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炮要打得好,不止炮要好

一早,便看到篇打炮的贴子。

是清朝的。标题比较有冲击力——《晚清国门:炮台连绵,难抵外敌》。

说的,当然是事实。

记起去年十一,去厦门玩。在公交车上,一老者说,有个地方,一定要去,就是胡里山炮台。

于是就去了。海边。很大一公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樽德国制克努伯大炮。这门炮,1893年花了十万两白银购买,有效射程达16000米。安装好后,历经百多年风风雨雨,保存完好,仍指向大海。它已失去了当年的功能,只留后人凭吊,还被评为“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

此炮之所以保存完好,不应讳言,是它建立之晚,未经多少战争,亦因其先进,诚如资料所言,“1900年8月间,日军制造了火灾,并以东本愿寺被焚为借口,公然派兵登陆厦门,妄图独占厦门。消息传到胡里山炮台,守台官兵立即脱去炮衣,掉转炮口,对准鼓浪屿海面的日舰和日本领事馆。日军慑于大炮的威力,不得不于8月31日撤兵回舰”。

而我们在历史里,学的更多的是,长江以上沿海地区的炮台,在每次清朝与外国战争之时,总是最先陷落的。炮也许不少,但它们固定基座,只能对着一个方向,炮弹又是实心,打出去也不能开花……在鸦片战争的电影里,最经典的影像便是,士兵们都战死了,敌人冲上来了,将军举刀,敌人做恐惧状,将军刀往脖子上一抹,下一秒,就成了敌人在炮台上欢呼的镜头以及被火灼烧的黄龙旗被抛落炮台……

屏山石

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