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中国的父亲节是哪一天,与抗日战争有什么关系

时下,西洋节日大热,父亲节、母亲节几乎成为国人必过之节。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对父母的感恩,人同此心,天同此理。

但我们在过这些节日的同时,必须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母亲节。

中华母亲节即孟母节,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二,是孟母生孟子的日子。2016的中华母亲节和西洋母亲节恰好同一天,这天大鹏曾以“色难”为主题,写了“”一文。

中国的父亲节不是六月的第三个周日,而是每年8月8日,源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对抗战中阵亡将士父兄的纪念。

1945年8月6日,已经看到胜利曙光,但仍在日军控制下的上海发起庆祝父亲节活动。当天的《申报》发表《八八父亲节缘起》一文,在文章末尾署名的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史致富、严独鹤、费穆、陆干臣、富文寿、张一渠等社会各界名流,公开倡议在8月8日这一天过父亲节,感恩父亲。

之所以选定8月8日,主要是因为汉字中“八八”字形与“父”字相似,且“八八”发音与“爸爸”谐音。但1945年的这次倡议仅仅局限在上海,加之战事紧张,并没有在全国引起太多的注意。

一年后,即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解放战争还没全面开打,山河初定,恰是制礼作乐的绝好时机。

又一拨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杜月笙、吴稚晖、李登辉(不是那个台独分子,而是原复旦大学校长)、钱永铭等数十人,决意将父亲节推向全国。遂联名向南京国民政府上书,请求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中国“父亲节”,以感恩八年抗战中父亲对前线将士的教养和激励,纪念抗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

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如果说1945年8月颜惠庆、梅兰芳等人在8月8日过父亲节的呼吁,还仅仅是因为“八八”二字与“父”形、“爸”音相同,属于文字象形、读音谐音范畴。那1946年5月潘公展、李石曾等人的上书,则把父亲节与抗战牺牲精神打通连接,将父亲节内涵提升到家国情怀层面。

南京国民政府最终批准了民间的这次上书,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国范围的法定父亲节。并规定了相应的纪念仪式:父亲节当天,子女要佩以鲜花,父亲健在,佩带红花;父亲离世,则佩带白花。

内战全面爆发后,8月8日的中华父亲节逐渐被遗忘。

节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超越政治的。8月8日中华父亲节的两个精神内涵:家国情怀与文字血脉,是任何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的政权都必须提倡的。无论是为弘扬抗战精神计,还是为复兴传统文化言,每年8月8日的中华父亲节都是不应该忘怀的。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