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他伏击日寇,打击伪军,拉起千人武装,却被一汉奸诬陷而降职

从穷苦教书匠到抗日真英雄,马振华烈士的人生虽然没有特别惊天动地的表现,但他一步一个脚印,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贡献。他拉起了一支千余人的抗日武装,他也伏击日寇,打击伪军,直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记住英雄,传承历史。抗日英雄故事之马振华

1940年9月11日晚,马振华来宁津县柴胡店区薛庄召开秘密会议,不料被柴胡店据点的敌探侦知。敌人纠集了柴胡店、大柳、长官、杜集、黑魏家、孟集6个据点的日伪军300余人,趁夜包围了薛庄。发现被围后,马振华与数十位革命同志一道同敌人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马振华等11名同志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爆发后,11月中旬,津南特委在乐陵县黄家镇许家村的小学校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将津南特委和鲁北特委合并为中共冀鲁边区工作委员会,余士杰(于文彬)任书记,马振华任组织委员。同时,建立了华北人民抗日救国会和华北人民抗日救国第一军,马振华兼任救国会会长、救国军政治部主任(相当于政治委员)。会上,马振华精辟地分析了冀鲁边区的政治形势和地方特点,提出了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展抗日武装斗争的见解,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赞同。

当时,冀鲁边区一带民团林立,杂牌司令多如牛毛。由于反动官僚、豪绅的压榨,当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建立抗日武装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马振华根据工委的决定,迎着困难,积极进行建军工作。他把贫苦农民当作依靠力量,吸收抗日爱国的知识分子参加,亲自去联络和争取民团、杂牌武装。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抗日救国军初具规模,建立起四个团的编制,发展到1000余人。这是冀鲁边区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12月初,冀鲁边区工委在盐山县城东南的杨小岩村召开会议,决定整顿抗日武装,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改名为冀鲁边区抗日游击队,上级还派红军干部周凯东(原红五军团的团级干部)和陕北红军营级干部郭盛云到游击队担任军事指挥,并仿效红军的做法,在部队的各路、各团设政治处,在各队设政治指导员,实行党指挥枪的原则。

会后,马振华住到了部队里,亲自指导开展政治工作。他首先在特务团建立了士兵政治课制度,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提倡官兵一致,开展官兵互教的练兵运动,并把这些经验向其他各团推广。部队中政治空气浓厚,士气高涨。

此时,这支部队还没有和敌人进行过直接作战。为了消除部分官兵的恐日心理,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马振华决定集中地方上搞武装的党员,打一次小规模的伏击战。

一天,得知盐山日伪军一个小队开往圣佛去建立新的据点。马振华便组织教员、学生中的共产党员,穿上大褂子,分成战斗小组,分头隐蔽在圣佛附近公路两旁的青纱帐里。近午时,几十名敌人乘一辆大卡车开过来了。当汽车进入伏击圈时,马振华首先开枪,击毙了汽车司机。霎时,公路两边枪声齐响,打死了好几个日伪军。余下的日伪军失魂落魄,转身逃命。这次战斗,打死日伪军10多名,缴获大盖枪8支。“大褂队打鬼子”的事,在附近村庄的群众中流传开来,大大地激发了当地军民的抗战热情,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抗日游击队接连在盐山击溃伪军刘芳挺部,奔袭无棣,围攻乐陵,克复庆云,名声大振,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和国民党的顽固派。抗日游击队也由原来的四路扩编到二十四路。

马振华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对违背党的原则的人和事,坚决斗争,决不让步。当时,抗日救国军副司令邢仁甫,伙同一些人,结成宗派,排挤马振华,诬陷他重用了坏人刘景良。

刘景良原是土匪出身,在韩复榘部下当过军官,懂一点军事。他投机革命,当上了抗日救国军副司令员,一直怀有窃权营私的野心。马振华对此已有察觉,处处防范。圣佛伏击战的胜利,鼓舞了广大官兵,但刘景良却把这次伏击战,说成是马振华不自量力的盲目行动。马振华对刘景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刘景良怀恨在心,后来竟拉了一部分思想不坚定的人,跑到惠民投降敌人,当了汉奸。

在刘景良的问题上,马振华是坚持原则,进行了斗争的。但邢仁甫心怀歹意,攻击马振华思想右倾,姑息养奸。他们拉拢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批判马振华,又不经上级批准,擅自撤销了马振华政治部主任的职务,降为特务团政治处主任。

马振华面对这样的诬陷、打击和挫折,为了革命的利益,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来到特务团以后,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提出“政治工作下连队”的口号,他深入到连队,同士兵同吃,同住,同操练,同学习,把特务团的政治生活搞得十分活跃,抗日救国热情非常高涨。

1938年9月,萧华率八路军抗日挺进纵队东进到达冀鲁边根据地,这里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犹如燎原烈火,越烧越旺。

1938年9月,马振华被调整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冀鲁边区战委会主任、民运部长、组织部长、冀鲁边区第一地委书记等职,从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巩固抗日民主政权以及除奸、破路、动员筹粮等工作。当时情况十分复杂,敌我拉锯地区犬牙交错,又经常与敌遭遇。

有一天,他带领一部分干部从东光到宁津去。当晚,他们到了前孙庄,刚想休息,老乡跑来报告:伪军把村子包围了。马振华思索片刻说:“我估计,敌人并没有发现我们,八成是来抢东西的。现在跑也来不及了。如果强行突围,就暴露了自己,危险更大。”他决定,大家和老百姓混在一起,然后趁黑夜设法混出去。

马振华和其他老乡一起从容地往外走着,被一个伪军拦住,问:“到哪里去?”马振华满不在乎地回答:“到东坡,看看庄稼去。”这时,村长从那边过来,拉伪军一把说:“兄弟,到这边来,带点钱回去花吧。你跟这个庄稼汉纠缠什么,他没有钱。”伪军就丢下马振华,跟着村长走了。

原来这是个“两面”村长,表面上给日伪军办事,暗地里帮助共产党。由于他与伪军巧妙周旋,马振华他们都安全脱险。

1939年春,敌人对冀鲁边区实行“扫荡”。马振华遵照上级提出“深入敌后,到敌占区去”的口号,带头到敌占区去向人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940年9月11日傍晚,马振华同通信员小窦,悄悄赶到宁津县柴胡店区薛庄村,参加由县、区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研究对敌斗争的策略问题。

在一家基本群众的土房里,桌上点着一盏油灯,大家围桌而坐。会议开始了。

像往常一样,小窦在门外担任警戒,马振华在里面主持会议……

马振华是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抱着乐观主义态度,他的讲话给与会者以极大的鼓舞。

拂晓时分,会议将要结束。突然,在外面警戒的小窦大喊一声“有人!”随着一声枪响,小窦倒下去了。原来是叛徒告密,敌人把薛庄村包围了。

马振华听到枪声,立即吹灭了桌上的油灯。

这时,只听敌人在房顶上狂喊:“土八路,缴枪吧!”

马振华随即命令道:“准备突围,由我掩护,一个一个往外冲!”

大家争着作掩护,让马振华先冲出去,都被马振华坚决地制止了。他一扬手,“叭”地一声枪响,房顶上的一个敌人栽了下来。

大家按照马振华的命令一个一个往外冲,有的还没出屋门就被打倒了,有的倒在院子里。

马振华一手捂着被子弹穿透的胸膛,一手举着手枪最后一个冲出屋门,打了个连射,这时,他的身子晃了晃,倒在了血泊里。 作者:于广益

马振华烈士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每天一位英雄。昨天回顾魏大光烈士:他用十支枪打起抗日旗帜,果断处决日本女特务,牺牲后叶帅发悼文

明天预告:王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