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如果庞统不死能力会不会超越诸葛亮?
卧龙与凤雏齐名,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他们都是汉末三国最顶尖的人才,而且还是亲戚、同学。诸葛亮有个二姐,嫁给了庞山民,庞山民的父亲是荆州本地知名人士庞德公,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这样算他们是同辈。
庞统年轻的时候性格朴实迟钝,不太爱说话也不外向,但很有思想。18岁时庞德公介绍他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寄居在荆州的著名学者司马徽,司马徽小庞德公10岁,把庞德公视为兄长,二人关系很好。司马徽在学术上很有名气,是荆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还善于品鉴人物,经他的评点很多人知名度大增,有点像许劭兄弟搞的“月旦评”。
庞统见到司马徽时他正在树上采桑,司马徽就让庞德坐在树下,他一边采桑二人一边聊,结果一直聊到了晚上,司马徽惊异于这个表面看起来有点迟钝小伙子的见识,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在庞统的前后,诸葛亮也上门拜访过司马徽,司马徽收诸葛亮为学生,卧龙和凤雏就是由司马徽叫起来的。
和隐居待动的诸葛亮不一样,庞统走的是传统士人的仕途,他先在郡里面做功曹,相当于市政府人事局局长,赤壁之战后这个郡被孙权占有,周瑜成了郡太守,庞统曾在周瑜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正是由于这种关系,周瑜去世后庞统曾护送周瑜的灵柩去过江东。
此时诸葛亮在江东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庞统虽然还没有建过什么大功,论职务只是个郡里面的局长,但他的才干和凤雏的名气也吸引了陆绩、顾劭、全琮、鲁肃等名士纷纷跟他交往。庞统这时有一次人生选择,他可以留在江东为孙权效力,但跟诸葛亮的想法差不多,他选择了回荆州。
这时候的荆州,曹操的势力被挤压,只保留了最北面的一些地方,其余大部分地区在孙权手中,刘备经过反复努力也占了一小部分。不说全中国,只说荆州这个市场,孙权的公司最大,曹操次之,刘备最小,但庞统毫不犹豫地来到刘备手下,这说明庞统的眼光也很独到。
但刘备开始对庞统的认识很一般,虽然司马徽也曾经当面向他推荐过庞统,但刘备只让庞统当了一个县长。庞统到任后不好好干,“在县不治”,结果被免官。鲁肃知道后给刘备写了封信,对庞统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说庞统“非百里才也”,治下百里左右一般是县长、县令,鲁肃认为至少也得把他放在治中从事、别驾这些岗位上,才能发挥他的才干。治中从事是州政府的高级属官,相当于人事厅长兼秘书长一类的角色,算州里的“三把手”,别驾是州牧、刺史的助手,相当于副州长,算“二把手”。
这时候,被刘备派到江南四郡督办粮草等事务的诸葛亮也写信推荐庞统,这才引起了刘备的重视,刘备亲自找庞统谈话,倾谈之下发现他确实见识不凡,十分器重他,让他当了州政府的治中从事,但行政事务还不是庞统的专长,刘备不久任命庞统为军师中郎将。
在汉代的军制中中郎将比将军低,略低于偏将、裨将,如果将军相当于军长,偏将、裨将相当于副军长,中郎将就相当于师长。当时关羽、张飞军长,赵云、黄忠是副军长,诸葛亮和庞统一样,也是军师中郎将,是个师长。庞统虽然进入刘备阵营较晚,但很快就和诸葛亮并驾齐驱了。
后来刘备入蜀,让诸葛亮、关羽守荆州,他带着庞统等人来到益州,庞统的身份相当于刘备西进兵团的参谋长。在庞统的辅佐下刘备在益州进展顺利,刘备对庞统越来越信任,二人也十分默契。
[page]有一件事能说明他们关系之密切。有一次,打了胜仗,刘备吩咐摆酒庆祝,结果就喝多了,庞统喝得可能也不少,酒后说话没有把门的,他对刘备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这揭到了刘备的痛处,刘备也喝多了,大怒,说:“按你的说法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也不算仁义,你要觉得不舒服就走人!”庞统一听,起身就走了。刘备酒醒了一些,顿时觉得后悔,赶紧把庞统请来,庞统来了以后该吃就吃,该喝还喝,跟没有发生刚才的事一样。刘备忍不住主动说:“刚才咱俩说的那些话,到底谁错了?”庞统说:“我看都错了。”二人放声大笑,开怀畅饮。
敢跟领导去拌嘴,只有关系融洽到相当程度才能做到。
可惜天妒英才,在进攻雒县时庞统不幸被流矢射中而死,时年36岁。据史书记载,庞统在刘备身边时间虽然不长,却提出了很多关于战略规划方面的建议,其中刘备进取益州就是他的建议,当时刘备有所犹豫,认为这将“失信于天下”,庞统认为“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也就是说当今是讲权变的时代,守住一条原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庞统提出了“逆取顺守”的思想,就是用不合常理的手段取得,之后按照常理常规坚守,从而打消了刘备的顾虑。
庞统的智谋不亚于他的同学诸葛亮,但他跟诸葛亮的工作方法截然不同。据传说,庞统在担任耒阳县令期间终日饮酒,不问政务,工作很松懈,被人告到刘备那里,刘备派张飞前去核实。张飞悄悄来到耒阳,发现确实如此,庞统对县政府的日常工作不管不问,仅积压下来的案子就有很多,张飞大怒,要责罚庞统。但庞统开始办公,只用半天功夫就把积压的案子全部审完,处理得恰当公允,张飞转怒为喜,知道庞统是个大才,回来向刘备报告。
诸葛亮做人做事都很严谨,他的工作作风是“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亲自管,每天都很劳累,以至于最后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这两种工作方法各有优劣,像庞统一样小事一概不管也是不对的,积压下来的事固然可以集中处理,但时效性就谈不上了,有不少事情肯定也会被耽搁。但是像诸葛亮这样分内分外事事都管,大事小情件件过问,更谈不上有什么工作效率,还弄得自己挺累。
美国著名演说家、心理咨询专家理查德·卡尔森写了一本书,叫《别为小事抓狂》,这本书谈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工作中的浅显道理,但据说很快出了27种语言的版本,全球卖了2000万册以上,被称为是“史上卖得最快的畅销书”。这本书谈到了很多作者的切身体会,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了人们不少全新的指导方法。书中认为,我们平时花了很多时间为无关紧要的琐事烦恼,其实这些事对人生并不重要,而我们却因此忽略了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在面对死亡、地震、财务危机等“人生大事”时,我们都能找到内在的力量,但碰到小事却会抓狂,让我们的人生远离了快乐幸福。
用这些话指导我们的工作和事业也是一样的,尤其对那些处在一定层级的管理者来说,整天陷入事务性的工作中将降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正确的方法是分清轻重缓急,分清哪些在自己职责之内哪些不需要自己亲自操作,不让琐事牵着鼻子走。按照“要事第一”的原则确定工作的优先办理顺序,先做“急迫而重要的事”,再做“重要而不急迫的事”,有了精力和时间再去做“急迫而不重要的事”,对于“不急迫也不重要的事”,一定要在有了充分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再去做。
所以在工作方法上不能简单地庞统说不如诸葛亮,谋大事者要善于抓住核心和要领,做参谋的要善于领会领导的意图,并能跟领导打成一片,就这些方面来讲,庞统比诸葛亮还有优势,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在蜀汉的地位也许更加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