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吗?谁的权利大一些?

在封建制度下,最高的行政长官应该是宰相。这一官职的职责是辅佐君王、掌管国事,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那么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吗?谁的权利大一些?

“宰相”和“丞相”彼此联系:

对宰相和丞相的了解,要从字义入手,能够理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宰”原义是祭祀中掌管宰杀牲畜的奴仆。凭借专业的技术,受到其他人的重视,由此引申为主持、主管的意思,明显带有动词的属性, “宰”最早出现在《周礼》中,是最高行政长官代名词。

《说文解字》解释道:“丞,翊也,从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意。”古代承和丞同义,有帮助、辅助的意思,是动词。用于官职时,表示从事辅助工作的人,由动词转变为名词,例如郡丞、县丞等,与相合用,代表辅助天子的官员。

最有意思的是“相”,《说文解字》注释:“相,省视也。”意为仔细看。古代的“相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周朝祭祀、朝聘、会盟频繁,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制度,于是,“相礼”应运而生,他指导天子和诸侯执行具体的礼仪。此时的“相”脱离了省视的本义,有高级参谋的意思了。如今,新人结婚时,常有“傧相”做伴,正是“相礼”的遗存。

现在小编就跟大家大致的讲一下,其实丞相只是一个官名,而宰相就不一样了,它是一种制度的存在。所谓的宰相,就是帮助皇上打理政务的,但是这个打理政务的人不一定非要是丞相,还可以是别的人。说起这个丞相的官职,就要回到秦朝了,因为真正的丞相名称是在秦朝时期才确定的。在殷商时期,有很多的人都在这个位置,虽然他们的名字不一样,但那是不管叫什么名字,全部指的就是丞相的官名。

直到刘邦建立汉朝时期,总的来说,刘邦是一位把秦始皇制度全部承袭下来的。所以既然承袭了,那就肯定也有丞相的官位。所以也正是一位刘邦的承袭,大家才能看到东汉末年的曹丞相,还有诸葛亮这位丞相。他们都是在丞相的位子上做过几年的人,都是非常出名的,毕竟大家都知道他们。不过有件事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就是在汉哀帝继位,和诸葛亮做丞相这段时间,丞相的制度是已经废除掉的,那段时间是没有丞相这个官职的。

可是为什么又有了呢?这就要从曹操说起了。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人物,他想自己当皇帝,于是为了自己能顺利的夺权,就恢复了丞相这个官职,然后自己当上了丞相。不过朝堂的配置一般都是有两个丞相,他们被称作左丞相和右丞相。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两位丞相之间相互制衡,让皇权高度集中。但是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他觉得两个丞相不好,就把这个制度废除了。

说完丞相我们再说一说宰相,相信大家没看过《宰相刘罗锅》,也应该听过这个名字吧!但是上面我们说到自明朝以后,就没有丞相这个官职了,所以清朝也不会有宰相制度,但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个名字呢?这其实就是大家没有搞明白,他们两个之间的区别。上面我们已经说到了宰相是包含丞相的,所以说当时的刘墉并不是丞相,而是一个处于协助皇上处理政务的官职上,所以大家才叫他宰相。

1、定义不同,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2、官职不同。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

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西汉建立,承袭秦制,设置有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220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魏晋南北朝370年间,除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

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3、同时任职人数不同,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长官,甚至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

丞相是百官之长,其官阶是最高的,当时的官阶是用秩俸来显示的,丞相的秩俸号称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