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文史宴|走近科学之秦宣太后“芈月”身后的秦国

文/桓大司马

此前借助《芈月传》热播的风潮,把芈月时期秦国的发展和天下局势梳理了一遍,其实战国史也已经谈了个七七八八,不彻底完结的话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那么索性把芈月死后秦国是怎样消灭六国,建立秦朝的也说一说好了。

前三个帖子链接如下:

文史宴|走近科学之秦宣太后“芈月”大起底(秦惠文王篇)

文史宴|走近科学之秦宣太后“芈月”再起底(秦武王篇)

文史宴|走近科学之秦宣太后“芈月”终起底(秦昭襄王篇)

前文说到秦国通过五国伐齐按趴齐国,鄢郢之战瓦解楚国,长平之战打残赵国,终于成为天下唯一的大boss。这时芈月去世,秦昭襄王也到了国君生涯的末期,下面就看看秦国接下来是怎样统一六国的。

本来此文按惯例要在周四发的,但因为这两天大司马超重感冒、支气管炎挂水,实在是没力气弄,只好顺延一天到周五来发。

六国乱战

邯郸之战是秦军的一次大挫折。本来长平之战以后,六国震恐,合纵之势已成。白起想趁各国来不及反应,一举灭赵,但范雎欲与白起争功,巧言破坏其战略。等到赵国从军事瘫痪中恢复过来,各国也有救赵的意图,范雎再发兵灭赵,还安排好友争功,就是一步臭棋了。

果然,秦军久攻邯郸不下,赵国凭借外交打消各国对秦军的恐惧后,楚魏联军与赵军里应外合,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随即追杀到河东,再破秦军,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迫使秦军缩回河西。此战,魏收复河东,赵收复太原,韩收复上党,秦军损失极重,以至于要从吏中间挑人来补充军队。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不过很可惜,齐楚赵俱衰以后,各国对秦军都产生了极深的恐惧,加上秦国凭借函谷关、黄河扼守关中根本之地,不易攻入,所以楚赵魏韩没有进一步削弱秦国,反而倾向于到别国身上找补,这就给了秦国喘息之机。

秦军很快调整完毕,攻韩报复,东方各国又组织合纵攻秦,连掌握周朝实权的西周君也参与进来,但因为不是生死存亡关头,各国心不齐,行动迟缓,末代天子周赧王趁机与秦联络,弄死了飞扬跋扈的西周君,自己到秦国居住,这一次合纵也无疾而终。

不久周赧王病死,几百年来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也没有了,秦国发动统一战争的心理障碍也不存在了。

周赧王债台高筑

同时六国乱战开始。魏国向东开拓,攻取了秦国富甲天下的陶邑,又消灭了小国卫国,拓地数百里,国力大增,虽不足与秦国匹敌,但成为中原的中坚力量。

燕国想趁赵国青壮年尽死于长平之战,发六十万大军消灭赵国,结果眼高手低,被赵国名将廉颇、乐乘接连打得惨败,两次围攻燕国都城蓟,可见赵国虽然有物资不足的硬伤,但赵军的战斗力依然强大。

燕、魏、楚又一起到齐国身上找补,燕取聊城,楚灭鲁后取齐泰山以南地,魏国则攻陷齐国西都平陆。可见齐国自从复国以后,军政毫无振作,齐襄王与复国功臣田单互相猜忌,已经沦为鱼腩。

信陵之威

这几年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相继去世,秦国一方面要稳定政局,一方面也乐得看六国互掐,所以没什么动静。等到秦庄襄王用吕不韦为相,政局平稳,眼看六国也打得差不多了,就派三晋克星蒙骜出来捡鱼了。

这时的天下局势,大致是韩、燕国力弱小,基本酱油;齐虽略强但因政治腐败,也是酱油;赵国兵强、魏国国富、楚国地大,是抗秦中坚,但跟秦国单挑都基本没戏。

秦将蒙骜在三年内势如破竹,攻陷韩国的成皋、荥阳,从此可以决鸿沟灌魏都大梁,又重新攻下韩国的上党郡;与燕国联合攻赵,取山西三十七城,复夺太原郡;攻取魏国河东、河内的部分地区。邯郸之战各国的战果至此基本化为乌有。

各国压力山大,再度组织合纵,此次由声望极高的信陵君组队,除齐国外,楚赵魏韩燕全部参加,且乐意为信陵君尽力。信陵君率军大破蒙骜,追击到函谷关,令秦军不敢出关。

但很可惜,五国利益不一致,没有乘胜追击,楚魏反而为争夺宋国故地爆发战争,结果拥有信陵君的魏国大胜。信陵君窃符救赵、合纵攻秦,两破秦军,威震天下。

此时秦庄襄王去世,秦王嬴政即位,即日后的秦始皇。吕不韦把持政权,约在此时开始采用兵法家尉缭子的计谋,派间谍携重金收买各国政要,败坏各国政治。

《秦时明月》中的尉缭子

中央政权的政要能对国家政治产生巨大的作用,必然是在国家政治已经高度中央集权之后才有可能发生。随着兼并战争你来我往,地方自生的组织日益溃散,中央对地方的支配力才大幅加强,也就是说,差不多也要到这时候,才能产生这种阴损的计谋。

这并不是说只有六国会出昏君奸臣,秦国就不会出昏君奸臣了。秦国的集权更强,出的可能性更大(范雎就算一个),不过是因为运气比较好,这会没怎么出而已,所以能够干挺昏君奸臣大出特出的六国。实则秦统一十几年后,昏君奸臣华丽二人组秦二世、赵高就闪亮登场了。

在魏国,秦国间谍的作为是离间魏安釐王与信陵君兄弟的关系。魏安釐王度量本来不广,又中秦国反间,从此猜忌信陵君,信陵君心灰意冷,有意沉迷酒色,戕害身体,很快病死,魏国短暂的中兴宣告结束。

断天下脊

没了信陵君的威胁,秦国便攻打韩国,取十三城,信陵君死后又大举攻魏,将魏国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夺取,建立东郡,东边与齐国接境。

这一来,秦军依仗夹在太行山和黄河之间的东郡,截断了齐楚赵的联系,使各国难以互相救应,造成各国恐慌。于是除齐国因秦国收买其相国后胜,不与秦军为敌外,其余五国又组织合纵,以赵国老将庞煖为帅。

庞煖鉴于以往攻秦多受阻于函谷关,决定出其不意,从河东渡过黄河,杀入秦国关中腹地。不过各国此时已无多大战心,组织合纵纯粹是为了释放压力,所以等到秦军正式出击,就原路退回。这也是战国最后一次合纵。

秦国随即报复,继续大举攻魏,扩大东郡,将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的大片土地全部夺取,最后东与齐接境,北与燕接境,完全截断了齐楚赵互相救应之路。

从此秦国获得极大的战略主动权,可以指哪儿打哪儿,各国还因为东郡的阻隔无法来救,从此山东六国不敢组织合纵,只能坐待被秦国各个击破,束手待毙。所以秦国此举被称为“断天下之脊”,是统一战争的关键节点。

“断天下之脊”后的秦国

魏国已残,秦国就着手削弱战力最强的赵国。秦王嬴政怂恿赵悼襄王攻燕,等到赵将庞煖率军出发,就派王翦等大举攻赵。等到庞煖回师救援,秦军已经将漳水流域全部夺取,进一步扩大了截断各国通路的东郡的战略纵深。因为此时各国都不敢惹秦,所以秦国敢于如此肆无忌惮的刷外交下限。

数年后,秦将桓齮再度攻赵,将赵国太行山以西的土地全部夺取,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但当秦军越过太行山东进时,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的名将李牧回援,在番吾之战、肥之战中连续大破秦军,不过赵国也损失极重,奄奄一息了。

扫平六合

此时抗秦中坚赵魏皆衰,楚国动作慢,秦国遂开始真正的灭国战争。韩国经秦国一虐再虐,地盘已经十分狭小。秦国间谍战术在韩国的成果,是南阳守将韩腾投降,随即利用韩腾对韩国知根知底,轻松消灭韩国。

接着,秦国大举攻赵,赵国派名将李牧抵御。秦国间谍战术再度发威,收买赵王宠臣郭开,造谣李牧谋反,将其诛杀,自毁长城。本来有李牧赵国也不一定守得住,现在没有了,秦将王翦遂轻松消灭赵军主力,攻克赵都邯郸。赵国残余势力逃往代地,号称代王,是赵国的短暂延续。

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

长年虐燕如虐狗的赵国被秦国打得只剩点渣渣,燕国陷入恐慌。燕太子丹派荆轲行刺秦王,因为武艺不佳,未能成功。秦王震怒,派王翦攻燕,在易水大破燕代联军,燕王逃往辽东,送太子丹首级求和。

秦国还是贯彻先取中央,切断齐楚联系的战略,因此暂时没有追击燕赵残余,而是派王翦之子王贲攻魏。王贲决鸿沟水,灌魏都大梁,大梁城破,魏国灭亡。

同时,因齐国奉行亲秦政策,无所作为,秦国遂发动与楚国的大决战。楚国虽然动作慢,但毕竟地广兵多,攻击不怎么行,防守还可以。秦将李信蒙武率二十万大军攻楚,起初进展顺利,却因留守后方要地陈地的楚裔贵族昌平君叛秦,秦军仓促回军,遭到昌平君与楚将项燕(项羽的爷爷)两面夹击,大败而归。

王翦之前建言发兵六十万灭楚,被秦王嬴政视为怯懦,现在发现楚国果然潜力强大,就重新起用王翦,配备倾国之兵六十万攻楚。王翦攻破寿春,擒楚王负刍后,项燕又立昌平君为王继续抵抗,王翦坚守不出,故意示弱,令楚军懈怠,发动突袭大破楚军,项燕战死,楚国灭亡。

现在战国七雄里全活的就剩一个齐国了。秦将王贲消灭燕赵的残渣后,与蒙恬分两路攻齐。齐相后胜被秦国收买,坐视五国灭亡后,也没做什么抗秦的准备。秦军绕过齐军重兵布防的西部边界,轻松攻入临淄,齐国灭亡。

王翦、王贲父子为秦国消灭赵、魏、楚、齐、燕五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秦统一战争中居功至伟,王翦是秦国在樗里疾、白起之后涌现的又一位绝代名将。

战国末期绝代名将王翦

至此,秦王嬴政消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中国进入两千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

秦国胜因

战国七雄,除韩、燕相对弱势外,秦、齐、楚、赵、魏都有过独领风骚的时候,为什么最后是秦国胜出呢?大司马是十分反对什么“历史的必然”、“大势所趋”这类既不负责任,又没有技术含量的说法的。

实际上直到战国末期,秦国灭赵、灭楚的战争赢得依然十分吃力,如果齐国肯参与进来博弈,齐楚赵魏夺回东郡通道不是不可能,秦国能不能统一还得两说。

以前中学教材里苏洵苏辙父子的《六国论》,搞得好像一开始就是六国合力抗秦,秦从头到尾都是大boss一样,而实际上魏楚齐赵都曾不同程度地凌驾于秦国之上,直到战国后期秦国分别击破齐楚赵,才有点大boss的意思。

那我们一般的印象中,为什么也是秦国从头到尾狂拽霸叼炸天完虐六国呢?这主要是《史记》的影响。

秦始皇和项羽的两把火把各国史书付之一炬,《史记》记述战国史只好参考秦始皇允许天下人保留的《秦纪》,而《秦纪》喜欢隐瞒秦军的败绩,这些败绩主要是今人据近年出土的战国时竹简(年代在司马迁《史记》之前)考证出来的。

秦始皇焚书

在大司马看来,秦国能够最后取胜,主要是五点原因:

一个是秦国对其国民支配力强,军政上较少贵族掣肘。秦国从春秋时就沾染西戎之风,王权素来强大,战国初年秦献公重用墨家,引入黑社会的组织形式,管理军民,秦孝公又用商鞅变法,法家手段使墨家的黑社会机制变得更高级,从此秦国贵族和国民对王权再无制衡之力,秦王调动他们比山东六国有效率。

二个是秦国夺取魏国西河后,凭借黄河、函谷关,有了一个易守难攻、容错率极高的基本盘。秦国不是没有被别国揍过,有时候还被揍得崩盘,但往函谷关里一缩,养几年照样是一条好汉。别国如齐楚就没这样的好地缘,一个不慎崩盘就被杀入腹地,基本盘受到极大破坏,往往就此衰落。

三个是秦国重视机械技术的运用。这也是从秦献公重用墨家开始的,秦国的农业生产使用了大量墨家的先进机械,效率极高,军队则使用墨家的战争机械,战斗力也得到很大的助益。

四个是秦军的战略贯彻能力比较强。战略谋划并不是一切,齐、赵都有战略谋划十分成功,但战术上无法贯彻的情况。相比之下秦军因为关键时刻出现樗里疾、白起、王翦等名将,总是能完全甚至超额贯彻其战略谋划,长此以往,积小胜为大胜,六国就不能匹敌了。

五个是秦国在关键时刻敢于不要脸,在外交上使用欺骗、绑票等刷新下限的手段,打破僵局。像大战齐楚时,秦国就欺骗楚怀王,破坏齐楚同盟,使秦军反败为胜,战国末期又忽悠赵国攻燕,趁机把赵国打残,削弱最强大的敌人等等。

好,大司马借助《芈月传》梳理战国史就到此为止,经过对战国史的贯通与重组,自己也有颇多收获。谢谢大家收看!

欢迎关注文史宴

更多、更新好文章

我们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颖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