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不用一枪一炮,数百条军犬大败敌军,中国“狗状元”的传奇人生

不用一枪一炮,仅仅是带着数百条经过简单训练的军犬,就可以在抗日战场上大败敌军,让对手闻风丧胆。这并不是神剧,而是活生生存在的历史。那时候日本并没有兴起警犬学这一学科,而一个中国人阴差阳错竟然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德国留学归来的他面对日本政府的高薪聘请,他还是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他就是董翰良。历史对他的评价是——中国警犬学之父,但他有一个更加平易近人的名字称号:狗状元!

1937年七月七日,日本军队突然进攻卢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当时的战场上,日军有一样特别先进的武器——军犬。据遭遇过日本军犬的战士讲,日本所用的军犬来自德国,不是黑背,而是狼青。这种经过精心训练的军犬,在日本军队的指挥之下,对我军潜伏在战场附近的观察哨兵造成极大的威胁。由于军犬具备天生灵敏的嗅觉,哨兵往往很容易被军犬发现,这个时候,我军往往就吃了军犬的亏。蒋介石政府一开始对此事并不重视,只是慢慢的他们发现军犬确实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障碍,于是便托人找到了当时已经学成回国的董翰良。董翰良平生只爱狗,一听自己可以为国家和民族的抗战事业尽上一份力,没有什么可以考虑的,当时就应下了。

在警犬研究领域,这个董翰良可以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专家了。狼青的搜索能力他是绝对清楚的,如果用狼青或者黑背去对付日本军犬,短时间的训练是绝对不会奏效的。于是他便搜集中国各地的犬种,试图从中寻找出一种对付日本军犬的优势犬种。很快,他想要的犬种就凸显在他的眼前。踏破铁鞋无觅处,那犬就在自家门口处。当时浙江一代盛产一种叫板凳犬的犬种,董翰良一看,实在是太妙了,这简直是天生用来对付日本军犬的犬种。无论从身形腿长灵活度考虑,都是独一无二的选择。

于是他便在当时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大量搜寻板凳犬,由于时间仓促,他就使尽浑身解数只教板凳犬使用一个套路,那就是对日本军犬封喉。专家就是专家,这种算不上有多聪明的犬种在董翰良的训练下彻底就活了过来。经过短时间培训,就已经技艺纯熟,可以上战场了。在董瀚良训练的中国特色军犬的帮助下,日本军犬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大批败退。一时间,让日军惊讶,中国竟是如此神速,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对付自己军犬的有效办法。可让日军更害怕的还在后边,一见有效,董翰良就不叫板凳犬把敌犬击毙,而是让它们抓活的。而事实上,这种训练也是奏效的,在一段时间内,日本军犬不再是死亡,而是失踪,派出去执行任务的军犬一条接一条离奇失踪。

原来,董翰良想了个主意,把这些训练有素的军犬杀死太可惜了,只要把它们抓回来,经过简单的转化训练,就能为我军所用,指挥它们去对付敌军。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紧接着,国民政府应董瀚良先生的要求,大量新进德国洋犬,实现规模化训练,在董翰良的悉心训导下,一批又一批军犬被输送到抗日前线,和抗日将士们同仇敌忾,共同对付侵华日军,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至此,董翰良先生和他的军犬,就成了抗日战场上的一段传奇。

在八年战胜利后,当时的上海准备拍摄一部电影《警魂歌》,影业界招募的大量警犬,都不符合拍摄所要具备的要求。一时没有办法,想用外国洋犬。就在此时,影业界闻知董翰良曾驯义犬大败日军狼狗,便找到董翰良所训练的名字警犬拿来试验,果然是动作敏捷而威猛,大大胜过了从国外带回来的洋警犬,于是董翰良所驯中国警犬首次选进了《警魂歌》电影,并轰动了整个影界。从此,董翰良先生便以中国首位警犬学家、警犬学鼻祖驰名于世界。

董翰良幼年时期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靠一边种地,一边做小本生意养家的父亲抚养长大。这个中国小伙子自幼天资聪颖,好读书,另一个重要的爱好便是喜欢狗,一有时间就和狗玩,甚至于和自家的几只狗到了同吃同睡的地步。没事就模仿狗叫,琢磨不同叫声所代表的不同意思。平日里只要他一出门,身后肯定是跟着一大群村里的大狗小狗,更奇怪的是,他竟然能把这一群狗指挥得井然有序。于是,老乡们就送了这个小伙子一个外号,叫“狗状元”。后来这狗状元经人介绍,先后到日本德国留学,学习警犬学相关知识。并且毅然回国,讲自己平生所学全然用于保家卫国,终成一代传奇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