要先把子弹退膛?

相信许多朋友在军事小说和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看到过,白刃战时日军必须要先把子弹退膛,为什么要执行这个战术?有人也许会认为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作怪,其实不然,日军能够坚决执行这个战术规定是有目的的,是从实际作战中得出来的结论,也是当时日军综合自身身体、兵器和作战特点而量身定做的。这也是日军的装备和人员条件所限下的无奈之举。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在白刃战开始以后,保留步枪子弹造成的损失比收获更大。明令白刃战开始后子弹退膛,正是依据这个判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

根据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配发的制式步枪的特点来说,日军最典型的制式轻武器就是俗称“三八大盖”的三八式步枪。它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杀伤力不大,经常一枪打到身上,只会造成贯通伤,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中新四军连长也是这样分析)。

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仅受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二战时在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第二,日军对拼刺刀的战术认识。

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因个矮,采取这种姿势后,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全身的要害部位,而当对手进攻时,只到枪尖一甩,就可以向前突刺。这种姿势一摆,枪口只能对着斜上方的天空,而不可能对着对手的方向,因此一旦展开白刃战,开枪的机会会比向前突刺的机会要小的多,在肉搏战的时候只要能快过一秒就可以将对手置于死地。另外日本人虽身材较矮,但由于营养和训练好,却普遍要比当时的中国军队重上几公斤,相对速度和爆发力要强于中国军队,因此在一对一的拼杀中,能占到很大的优势。

还有就是当日本如果在拼刺刀的时候时刻记着要开枪的话,手指头就必须放在扳机上。一是容易造成走火,导致误伤己方人员。二是手指不能全力握枪在拼杀的时候就不可能使得上劲。三是心里一直想着要放枪,就不可能全神贯注地进行白刃战,而一旦子弹退膛就只有全力一拼了。四是三八式步枪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

由此可见,日军拼刺时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因此,日军在拼刺刀前一定要先退出枪膛中的子弹是有明确目的性,与武士道精神没有任何关系,试想一个真正的武士怎么会屠杀那么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加weishuo2015,注明“微说”,我们拉您进“周海滨微说”交流群。

周海滨官方公号

周海滨微说

id:zhouhaibinweishuo

请关注我们的小伙伴:

汽车有文化

id:autoc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