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解密唐代的房地产市场:唐朝是如何炒热楼市的

唐代有个商人叫窦乂(yì),做“能源”生意赚了钱,转而投资房地产——在任何时代,人们对房屋的需求总是刚性的。

网络配图

建房子首先要“拿地”,地价的高低决定了项目的成败。窦乂脑瓜儿聪明、独具只眼,他相中长安西市的一块空地,最终以每平方米三、四枚铜钱的超低价格弄到了手——不错,是三、四枚铜钱,而非三、四贯钱或三、四两白银、黄金!

西市是唐代长安最繁华的商业区,寸土寸金,窦乂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那片地原本是个大坑,因无法利用,久而久之成了污水池。窦乂找到土地主人,只花三万钱就买了下来。十几亩大的一块地,接近一万平方米,这个价格无异于白捡!不过土地主人挺纳闷:窦乂买这块废地干什么?

窦乂早有盘算。他在污水池中央竖起一根高杆,上悬旗幡;又在池周围摆了六七个煎饼摊。然后向长安城的孩子们发出邀请:谁能用砖石瓦块掷中池中的旗幡,就奖励热腾腾的煎饼、米团,当场兑现!

[page]

一传十,十传百,长安两街的孩子们全都带着砖头瓦块来凑热闹,污水坑顿时成了“欢乐谷”!不出一个月,池子已被瓦砾填平。窦乂只花了一些煎饼钱,就动员了那么多人义务替他运砖石、填土方,而且人人兴高采烈,都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这才叫“巧使唤人”!

网络配图

窦乂雇人平整地基,盖起二十间店铺来,租赁给商家,每日“收利数千”——假如是三千吧,全部地价十天就回了本!

窦乂原本是贵族出身,窦氏家族出过好几位后妃、高官。不过窦乂这一支却十分贫寒。窦乂的发迹,靠的可不是“二代”“三代”的身份,靠的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商业天赋。

十三岁那年,窦乂偶然从一位长辈那里得到一双不合脚的“丝履”。拿到集市上卖了五百钱,又到铁匠铺打了两件掘地的工具。他向做官的伯父借用庙院的空地,撒下榆树籽——那是他在满城飞榆荚时收集来的。

这以后,窦乂灌溉修剪、日夜辛劳。到了秋天,千万株小树苗已森然成林。第二年,小树长到三尺高,间下的树苗成了上等烧柴,在多雨的季节卖了个好价钱。以后榆树林年年获利。到第五年,他卖掉千余根屋椽材料,得钱三四万;而庙院内还留有“端大之材”千余株。这是窦乂淘得的第一桶金!

[page]

发了财的窦乂依旧穿着补丁衣裳,每天只吃两餐饭。他又开动脑筋,搞起“能源”产业。——搞种植付出的是劳动及时间成本,搞能源则更多靠的是“专利”发明及巧妙运筹。

一开始,谁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先买了廉价的麻布,制作了上百只布口袋;又买了几百双新麻鞋。然后招请长安的孩子们,每人每日给三枚饼、十五个铜钱,发给布袋一只,让他们四处收集槐树子。才一个多月,槐子已攒了两大车。他又让孩子们拣拾破旧麻鞋,三双旧的换一双新的,几天功夫就收集旧鞋上千双。

网络配图

他雇人把旧麻鞋洗净晒干;又在城外买了几堆废弃的瓦砾,也在河里洗去泥土,运到庙中捣碎、筛细;跟铡碎的麻鞋混合,又掺以油靛,一同捣烂,人工抟成长三尺、径三寸的棒棒,号称“法烛”——人们这才醒悟:他这是制造人工合成的燃料棒。

那年六月,大雨不止,长安城薪贵于桂,窦乂的“法烛”一下子成了热门货,百文钱一条,供不应求。用来烧饭,效力是普通木柴的一倍!窦乂又着实发了一笔!

总结“商神”窦义的致富秘诀,有三点值得琢磨:一是目光敏锐,能从平凡事物中挖掘商业卖点、预见商机,决不临渴掘井。二是让智力因素强力介入商业活动,变废为宝、化腐为奇;如“法烛”的发明即是一例。现代企业的命脉即不间断地研发与创新,这个道理一千多年前的窦乂已经把握了。三是事事以经济为杠杆,巧于运筹。如廉价雇佣孩子收集原料以及对废旧材料二次利用等等;而西市“造地”工程简直就是“寓劳于乐”的典型案例,巧妙绝伦、难以复制。——不过它的启示作用,却是永不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