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华佗没治好的曹操头风病竟然被一篇檄文治好了?

陈琳之檄,可愈头风”,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说的是“建安七子”陈琳,作为汉末枭雄袁绍的幕僚,代袁绍起草了讨曹檄文。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头风病发作,正卧床休息。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读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顾谓曹洪曰:“此微何人所作?”洪曰:“闻是陈琳之笔。”操笑曰:“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遂聚众谋士商议迎敌。檄是古代声讨敌方罪状的一种文书。历史上的传世之作,首推汉·陈琳的《讨曹操檄》。其传世之由,胜在“言词之犀利”。

网络配图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仕袁绍,后归曹操。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虐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

[page]

  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对陈琳的檄文还耿耿于怀,便问:“你骂我就骂我吧,为何要牵累我的祖宗三代呢?”陈琳的回答言简意赅:“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曹操听了呵呵一笑,不再计较。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网络配图

陈琳这篇《讨曹操檄》,从勤王军的角度,数罪恶而起义,文笔优美。文情并茂,有条不紊,不愧为千古绝文。檄文首先举了赵高、吕后的史例,以复兴为己任的冀望,跃然纸上。檄文从家世切入,嘲讽曹操是宦官之后。问候对方的长辈,是檄文古往今来的传统,通常都不是什么好话,这也是曹操耿耿于怀之处。檄文提到袁绍曾有三次帮助曹操的恩情,第一次是讨董卓起兵时,袁绍让曹操当部下;第二次是袁绍上表天子让曹操当兖州刺史;第三次是协助曹操平定吕布的叛乱。而曹操反而不顾袁绍昔日恩情,讽刺了曹操的忘恩负义。

[page]

檄文抨击曹操不礼遇士大夫,像任意诛杀九江太守边让、逮捕太尉杨彪下狱、擅收议郎赵彦致死等,激起敌仇同慨。曹操公然挖坟墓取财物,“破棺裸尸,掠取金宝”,为盗坟还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衔。檄文直指曹操曹操伤伦理,缺德范骂的痛快淋漓。檄文结尾时再提曹操的种种不是,断定其失败在即;称赞袁绍的优势,褒扬其胜利在望。

网络配图

  然后提出悬赏酬金:“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连曹操都赞叹的《讨曹操檄》,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