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她是二千年前的起义领袖 只为了替儿子报仇

如今一谈中国历史上的起义,上古时期,只知陈胜吴广、绿林赤眉,或者张角黄巾等等。坦率地说,我很难对“农民起义”产生好感。这是历史的一种无奈选择,而并非最佳选择。在整个王朝已在没落之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天灾无力救济;官僚和食利阶层越来越膨胀,为了维持体系运转所需征调的税赋越来越高,全部的风险都转嫁到底层上面。这样一来,普通百姓有的不得不卖掉土地沦为流民,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

流民没有收入来源,却有体力,四处掳掠就成了必然。当大家发现,种田的收入不如当流民搞个抢劫来得多、来得快时,那就算有田可种,也会选择当流民了。——于是乎,在王朝的末期,常会出现“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当匪”,民和匪傻傻分不清楚的奇特景象。全民皆盗,这时,官兵想剿匪,当然力不从心了。

少数能够做大的“起义军”,素质必然不高,也很难提出像样的纲领。多数农民起义壮大到一定阶段之后,由有一定家族势力的有文化的地主豪族或军阀接手,反而可能带领新王朝向着相对正常的国家发展,不算是一件坏事。

这里,先谈一下有确史记载的最早的女性起义首领。当初她也是威气凛凛的呀,可惜后来就谈得少了。

王莽改朝换代后,他实行的新政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各个社会阶层都深受其害。土地兼并不仅没有得到抑制,还增加了新的矛盾,天下再没有一块可以安静耕的田了。

[page]

天凤元年,琅琊海曲有个叫吕母的人,儿子吕育是县吏,犯了个小罪,县宰就把他杀了。吕母怨恨县宰,秘密地召集人手,计划为她儿子报仇。她是一个家资数百万资产的富户,酿好酒,买刀剑衣服,有青年人来要酒的,都送给他们;看他们中衣冠不整的,都借给他们衣服,从不计较。几年后,吕母的钱也渐渐都耗尽了,年轻人都要报答她。这时候,吕母才哭着说:“我给你们厚待的原因,不是要好处,只是那县宰不人道,把我儿子冤杀了,我要报仇。你们能够同情我吗?”这些年轻人平常受她的好处,都答应了。当中勇敢的人,如徐次子等勇士,还自称猛虎。这样,吕母一下子就聚集了几百人,和她一起到海中去。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召集亡命之徒,很快队伍便扩散到了几千人。

正是因为有了广大的流民作为基础,所以,各支义军,才能募集到那么多士兵。

到这里,吕母还是一个“母亲”的角色,但很快,她便自封“将军”,率兵攻打海曲,破城后活捉了县宰。这时,她便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军队首领了。她抓到县宰时,县中诸吏都为县宰求情。吕母说:“我儿子犯了小罪,不该死,你就把他杀了。杀人罪该死,又求什么情呢?”她杀了县宰,用他的头祭了儿子的墓,重新带着她的人马,回到了海中。

大概,这是最早的民间海军了。

[page]

破海曲、杀县宰之后,吕母起义军威名大震,吸引了许多贫苦农民不断来投,起义队伍迅速发展至数万人。吕母的目标虽然已实现,不过,此时她已发现了更大的目标:杀更多的官员,占更多的地盘,威胁、甚至改换新朝的统治。

吕母率部转战于崮河两岸、琅琊附近的大海之上,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多次与官军激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引起了王莽极度不安,他派兵镇压吕母起义军,却终告失败;不得不派遣使者劝降,表示可以赦免起义农民,也遭到义军的拒绝。

可惜的是,吕母很快就病死,死后,其众分入赤眉、青犊、铜马军中。赤眉军的队伍越卷越大,但首领樊崇却是个十足的粗人;如果吕母仍然健在,凭着其极高的人望和军事才能,或许她有望称帝。

后来的历史,是刘姓皇室后裔、豪族出身的刘秀夺下了铜马军,登基,人称“铜马帝”;再后来,刘秀彻底打败了赤眉,统一了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