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他屡献奸计;袁绍败亡,他忠贞不渝。他究竟是忠是奸?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36。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二零四年八月初二,赢得官渡之战胜利的曹操,发动了扫除袁绍残余势力的重要一战,抓获袁绍集团的最后一名谋士审配。
和大多数望风而降,以识时务自居的俊杰不同,审配面对曹操的军威,拒不投降,一直到死,大骂不止。不但骂曹操,更骂那些开门迎降,充当带路党的昔日同僚:要不是你们这些软骨头、两面人,冀州怎么会落到如此境地。
一番忠贞之士宁死不降的戏码上演之后,接下来的剧情就应该是砍头以成全审配的忠义名节。押到刑场后,审配要求向北拜首:我的主公在北面,我要面向北方,与他诀别(袁绍的接班人、次子袁尚正在往更北的地方撤退,或者说是逃窜)。
读史至此,大鹏很想为审配点一下赞:为臣当如此乎!就像曹操感叹的那样“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可终究是无法为审配这样的忠臣,写下太多的溢美之词。
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审配做到了,他大骂那些投降的软骨头,认为正是由于他们吃里扒外,才导致官渡之战惨败,自己身首异处。可他这个硬骨头,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官渡之战,是袁绍在贻误战机的情况下执意发动的,是在错误的时间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沮授、田丰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也多次劝谏阻拦。可袁绍对二人不感冒,更喜欢听审配说话。可审配却反其道而行之,丝毫不敢忤逆袁绍的意志,极尽逢迎拍马之能事:主公伟大、光荣、正确,决策英明,此战定能剪除曹贼,一统中原。袁绍更加志得意满。
失败,在开始时就已经注定。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开打,那就上下一心,可劲的招呼。可审配偏不,战争成了他打击异己的绝好机会。
官渡之战袁败曹胜,其中一个关键诱因就是许攸的反叛。战后许攸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炫耀:曹阿瞒,没有我,你进得了冀州城吗?
那许攸是怎么反叛的呢,正是被审配逼走的。
许攸与审配本来就有矛盾,同在袁绍手下当幕僚,在一口锅里讨饭吃,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可审配却把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
正好许攸有亲戚犯法,落到审配手中。许攸前去求情,审配不但不予理睬,反而要顺藤摸瓜、枝蔓缠绕,非要把许攸套进去。许攸一看,得,爷知道你审配的手段,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许攸拍拍屁股,转投曹操帐下。曹操一听许攸来投,兴奋得鞋都没来得及穿,赶紧出门相迎。这才有了曹操夜袭袁绍屯粮基地乌巢之事。粮草被烧,军心不稳。人总是要吃饭的,没有饭吃,哪还有力气和心气去打仗。袁绍遂一败涂地。
撺掇开战、逼走许攸,是审配在官渡之战中犯下的两个致命错误。至于历来为史家指摘的审配拥立袁绍次子袁尚为主之事,大鹏倒觉得没有太多可以批评的地方。虽然有立子以长的传统,但袁尚毕竟是袁绍亲自指定的接班人。立幼不立长是袁绍的错误,怨不得审配,他只是执行袁绍的遗命而已。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拥立袁尚,才能最大限度的凝聚冀州人心,与曹操进行最后一战。
这就是审配,舍生取义,却又昏招迭出的审配。袁绍最应该感谢的人是他,袁绍最应该痛恨的人也是他。
人性的复杂,也是历史的复杂,更是现实的复杂。现实充满五光十色,人性不是非黑即白。在黑白之间的灰色空间,或许隐藏着人性最为隐蔽的秘密。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