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野史揭秘:雍正年间竟有一场未遂的谋反案

雍正六年九月二十六日,陕西总督岳钟琪拜完客回府,正准备进府时,突然有个人拿着封书信跑过来,然而随从并不认识他,连忙喝止。岳钟琪打量了下此人,感觉不像官府中人,于是叫手下把书信拿过来瞧瞧。一看封面上的字就傻眼了,收件人一栏写的是“天吏元帅”,还好不是天篷...此刻岳钟琪脑海里浮想连篇:封面这么有个性,里面的内容又写了个啥?不急,回去慢慢看,便连忙让巡捕房看住送信人,自己回府,屏退左右,秘密拆看。

看完后,岳钟琪两腿吓得直哆嗦,心跳得越来越快。信中透露,此信是无主游民夏靓派其徒张倬送来的,说岳钟琪是南宋英雄岳飞岳鹏举的后代,如今岳将军手握重兵,是全天下汉人的指望,希望岳钟琪举起反清的旗帜,起兵造反,推翻满人的统治,为宋朝、明朝报仇,同时历数雍正毒死康熙、逼死太后、屠戮忠臣等罪状,言辞极为激烈。

岳钟琪当然没那个胆子去造反,也没有这个想法,就去叫巡抚满人西琳过来商议,可是西琳正在考核满族士兵,无法立即赶到。岳钟琪可不敢一个人去审送信人,更不敢单独用刑,万一弄死了,这事又传出去,他可就百口莫辩了。既然是谋反,恐怕也不是一个人所为,背后有没有党羽?有多少?那个无主游民夏靓是何方神圣?都不知道。最终,岳钟琪选择了智取。

张倬正在巡捕房焦急地等待,也不知道那封信有没有说服岳大帅。突然有人来话,传张倬进总督府,张倬入府坐下后,有茶水招待,岳钟琪和颜悦色地问他家住何处,师傅住在哪里,什么时候动身来找我的。张倬只说他在他曾经在江夏住过,师傅现在的行踪嘛,他无可奉告,至于来的原因:当初在广东的时候,师傅听说朝廷三次征召岳将军去北京,岳将军都没有去,因此判断岳钟琪想要谋反,便于是写了这封信,张倬拿信从广东出发,路经贵州、四川到陕西,可走到半路才知道,被人耍了,压根就没有什么三次征召进京的事,这让张倬很为难,到底这信是送还是不送呢?送吧,人家没有传言中的异志,不送吧,来都来了,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不能白跑一趟吧。反复权衡,还是送了信。

岳钟琪反问:“当今皇上圣明,国家昌盛,为什么要谋反?”张倬说是为了救黎民百姓,近年来湖广发水灾,尸体遍地,官员们性情急躁,对老百姓如狼似虎,根本就不关注民生,不顾人民死活,哪是什么父母官,分明就是骑在人民头上的爷爷。岳钟琪要求他说出师傅到底住在哪里,张倬死活都不说。下午,巡抚西琳回来了,一看小子嘴挺硬,便用了刑,可张倬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就不说,打了一阵子,就只说出师傅住在广东交趾交界的地方,岳钟琪不让打了,万一打烂了就找不到幕后主使了。

第二天,岳钟琪又用引诱的方法套张倬口供,有了昨天的教训,张倬一开始啥都不说,有权保持沉默。见状,岳钟琪又说:“自古以来,天下有变的时候才有人起兵,现在天下太平,正处盛世,你师傅他老人家却叫我造反,有谁响应,是谁

响应,在什么地方,你都没说,看来你们也很水呀,一点把握都没有。”张倬见此事有门,都商量具体怎么造反了,高兴地说:“这也不难,只要你岳将军点个头,马上有六个省响应你,分别是湖广、江西、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岳钟琪很纳闷,说的跟真的似的,你怎么这么有把握,我都没这么大的把握,张倬回答道:"这六个省百姓都忧愁困苦,颠沛流离,当年吴三桂振臂一呼,大家都响应,就是证明。"岳钟琪扬言要把他放了,继续忽悠;又害怕事情拖久了会对自己不利,便立马写了奏折,向雍正报告了此事。

雍正看了以后,心里一惊,我勒个去,幸好岳钟琪没有辜负组织对他的培养和信任,坚守住了思想战线,要不然有的折腾了,不过雍正也是个有想法的人,他没有说要马上处死张倬,而是在稳住岳钟琪的同时,让岳钟琪对张倬好言开导,使张倬提高思想觉悟,深刻了解康熙执政的六十一年来和他雍正几年来,人民是怎样幸福的生活的,gdp翻了多少倍,有多少大老虎被逮住了,比如年羹尧、八爷党人。有多少攻击天朝的反满清革命分子被抓了,介绍天朝功绩的同时,也要多说说前明反革命政府是怎么压榨人民、鱼肉百姓,三饷是怎么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李自成张献忠是怎么草菅人命的等等,用这些活生生的事迹感化张倬,使其交代同谋,并深切感受到大清朝的执政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有了中央的最高指示,岳钟琪着手去做,他让按察司硕色假装和张倬结盟,晓之以理,终于套出了实情,没办法,张倬还是太嫩了点,玩手段哪比得过官场里的心机婊。原来张倬只是化名,他的真名叫张熙,师傅的真名是曾静。他们师徒俩都是穷书生,家里穷的叮当响,这回张熙从广东来陕西,连路费都没有,只好变卖家产筹措了点路费,也是蛮拼的。平时曾静给徒弟们授课,徒弟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这就是康乾盛世下的一部分,虽然清政府说他是盛世,可底层人民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经济虽然发展了,可随着人口爆炸,人均拥有的不见得比原来好多少。分配也不公,贫富差距极大,满大街都是不满时政的。后来师傅曾静也被抓了,从他的著作中可以提炼出一些相关的观点。

一是说雍正是不折不扣的暴君,给他罗列了十条大罪,比如用参汤毒杀康熙、杀害兄弟、贪恋财物、经常在圆明园喝的烂醉如泥、天天要翻好几次牌子、谋害了大忠臣年羹尧隆科多等,要是成立,雍正可真是十足的大坏蛋。其二主张华夷之辨远比君臣之义重要,这就是大汉族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了,他认为雍正是满人,满清政府其实就是个外来政府,属于夷狄,身为汉族的一员,怎么能够甘心被他们满人统治呢?其三是为了解救庶民百姓,老百姓的苦曾静深有感触,人人一部血泪史啊,每当夜深人静,曾静就会想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番局面,得出的结论就是满人害的,必须推翻满清。

雍正还得知曾静的思想受吕留良的影响很大,所以雍正派人兵分两路,一路查黑他的那些所谓罪状是哪里传来的,源头是谁,条条都是清宫秘事,曾静他一个乡野书生哪里知道的?另一路去查吕留良,看看他有什么魔力,让曾静佩服得五体投地。

经查,这吕留良主要生活于顺治康熙年间,名气很大,他多次宣扬华夷之辨,告诫人们不能忠于夷狄政权,言谈举止中显示着对清朝统治者的蔑视,清廷多次征

召他,他誓死不从,曾静听说了吕留良的大名,欣然规往,慕名而去。吕留良的门人严鸿逵继承了他的思想,继续宣传华夷之别。雍正知道了以后火冒三丈,指责吕留良“极尽悖逆”,宣布把已故的吕留良、严鸿逵开棺抛尸、挫骨扬灰,在世的吕、严族人,多为孙辈,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财产抄没充公。

散布流言的人也很快就找出来了,原来是八爷党的人,他们被治罪,发配边远地区,但口服心不服,每到一地,见找到机会,就向人们爆料雍正的那些丑事,老百姓哪知道真的假的,很多都相信了,特别是对那些不满现状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说到他们心坎上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雍正并没有处死曾静、张熙这两个犯有死罪的人,而是根据曾静的著作、口供编成了一本书,叫《大义觉迷录》,其中指责他的每一条罪状,雍正都有理有据的进行了反驳,收录其中,极力宣扬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书编好后,让曾静师徒当反面典型,就像落马的贪官各地监狱宣讲自己的悔过经历一样,到江南各地宣讲此书内容,号召学子们学习书中精神,忠于伟大领袖,学生们一旦被查出不知道这本书里的内容,还要受罚。除此之外,雍正承诺非但他不杀这两人,以后的子孙也不会杀。

此事就像是场没有擂台的辩论赛,我们做个整理:

辩题:夷狄到底能不能做中国的皇帝

正方:雍正为首的满州贵族

反方:反对雍正统治的百姓,持华夷之辨的人(包括晚清的革命党,现在部分网友等)

正方(雍正)观点:举双手赞成,论据是周文王为西夷,舜是东夷,但都是贤明的君主,我们满人虽然不是中原的,但也是中国人,所以我们跟周文王一样也可以为君王,况且我们大清开疆拓土,缔造了康熙盛世,治国能力毋庸置疑。我们的江山也不是从明朝手里抢来的,而是从李自成手里夺来的,其实是帮明朝报了仇,你们这些喊着“复明”的人感谢我们还来不及吧,怎么好意思来反我们。

反方:......(如果你不同意,你会怎样反驳?)

可这并没有什么用,直到今天,人们一提到雍正,马上会联想到一个阴险、邪恶、好杀的暴君形象,雍正的地位似乎也不如他爸爸和他儿子,原因何在呢?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得罪了读书人,主要是士民一体当差和打击科举朋党,当然还有文字狱的事。吕留良被挫骨扬灰的几年后,雍正驾崩了,坊间马上就流传着吕四娘杀死雍正的传奇故事,谁编的?明显是读书人编的,没文化的人编不出来。类似的,东汉末年的曹操也是这样,其实曹孟德做的好事不少,历史贡献也不差,怎么就被人黑成白脸奸臣了呢?杀杨修孔融,得罪士族,是原因之一。读书人因为对雍正不满,想出了很多不利于他的传说,客观上推动了今天电视剧事业的发展,前几年清宫剧特别流行,雍正同时是好几部戏的主角,大腕啊!比如《甄嬛传》《宫锁珠帘》,编剧根据几百年来人们对雍正的描述,创作了不少剧本。

民间有俗语:“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主犯曾静、张熙就是这样,乾隆上台后,宣布收回《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敢私自藏匿者,严格治罪,曾静、张熙罪不可赦,着押回京城,凌迟处死。至于雍正那句话,他都死了,还顶个什么用,“人亡政息”形容的就是这档子事。对这事的处理,雍正和乾隆明显存在分歧,显然《大义觉迷录》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让更多的人对宫闱秘事感

兴趣了,看后恍然大悟,原来宫里还有这档子事,水很深啊,人们也不会相信曾静的鬼话。最终还是该杀的杀,该烧的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