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换个角度看德国战败 苏德战争转折点竟在斯摩棱斯克

很多人认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是在莫斯科、是在斯大林格勒,都是苏联的冬天提前来临,德军战斗力丧失,这是从军事角度得出的结论,可是如果从战争经济的方向考虑,德军的战败早在1941年的9月斯摩棱斯克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二战期间德军的经典战法就是闪击战,简单来说就是空军进行远程轰炸、战略支援;地面装甲部队快速推进,合围敌军主力,切断其后方补给的战法。这就决定了德军战法极度依赖石油储备,没有石油,闪击战就没法实施。

二战前的德国每年需要消耗约1000万吨的石油,但德国是典型的缺油国家,所以石油主要依赖进口,主要来源于美洲,每年约进口500万吨,从罗马尼亚油田可以获得300万吨石油,其余的由自己国家的煤制油工厂提供。这使得二战前期的德国参谋部很是头疼,因为所有的战略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石油储备制定。

德军打波兰预计消耗50万吨石油,而实际效果只用了10万吨石油,还额外获得了波兰的石油储备,这让希特勒尝到了甜头。不得不说,苏联当时是帮了德军的,正当波兰全力与德国交战时,苏联竟以保护在波侨民为由,占领波兰东部大量土地,致使波兰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当波兰投降时,苏联占领波兰的领土比德军都多。

攻打法国,德国预计需要150万吨石油,而实际只消耗了50万吨,这让德国军民信心倍增,很多德国人认为击败法国,洗刷了一战时德国战败的耻辱。法国人花费了相当于半年国家收入的资金建造的马奇诺防线成为了一个笑柄,德国人聪明的绕过了这个堡垒。值得一提的是,德法两国签署投降书的地点,就是当年一战时德国签下投降书的地点。

之后的德国便横扫欧洲,兵锋直指英国。

有很多人不理解,希特勒为什么不先全力攻占英国,之后再与苏联开战,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当年拿破仑就是因为深陷两线作战才战败的。如果从石油角度来看,或许你就能理解当时希特勒为什么会做出这样决定。首先当时德国控制地区能生产的石油大概2000万吨,这就有一个问题,占领区也是要有经济建设的,这就需要消耗石油啊,战前德国自己就要消耗近1000万吨,控制广大的区域也要消耗石油,加之英国,美国等对德国实施石油禁运,导致德国石油储备不够,如果全力攻占英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可怕的是,不能得到石油资源,英国也不是产油国家,而且苏联也不是傻子,就算和你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也没用,当时的苏联已经开始进行战争准备了,并且更主要的是苏联有欧洲产量最高的油田--高加索油田,其产量约为2000万吨,是德国已控制的罗马尼亚油田产量的两倍!所以说希特勒决定在没有结束和英国作战的情况下,1941年6月22日突然袭击苏联,500多万德军(其中包括仆从国军队)大举进攻苏联,可是苏联并未做好战争准备,导致战争前期损失了近百万军队。

当时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南线,因为只要占领了高加索才能支撑德军闪电战的计划,本来德军进展很顺利,中路军已经抵达斯摩棱斯克,距离莫斯科还有一半的距离,更主要的是,这是开战不到10天的战果。德军本部计划最多再用8周必须攻占莫斯科,这样就会使苏联整个国家的交通瘫痪,因为莫斯科是苏联道路交通的中心枢纽,占领莫斯科后德军中路军就可以南下和南路军配合攻占高加索油田。

可是让德军低估了苏联军队的抵抗力,在斯摩棱斯克苏军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使得德国的优势战法--闪击战失去效果,装甲部队在城市街道内移动及机动受限,而且极易被攻击,只能是两军步兵一个一个街道的争夺,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更要命的而是打着打着,德军围攻2个月始终没有占领斯摩棱斯克,德国在苏德战争前储备了约500万吨石油开被打光了(德军参谋部是根据西欧国家的道路情况来制定战争计划的,可是苏联的道路情况很糟,公路很少,多是土路,装甲部队耗油量增加,加之战争进行不顺,石油储备严重不足),没办法,希特勒很清楚自己的装甲部队太依赖石油了,所以不顾很多德军高级军官的反对,命令中路兵团的装甲部队向增援,目的就是协助南路军占领高加索油田,只要占领高加索油田,德军的石油补给将会非常便利,能够支撑起德军与苏军的战争。但结果是,没能攻占高加索,随之德军虽已攻至莫斯科城下,却未再前进一步,之后苏联的冬天提前到来,更让德军害怕的是,德军石油储备的冬天也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苏军元帅朱可夫,只是一次反击,德军就一路溃退,没有一次反击苏军,就是因为石油不够了,只够撤退用的了。

二战时德军的强大,一个是德军士兵素质优秀,二是装甲部队闪击战。而闪击战的核心基础是石油储备和石油补给,苏德战争中,德军南路军没能攻占高加索油田,使德军陷入石油困境,最终使德军在莫斯科城外溃败。而斯摩棱斯克战役苏军坚守两个月,使德军不惜从中路军调军支援南路军打乱了德军预想的计划。最终因石油困境而溃败。

所以说整个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是在斯摩棱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