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唐朝末年 黄巢一路冲杀 横扫长安城 实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梦想 黄巢为什么能轻易的攻陷长安城?

公元880年,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此刻,端坐在皇榻之上的黄巢亢奋异常,他看着由自己一手缔造出来的崭新气象,内心激动万分,唐朝的京都长安城如今已在手中,而自己将会在此处建立一个更加辉煌、强大的王朝。长安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黄巢给攻下来了呢?

长安地处关中,四塞之地。“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长安作为唐朝的统治中心,位于关中之地,稳固的周边环境确保了其王朝统治的延续性,其周边山川环聚、大河围绕,更兼有重重关隘,层层防卫,从理论上来讲整个关中地区,极其难以被外部力量攻破,加之唐朝建都长安之后,在各个时期不断地对此地防御进行加固和修筑,更使得关中之地,固若金汤。

可偏偏就是这个看起来万无一失之所,却被黄巢给轻而易举地给攻破了,从占领洛阳到攻破长安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再到进占长安城,黄巢的义军总共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期间虽也遇到了部分唐军的抵抗,但都被其迅速击破,整个过程基本没有攻坚之战。黄巢义军如此轻松地占领了长安,这速度让人不禁感到疑惑,难道这就是晚唐京畿之地防御力量的真实实力吗?想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必须看看当时黄巢的起义的发展以及朝廷的对应布局。

周所周知,黄巢最先是跟着王仙芝混的,两人一起搭伙在天平军节镇附近造反,刚开始朝廷太忙没空理会,下令让地方看着办,但地方打起仗来却比较佛系,实在摁不住。随着义军势力的发展越来越大,朝廷也不得不考虑亲自出手了,于是,黄巢等人就遇到了第一个猛人,宋威。在沂州城下,宋威所率的唐军最终击败了王仙芝和黄巢联军,在天平军地界上混不下去了,王、黄二人便合军西进,第一次向长安方向试探,那时的朝廷方面也随即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围堵。

八月,仙芝陷阳翟、郏城,诏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发兵击之。又昭义节度使曹翔将步骑五千及义成兵卫东都官,以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招讨副使,守东都,又诏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选步骑二千守汝、邓要路。仙芝进逼汝州,诏宁节度使李侃、凤翔节度使令狐选步兵一千、骑兵五百守陕州、潼关。在朝廷的重兵围堵策略之下,王仙芝和黄巢最后不得不转而向南发展,可以看到,长安方面这个时候的防御力还是很强的。黄巢等人此番南下,在南面一待就是三年。

在此期间,朝廷的布局策略刚开始时还是蛮正确的,其先是通过招安分化了王仙芝和黄巢的联合,然后不停地调兵遣将,将重兵向南集中,在驱赶黄巢军队的同时,准备逐步歼灭义军。期间王仙芝还被曾元裕斩杀于黄梅,形单影只的黄巢孤军继续转战,而正当朝廷以为早晚就能将其消灭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

公元878年,乾符五年,沙陀族大酋长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突然杀官造反,云、朔、蔚三州瞬间沸腾不宁,代北三州位于河东道北部,而河东道恰恰正是大唐龙兴之地,根基所在,不容丝毫有失。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从地理上来看,河东紧邻关中,从蒲津关渡黄河,数日便可以到达长安,河东如果失守,关中将日夜不宁,真可谓祸起肘腋之际。

因为很重要,所以很重视,唐廷对沙陀大酋长的这次造反,那可是相当重视,黄巢那边离这里还远,先放一放,赶紧把眼前这个祸乱给平灭了再说,于是当时的唐朝将剿灭黄巢义军的方案,改为了招抚、围堵。朝廷一面派人给占据广州的黄巢封官,但给出的官比较小,也就意思意思,另一方面,派出了名将之后李系,依据岭南地形构筑了一道岭南防线,由泰宁节度使李系带领,五万精兵严阵以待,防止黄巢义军向北扩散。泰宁节度使李系,晟之曾孙也,有口才而实无勇略,王铎以其家世良将,奏为行营副都统兼湖面观察使,使将精兵五万并土团屯潭州,以塞岭北之路,拒黄巢。

朝廷第一次将对黄巢军的防御部署布置在了岭南,分出的兵力为五万。而此刻关中附近的兵力倾巢而出,朝廷主力全部都被调往河东道,北上平剿沙陀叛乱去了。秋,七月,发义成、忠武、昭义、河阳兵会于晋阳,以御沙陀。这一阶段,朝廷以防御南面的黄巢军,平灭北面的沙陀叛乱为指导方针,朝廷以为自己虽然忙点儿、累点儿,但还基本能搞得定。

拿着朝廷的招安诏书,黄巢感到了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羞辱,率府率,这算什么官?也太小了,黄巢很愤怒,后果自然很严重,加之此时的广州瘟疫大行,这地方天天死人,没法待下去了,黄巢便率军北上,而其一出广州,直接面对的就是在岭南静候其多时的五万朝廷精锐。大战在即,狭路相逢,亮剑!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唐军大败,唐廷第一道防线顿时土崩瓦解。黄巢尽杀戍兵,流尸蔽江而下。

而此刻,北面的沙陀局势却陷入了困境,让其陷入困境的倒不是沙陀人的勇猛善战,而是朝廷汇集了众多军队在此,彼此统帅协调却并不统一,加之河东军府之内因为与沙陀作战屡次不利,将士们害怕被朝廷责罚,于是频频内乱,朝廷一方面忙于协调各方,一方面还要弹压军府内乱,顿时忙得焦头烂额。此刻黄巢北上消息传来,朝廷虽然压抑,但还没慌,毕竟还有另一杀手锏没使出来,那就是晚唐第一名将—高骈。

公元880年,广明元年,沙陀局面再度恶化,被朝廷一直压着打的沙陀军回过神,开始反击。沙陀入雁门关,寇忻、代。二月,庚戌,沙陀二万余人逼晋阳,辛亥,陷太谷。而这个时候朝廷却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黄巢的军队在北上的时候,想抄近路,择路江陵北上,结果被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一顿胖揍,还差点被团灭,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对焦头烂额的朝廷来说,这个好消息也让其最终下定了决心,跟沙陀拼了!

朝廷下令把最后一支守御京畿附近的主力军队也投入到北面战场中去。遣汝州防御使博昌诸葛爽帅东都防御兵救河东。于是,接到调令的汝州防御史诸葛爽,立刻率领着洛阳军队北上前去救援河东局势,一时间朝廷频频增兵北上,不知不觉间已经将自己附近的防御调空了。而这个时候,被刘巨容驱赶出山南东道的黄巢,满满又恢复了元气,正当其准备振作一番的时候,遇到了晚唐第一名将——高骈,其带着本道和其他军镇的外援们,正在淮南等候多时了,既然是名将,那自然要有名将的风范,一言不合开打就是。

经过一顿疾风骤雨的暴揍,黄巢被迫躲到了信州一带,其看了看身边的残兵,朝廷势大,自己身边好几个大将都领军投降了高骈,这队伍不好带了,黄巢决定先投降试试,于是他派出使者向高骈讨论投降事宜,准备接受朝廷的招安。精明的高骈这次竟然失误了,也许他的成功经验太丰富,让其放松了警惕,高骈很快便解散了淮南盟军,将诸道外援全部送回,准备独自领受这个光荣的受降功勋。

而黄巢却最终选择了反悔,或者是其当初就是假意,老子不投降了,咱们再来过,这不是玩人吗?太没信用了,高骈很生气,他准备这次彻底解决黄巢,于是就派出了自己的头号大将,张麟,这个哥们可是个猛人,曾经压着黄巢打,打的黄巢下面的将领们纷纷怀疑人生,不得不投降朝廷,这个人可以说是隐藏在高骈名将光环下的猛将,是高骈的胆。

奈何名将终究沙场亡,张麟不小心在这次战役中挂了,而且此番高骈的军队伤亡也很惨烈,其直接的后果就是高骈自此怂了,再也不敢和黄巢义军硬抗了。自此朝廷部署的以名将高骈为核心的淮南防线,土崩瓦解,朝廷这次直接吓着了,名将都不靠谱?这下怎么办?推荐高骈的宰相卢携直接中风,整个朝廷陷入了一场艰难的抉择中。

但在朝廷眼里,此刻还有一线生机,局面或许还能够翻盘。高骈的主力被击溃,主力战将阵亡,直接导致了高骈方面改为全面防守淮南,而不再主动拦截黄巢义军,这可就等于是把门户敞开,放任黄巢越过长江打长安了,朝廷顿时非常尴尬。秋,七月,黄巢自采石渡江,围天长、六合,兵势甚盛。

面对黄巢的进攻态势,朝廷决定最后自救一把,从河东道把主力给调回来,这个时候河东道局面已经慢慢稳定下来了,因为朝廷的倾力攻伐,沙陀族李克用和李国昌败走漠北,代北叛乱逐渐平息,河东的兵力如果能及时回来,局面或许还能有挽回的余地。河东节度使郑从谠以本道兵授诸葛爽及代州刺史朱玫,使南讨黄巢。

另一方面,朝廷也召集河南道的藩镇们起来组建抵抗防线,当然朝廷也知道,这些力量太单薄,都是炮灰儿,但炮灰儿也至少能拖延一会儿,拖到诸葛爽他们回来。诏河南诸道发兵屯水,泰宁节度使齐克让屯汝州,以备黄巢。以淄州刺史曹全晟为天平节度使、兼东面副都统。这边齐克让、曹全晟本着大无畏精神等待着黄巢大军的到来,另一边诸葛爽带着河东道军队,火速赶场回来,看起来有机会翻盘的计划,再次被一次叛乱给打败了。

诸葛爽带人正火急火燎地狂奔着,突然得到了前方一个高能消息,那就是河中都虞候王重荣作乱,把节度使赶走了,整个河中地区戒严,任何朝廷军队不得进入。从蒲津关入关的路子就这样被阻隔了,朝廷得知消息也是焦急万分,王重荣,您别闹了,不就是要河中节度使吗?给你,给你,快点把那些救兵放过来吧。

王重荣此刻也很纠结,朝廷委任的诏书虽然来了,但眼前那乌压压的官兵却让其心里有点虚,想让诸葛爽等人通过,但又怕是朝廷的伎俩,自己撤去防御就等于是引狼入室,在纠结中,王重荣选择了拖,能拖一时算一时吧,你要是等不及,绕道吧。

可朝廷拖不起了,诸葛爽被迫绕道昭义、河阳方向翻太行过黄河,这一来回可就耽误事儿了,因为齐克让这帮炮灰儿们,顶不住了。

黄巢义军突破了朝廷仓惶拼凑的防线,部分藩镇军队主动撤退,曹全晟帅所部死战,最后阵亡,齐克让也开始向长安方向撤退,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长安附近短时间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和黄巢军抗衡的力量。汝州失守、洛阳投降,一系列噩耗传来,将唐帝和众臣们惊得手足无措,当朝廷派出张承范带领朝廷最后一支皇城卫戍神策军时,这支两千多人的军队,竟是长安能派出的最大力量了这些人和齐克让的败军合在一起,也不过是朝廷最后的倔强态度罢了。

当张承范等人在潼关死战之时,朝廷已经开始打起了退堂鼓,那潼关城上燃起的烽烟还未散去,长安城的宫门已经次第打开了,皇帝最终选择了逃亡。黄巢当上了大齐皇帝,改元、登基,周边的节度使们也都纷纷投降,但在其志得意满之时,他没有意识到这些也许都只是虚空一场,自己并不是靠实力打下来的天下,而是趁虚而入,夺得了长安城。朝廷的军力还在,你没占领长安时候,或许一切还好说,可当黄巢占领了京都之时,朝廷必然拼死反扑。

先前防扼南诏的剑南军队开始调动,诸葛爽的河东道军队也渐渐就位,先前反叛的河南道诸个节度使一看苗头不对,也开始纷纷反正、河中道王重荣此刻也在正默默算计着如何回归朝廷,一时间,长安反倒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牢笼,将黄巢无声地困住了。只是当局者迷,黄巢还沉浸在一片笙歌之中,在大齐开国的荣光之中,其继续沉迷着,谁都没有看到,如今的大齐王朝看起来欣欣向荣,其实已经开始奏响末日悲歌。