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水族是如何传承水族古老神秘的文字的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及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水族人口数为406902。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

水族自称“睢(sui3)”,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水族先民南迁之后可能融入百越的“骆越”支系中,然后逐步发展成为单一民族。因此,水族社会保留着殷商文化圈和百越族群的浓郁文化遗存。水书是夏商文化的孑遗,属水族的精神支柱。鱼是水族的图腾,饭稻羹鱼是水族的重要社会习俗。

水族主要生活在都柳江、龙江上游地带,这里气候温和,宜于种植,在水族和周边兄弟民族的辛勤开拓经营下,这里逐步变成竹木成林、鱼米花果之乡。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苎麻、蓼蓝草等是主要农作物。水果有李、橙、桔、桃、梨和杨梅等品种。都柳江、龙江上游水产丰富,有鲤鱼、鲥鱼、青鱼等。竹木种类主要有杉、松、楠木、楠竹、麻竹、油桐、油茶等,林区中生长麦冬、杜仲、茯苓等多种珍贵药材。矿藏品类主要有铁、煤、汞、锑、硫磺、铅、锌等。

此外,水族的风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颇具个性特色,大大地丰富了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文化的园地。

水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在小家庭的基础之上,水族种植水稻有悠久历史,形成众多十分浓厚的稻作相关习俗。水家人过去用的布料,全靠自种、自纺、自织、自染。其中,制作染料靛青的程序颇为复杂。水族村寨大多是同血缘氏族聚居。起房造屋,通常要以主人的生辰八字择吉行事。水族传统的房屋结构,大多属于“人楼居,梯而上”的古越人茆榫“干栏”式建筑遗风,由“依树为巢而居”演化而来。水族婚姻沿袭传统习俗,恪守同宗血缘不娶、异宗异姓氏族开亲的原则。

水族地区社会风俗崇尚吃苦耐劳、尊老爱幼、互相帮助、大公无私、扶弱济贫、弘扬正气、行为专一和真善美之美德,抨击贪吃懒做、坑蒙拐骗、偷盗行窃、自私自利、朝三暮四、臭味相投和假丑恶的品行。有的还把这些相关内容编成脍炙人口的故事、歌谣广泛流传,成为当地教化的重要内容。

水族地区自治政府还十分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认识到自然资源保护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是当地相得益彰的发展项目,尤其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