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卤城之战:诱敌深入的经典战例 诸葛亮击破魏军发动的钳形攻势 把司马懿打得畏蜀如虎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祁山时,诸葛亮凭着高超军事指挥才能在卤城率领蜀军以少打多正面击败司马懿统帅的魏军。这场会战中,诸葛亮在谋略、心理、战术、治军各方面无不展现出史诗级别的军事才能。

曾几何时,有不少人逐渐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点,就是说诸葛亮长于政治而短于军事,否则为何六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而自己则在第六次北伐死在五丈原呢?《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说其“治戎为长,将略为短”,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虽然擅于治军,但不善使用奇谋。后世不少人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否则,早就用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攻取长安,进而挥师东进,最终实现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目标。

然而,诸葛亮作为古代一流的军事家,他的战略战术素养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地在战争中打出来的!他在第五次北伐中所指挥的卤城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破解钳形攻势的会战。仅凭此战例,就足以奠定了诸葛亮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军事家的地位。给那些怀疑或歪曲诸葛亮军师智慧才能的人,一个很好的回答。

战役的基本态势介绍

公元231年,诸葛亮进行第四次北伐。这次北伐形势要比前三次都要好得多,具体情况概括如下:曹魏阵营出现变局。大将军曹真病逝,司马懿从荆州空降接任雍凉都督,人心未附,内部关系亟待理顺,在人和上先是一招。

蜀汉军粮草供应。在第三次北伐拿下了武都、阴平二郡,相继控制了西汉、漾、浊三条水系,蜀军的军粮可以从益州走嘉陵江水道运至汉中,在从西汉水运至陇右,大大减少了运输途中的损耗。这样诸葛亮不用再为军粮耗费心机,也不用派大批军士沿途运输和护送粮草。

魏军斥侯侦察结果。魏军的斥候始终没有发现蜀军在陆路上的粮队,凭此,司马懿以为蜀军粮草不多,准备还是采取以往的战法,坐等蜀军粮尽退兵。但在实际上,蜀军是通过水道运粮的,司马懿指望蜀军粮尽退兵的计划注定是要落空的。

战役初期阶段的情况概述

蜀军进兵为虚,割麦为实。这一次北伐,诸葛亮的进攻路线依然是陇右,攻下祁山大营,向天水方向进攻。蜀军从汉中出发,走沮县、武兴、下辫行至祁山。祁山是祁山道北上的必经之路,魏军在此建营防备蜀军。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攻打祁山,只是把它重重包围起来,然后跑到了上邽。陇右的郭淮、费曜在去年刚刚大败一场,军心涣散,面对蜀军竟然不敢出战,被蜀军割走了上邽的麦子。至于割走多少,据估计至少割走了二十万斛,足够八万大军一月之用。

司马懿的战役意图。就在诸葛亮率领蜀军割麦的同时,司马懿正在前往赴任的路上,听说蜀军在割麦大喜过望,心中自鸣得意,认为只要能追上诸葛亮,不用心疼这些军粮呢。所以,蜀魏双方就合演了一处好戏:诸葛亮领着蜀军在前头逃啊逃,司马懿带着魏军在背后追啊追,一直追到了祁山以北的卤城。诸葛亮在这个地方,命令部队停了下来。记住了卤城这个地方。一会好戏就此展开。

诸葛亮的战役意图。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渐渐明显了,计划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通过引诱魏军出战,然后相机歼灭之。诸葛亮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一个战役计划呢?这是因为蜀汉实力弱小,利在急战;魏军实力强大,利在缓战。这时候的天时地利明显在曹魏一方,所以这也是诸葛亮的无奈之处,这么浅显的道理,司马懿自然懂得,因此追到卤城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命令部队停下,说什么也死活不肯往前走了。

战役的关键之点。司马懿坚守卤城,并不出战,诸葛亮制定的围点打援战术就无法实施,就在此时,诸葛亮上演了一场漂亮的自陷险地、诱敌出战、中间开花的反钳形会战。说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为达成战役目的,诸葛亮不惜身处险境。

我们大家都知道,司马懿的隐忍是出了名的:男子汉大豆腐,说不出来就是不出来。为了引诱司马懿出战,诸葛亮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命令蜀军撤去了对祁山的包围。从上面这张图说,我们可以看出,卤城正好夹在上邽与祁山中间,蜀军一撤围,诸葛亮等于自绝后路,陷入腹背受敌的包围中。

此时蜀军的处境很危险,遭到祁山、上邽南北两地夹击,粮道断绝,后援断绝,只是保留足够大军饮用的水源。诸葛亮这一反常举动让司马懿非常不解,如果不是诸葛亮脑子烧坏了,那就一定是有阴谋。因此,司马懿自顾自地看诸葛亮表演而无动于衷。司马懿不急,魏军将领急了,一直坚守在祁山的魏平、贾嗣公然嘲笑他“畏蜀如虎”。

形势对魏军极为有利,魏军按耐不住了。战争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蜀军陷入两面包围,粮道断绝,只等粮食消耗完毕,自然就会不战自溃。魏军将领群情激昂,纷纷请战。但是,魏军将领越热情,司马懿就越冷静,诸葛亮不是傻子,事出反常必有妖,虽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肯定没好事。打定主意的司马懿是坚守不出。可不久后,司马懿发现自己坐不住了,因为上邽的麦子被蜀军抢光了,现在的军粮还是郭淮从羌胡那里借来的呢。再僵持下去,最先缺粮的反而是魏军。形势所迫,司马懿这只老狐狸终于动了。

为了引司马懿出战,诸葛亮不惜自陷险地,就是千方百计要露出所有破绽,好让司马懿上当。这份辛苦和心血,终于得到了回报。诸葛亮接到斥候来报,说魏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张郃、贾嗣、魏平从祁山方向进攻蜀军南营,一路由司马懿亲率主力进攻北营,两路魏军呈钳形向卤城攻来。

得知司马懿大举来攻后,蜀军一片欢腾,诸葛亮高兴地直搓手,随即做了如下战术部署。首先,他派善于防守的将领王平,命他固守南营,一定要全力抵御张郃,集中魏延、高翔、吴班的进攻,死死拖住他们。诸葛亮自己亲率主力部队全力迎战前来进攻的司马懿部。

其实前面上已经说过了,诸葛亮不怕魏军人多,就怕他们不出来。此战,蜀军终于酣畅淋漓地打了一场大胜仗,斩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注意了,这里的甲首指的是魏军低级军官,而不是全部斩首。若是算上普通士兵,恐怕至少得有好几万了。

卤城之战,诸葛亮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围歼战,采取中间开花的战术重创魏军。经过此次战役后,司马懿一连败逃六十里,最终退回上邽。而祁山又被蜀军重新包围。此战彻底把司马懿打怕了,无论怎么样都再不敢与诸葛亮正面对决。这次战役带来的间接后果就是,等到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孤注一掷走褒斜道兵临渭水南岸,司马懿死活都不敢出战,宁愿穿诸葛亮为羞辱他,送给他女人衣服让他穿上,他也不愿去触诸葛亮霉头。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在钳形攻势下逃出生天,卤城会战反而是被包围的一方反而获胜,而且诸葛亮的蜀军还是兵力劣势的一方。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诸葛亮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围点打援”,不惜露出一切破绽,来创造让敌人“先为可胜”的条件,以诱使魏军出战。

此次战役堪称经典的战例。充分展现了诸葛亮在战略谋划、战役制定、心理运用、战术实施、统军治军各方面高超的军事才能,书写中国军事战争史上的光辉灿烂的篇章。这一连串的战役构想、战役开展、战役部署、战术运用,令人眼花撩乱,让人叹为观止,把它放到世界军事史上,也是亘古罕见的,这充分展现了诸葛亮高明的政治谋划、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