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可谓是:成也是女人败也是女人
为什么说清朝的历程是成也是女人败也是女人呢,这与两位皇后有很大关系,一位是开启“康雍乾盛世”的功臣;一位是挥霍无度,穷奢极侈,挪用海军军费供自己享乐的败者。
1、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女人的能力是跟环境有关系的,孝庄的生存环境跟慈禧的生存环境就不一样,孝庄是蒙古公主,进宫后又是皇后的亲戚,她的生存环境比慈禧更容易成长为政治家,而不是心理阴暗扭曲的权谋者。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出家为僧。危急之际,孝庄文皇后力扶年仅8岁的皇孙玄烨即位,是为康熙帝。如果说当年孝庄在策立福临时还没有操“一言九鼎”之权的话,那么她在安排康熙即位这一历史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举足轻重的了。这时的孝庄已年届五十,无论从经验、才能还是地位上都在朝廷上下、满族亲贵中享有极高的威望。面对如此充足的“预政”条件而没有起丝毫的夺位野心,而是呕心沥血地担当起教育和保护幼帝康熙的重任,在康熙执政前期,清廷的一些重大举措与决策,包括实行的各种改革,都有孝庄文皇后的参政意见。
康熙政治生涯中著名的转折点——废除鳌拜集团——就是在孝庄文皇后的亲自策动和周密部署下成功完成的。还有康熙“平三藩”的壮举,孝庄文皇后也持有非常明朗的态度,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坚持武力平叛,历经八年的苦战终于将“三藩”之乱荡平,迅速稳定了局面,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孝庄文皇后一生提倡节俭,身为一国之母,她的穿戴、服饰都非常素净。她还常常用宫中省下来的银两赈济灾民,并告诫康熙:“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可以说,孝庄文皇后对康熙皇帝的影响是使康熙成为一代盛世明君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朝的史册上会有关于“康雍乾盛世”的辉煌记忆的话,那么一定还有另外一位杰出女性永远不会被忘记,她就是:孝庄文皇后。
2、慈禧太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太后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慈禧当权时期,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尽的日本,使中华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