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文人雅士注重养生 苏东坡把梳头作养生之道

中国的文人雅士自古以来便注重养生,所以先人留存于世的大量诗文中不少蕴含着养生之道。

宋代诗人苏东坡把梳头作为养生之道,诗曰:“羽虫见月争翾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站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散开长发,频频梳理,将自己梳发健身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陆游睡觉前经常用热水洗脚,他在《剑南诗稿》中诗中写道:“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又如曾国藩,他不论多忙,每天念念不忘的是以热水泡脚。对此,民国时候的张树元在《养生诗歌序》中说:“文正(曾国藩)之取法先代者有二事: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脚。”洗脚按摩能促进各相关脏腑气血运动,加速全身血液循环,起到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古人讲究养生,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分的睡眠。睡眠是对大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也是肌体休息最好的方式之一。一首古诗曰: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睡眠实际上是调整大脑皮层张弛的过程,也是调整心境的好方法。睡眠安适,则元气倍增。

南宋理学家朱熹崇尚朴素简单的饮食。传朱熹某日到女婿家,女婿和女儿招待他的只是一锅葱汤及半锅麦饭,于是女婿一再向岳父大人表示歉意。朱熹反倒即兴吟诗一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因此,养身还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与卫生习惯,要防止因贪美食而伤胃,不过多摄入精细食品和高脂肪,注重营养适度。

老年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人老并不可怕,怕的是心老。杜甫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句充分说明人老了只要有雄心壮志又好像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壮年时代。

养生更需养性,古人特别提倡气量宏大,以保健康颐养天年。清代学者阎敬格有首《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命要去。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如人人都能将《不气歌》作为养生座右铭,何愁不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