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冬至日'的秘密 :暗示背景为嘉庆年
冬至是中国24节气中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这一天在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自此在中国北方进入“数九”。俗话“冬大如年”,自古这日十分隆重。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云:【长至南郊大祀,次旦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传自正统己巳之变,此礼顿废。然在京仕宦流寓极多,尚皆拜贺。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纪》载:【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又按云【《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故不贺.又《演繁露》:世言馄饨是塞外浑氏屯氏为之.言殊穿凿.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若如《演繁露》二氏为之之言,则何者为馄何者为饨耶?是亦胶柱鼓瑟矣.】
小说《红楼梦》,作者总借节日,极写泼天豪富场面,然而出人意料,全书只在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带过一个“冬至日”,轻描淡写,而围绕这个冬至日之后的事件,严格排列事件顺序,事件终止又胡言乱语,一大堆错乱不堪的时间掩饰起来,这到底存在怎样秘密?
先看小说关于“冬至日”原文:“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红楼梦》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小说在开篇部分说“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交代小说没有具体时间地点,这里却用“这年”,一个确定指向,又用节气表达这个年份的特殊,是“十一月三十冬至”,这就给人启发,原来作者说“朝代”“无考”,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这里透露了一段严格的时间排序,所以装疯卖傻,胡言乱语,用错乱不堪的时间掩饰这个“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个特殊的冬至日,是哪一年?
我们把上限放到1600年,下限放到2015,从万历28年到此时此刻,这415年时间内,只有7个十一月三十是送至日,最不幸的是清朝260多年时段内,只有一个“这年”,那就是1813年12月22日,即嘉庆十八年十一月三十!
嘉庆十八年,《红楼梦》刻板印刷也过去20多个年头,《红楼梦》进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时代,跟写作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了。
所以,至少要追溯到上一个“十一月三十冬至”,而上一个“这年”,正是1642年12月21日,即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三十!
这样小说的故事情节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就找到了坐标原点,我们看看作者这段严密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内容:
首先,贾瑞与王熙凤故事开端是1642年。今接着王熙凤设下相思局,文本第十二回写道:
【自此满心想凤姐,只不敢往荣府去了。贾蓉两个常常的来索银子,他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难禁,更又添了债务;日间工课又紧,他二十来岁之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内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治疗,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
这“不上一年,都添全了”各种毛病的时候,已经是1643年,少说也在秋后吧,再发展的故事情节就是【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代儒也着了忙,各处请医疗治,皆不见效。因后来吃“独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只得往荣府来寻。王夫人命凤姐秤二两给他,凤姐回说:“前儿新近都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生昨儿我已送了去了。”王夫人道:“就是咱们这边没了,你打发个人往你婆婆那边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里再寻些来,凑着给人家。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
这里“倏又腊尽春回”作者在无声无息轻描淡写中,把小说的时间,像电影推焦一般,让整个故事情节,集中到了1644年春天,泼墨渲染秦可卿之死和丧葬。
所以整个《红楼梦》故事,是以1644年春天以后,也就是秦可卿吊死以后为背景,从历史时间来看,小说故事原来是从1644年春天作为大时代背景做舞台的,小说所展示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就完全撇开了主流红学意淫的乾隆时代故事,那是百年以后的事,作者三头六臂也想不到,更写不到。
从《红楼梦》的冬至日,我们就感受到《石头记》这部小说,被主流红学彻底歪曲解读。《石头记》是以南明时期为背景,作者把国之大事,幻化为家之琐事,以家喻国,悼明骂清的作品。《红楼梦》中的“冬至日”藏有的秘密,绝非主流红学这样那样考证的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