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细说历史:三国中卧龙诸葛亮到底有没有野心?

世人都说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他公忠体国,事实上诸葛亮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也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仅帮助刘备父子要匡扶汉室,其实骨子里也有独揽大权,甚至要代汉称帝的想法。联系三国志,我们那可以看到有以下细节:

其一,白帝城托孤,刘备遗命让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佐幼主,但遗憾的是,诸葛亮竭力阻挠李严进入中枢,事实上李严是个有本事的人物,刘备临终的前一年,就已经把李严拔为尚书令,由诸葛亮照行丞相事,而李严则主掌内外军事,就让当时东吴的张昭周瑜。这样的分配正好能让二人互相制衡,以免有一方坐大。可自从诸葛亮扶刘备灵柩回成都之日起,李严就被已经撇在了一边:“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其二,被人推崇备至的《出师表》,固然有诸葛亮对刘禅的耿耿忠心,其实骨子里也有藐视刘禅,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当时诸葛亮大权独揽、权倾朝野,明显地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指手画脚,甚至还表露出咄咄一副逼人的威胁态度来迫使刘禅就范。让人心里堵了很不痛快。

其三,把赵云从刘禅身边调开,刘备以赵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在进成都后升为翊军将军,翊,卫也,依然是刘备的头号保镖统领。而此刻诸葛亮将其带走出征,换成了自己保荐的向宠,虽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人尽其用,但是联系《出师表》的前后语义和当时形势,不能说一点都没有其他目的在内。

其四,不设史官。历朝历代没有不设史官的,诸葛亮治下的成都似乎是个例外。蜀亡以后作为蜀汉著名史学家谯周弟子的陈寿,奉命修编三国史,但即使是在当时人修当时史的情况下,也惟有蜀书因为“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资料严重匮乏,许多著名和重要的人物无法单独作传,而导致仅仅只修了一卷而作罢。其实当时西蜀治下历史人才很多,比如拥有刘巴秦宓、谯周、许靖等。如此不设史官,是不是另有隐情。

其五,大权独揽,排斥异己。即使有李严魏延赵云这样有才能的人不用,其实这些武将本可以独当一面,而用马谡守护街亭,其实也是诸葛害怕大权旁落的一个罪证。

李严给诸葛亮写信,劝他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回答:“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诸葛亮也接受了李严的观点,只表示要在灭亡了曹魏以后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