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赎罪日战争的战争评价:中东地区开始了短暂的和平

赎罪日战争战争的结果是阿拉伯国家赶上了以色列,扭转了过去接连失败的状态,使双方在战略上恢复了平衡。这一结果的形成是有着历史必然性的,经过三次中东战争,中东地区民族觉醒的进程加快,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中东国家对殖民者保护中东的幻想破灭,也是北非和阿拉伯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起因,埃及革命胜利和收复苏伊士运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失败,结果是美苏大国卷入中东取代英法,但是美苏干涉中东同样不能保证中东各民族的利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让中东人民意识到要获得胜利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

埃及萨达特总统对苏联的态度从过去的附从,转变成为合作,增强了民族自主权,把苏联操纵的装备收归埃及使用也加强了独立的地位。自行制定军事发展政策,防止出现六五战争被苏联抛弃的局面。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也体现了萨达特政策的进步,他首先团结了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统一战线,在战争中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支持和参战,并且在战争初期取得了胜利,而且萨达特总统也能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不仅使西欧各国保持中立,也得到了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同情,使以色列陷入空前的孤立状态,几乎在这次中东战争中遭到失败。

从军事角度看,这次战争没有彻底战胜以色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没有雄厚、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不能自主生产战争物资,无力应对长期消耗战争;其次是在军事体制上,没有以色列那样完善的全民预备役动员体制,投入的军事武装力量多是雇佣职业兵,在最初的胜利后不能迅速扩大战果,让以色列紧急动员,使兵力优势迅速丧失;另外就是战术呆板,让以色列发现防御漏洞渡过运河西岸,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尽管这次战争最终依然以平局而结束,但是阿拉伯国家依然取得了成果。首先是打破了美苏共同发表的中东问题“冻结在冰箱二三十年”的立场,把解决中东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削弱了美苏主导中东的地位。

交战双方脱离接触,在经过联合国等斡旋后,埃及收复了西奈半岛部分领土,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大部。随后萨达特主动与以色列友好,开启了土地换和平的政策,收复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东和平的基础。从国际环境看,当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无力长期支援远离自己的以色列同整个阿拉伯世界战争,以色列也无力长期在多条战线打消耗战;阿拉伯国家联合用石油禁运武器同西方斗争,也让西欧保持中立不支持以色列,萨达特奉行的自主、灵活的外交、军事战略,获得了国际社会多数拥护,他推行的土地换和平战略也得到以色列在内的中东多数人民拥护,符合中东地区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